2007年,我想整理一下猪肠道微生物的分布和影响因素。当时由于资料有限,问题被搁置。在此期间,我不断收集相关信息,咨询该领域的专家,得到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这一领域,猪的研究成果不如人,但人与猪的遗传相似度在95%以上。因此,在人类的一些研究中使用猪作为实验,甚至在器官移植中,猪也被认为是器官供体。在营养领域,动物营养领先于人类营养,而在肠道微生物领域,动物研究远远落后于人类研究。所以要了解猪的肠道菌群和细菌性腹泻,可以参考人体研究的结果。以下内容由爱特猪参考淄博市医保药品超市刘文清《人体内细菌分布及其临床意义》和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消化科张晓梅《肠道菌群失调的诊断与治疗》编制而成。谢谢!
1.人类微生态系统简介
人类微生态系统包括口腔、皮肤、泌尿道和胃肠道四个微生态系统。成人体内细菌数量为1.2 kg,约100万亿,包括需氧菌、兼性厌氧菌和厌氧菌,由30属500种组成,形成极其复杂的微生态系统,适应在胃肠道中生活,对人体健康有重要影响。分为永久菌和通过菌。前者是肠内稳定的群体;后者经口摄入,单纯通过胃肠道。常驻细菌是使路过的细菌无法定居的因素。
2.消化道细菌的分布和类型
口腔:菌群高度复杂,被胃酸破坏,对胃肠道影响不大。俗话说,病从口入,猪吃的比人差很多,减少饲料中微生物数量对肠道健康意义重大。
胃:除了幽门螺杆菌或相关菌株外,大部分都是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如链球菌、葡萄球菌、奈瑟氏菌、乳杆菌、念珠菌等,细菌浓度通常小于103个/ml(红色数字3为上角标记,表示10的三次方,因为微信编辑器没有这个功能,只能这样表达,下同),无酸胃中的细菌数量会增加10-100倍。胃就像养猪场门口的消毒池,但早期断奶仔猪的酸分泌能力就像消毒池里没有消毒水一样。
小肠是一个过渡区。肠液流量大到足以在繁殖前将细菌冲洗到回肠末端和结肠。除了肠道粘膜分泌的IgA和粘液的杀菌作用外,十二指肠和空肠相对无菌,细菌浓度为0 ~ 105个/ml。主要菌株为革兰氏阳性需氧菌,包括链球菌、葡萄球菌和乳酸杆菌。在回肠末端,革兰氏阴性菌开始超过革兰氏阳性菌。大肠菌群和厌氧菌经常存在,细菌浓度为103 ~ 107个/ml。厌氧菌在正常情况下无法在空肠内存活,但如果小肠停滞,则会过度繁殖。
大肠:通过回盲瓣(小肠结束处),细菌浓度急剧上升100倍以上,达到1010 ~ 1012个/ml,厌氧菌超过需氧菌102 ~ 104倍。主要菌株为类杆菌、真细菌、双歧杆菌和厌氧革兰氏阳性球菌,结肠中98%以上的细菌为专性厌氧菌。双歧杆菌数量为108-1012个/ g,具有潜在致病性的梭菌和葡萄球菌较少,但使用抗生素后梭菌会大量增殖。
以上是健康青年粪便涂片革兰氏染色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G+杆菌明显多于G-杆菌。但是如果这个健康的年轻人接受抗生素治疗,会有什么结果呢?你可以从艾特猪之前分享的东西中找到答案。这种人工肠道微生态系统的结果是腹泻、高剂量的硫酸粘杆菌素和耐药性。看完前面的内容你就会得到这个结论!
3、肠道微生物对宿主的作用
3.1、营养:肠道菌群参与食物的消化吸收过程。(1)结肠菌群能发酵未消化的外源性碳水化合物和内源性糖蛋白,产生能被结肠吸收利用的短链脂肪酸,如乙酸、丙酸、丁酸等。(2)双歧杆菌能分泌多种酶,使不溶性蛋白质、脂肪、糖可溶,便于吸收利用。大量生长,降低氧化还原电位,有利于铁的吸收。同时产生酸,促进肠道PH降低,有利于钙和维生素d的吸收。(3)肠道细菌分解蛋白质和尿素产生氨。
人体可以吸收维生素K、维生素B12、吡哆醇、生物素、核黄素,但大部分K来自肠道菌群的合成。双歧杆菌产生维生素B1、B2、B6、B12、叶酸、泛酸等。,而大肠杆菌产生维生素B1和维生素k,肠道正常菌群合成各种维生素,产生有利于维生素吸收的环境。
3.2、免疫功能:肠道菌群会刺激人体肠道免疫系统的发育,不断“训练”它,增加其“敌我识别”的能力。正常菌群释放的内毒素可以刺激免疫系统保持活性,是非特异性免疫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猪的另一种情况,免疫系统“透支”而不是训练不足。
3.3.拮抗作用:给小鼠喂食活鼠伤寒沙门氏菌,如果小鼠要死亡,需要10万个细菌;如果先给小鼠口服链霉素,杀死小鼠肠道内所有正常菌群,只有10个活菌能杀死试验小鼠。两菌株的差异为10000倍,说明正常菌群可以拮抗病原菌。这种现象也可以在人类身上看到。比如大肠杆菌、变形杆菌、肠球菌等正常细菌可以抵抗引起痢疾、伤寒的志贺菌、伤寒沙门氏菌等致病菌。我们称这种现象为生物拮抗。猪饲料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的结果是否相似?
乳酸菌和大肠杆菌能产生细菌素,细菌素能抑制某些肠道致病菌的生长;一些真菌和放线菌可以产生抗生素,抑制或杀死不同种类的敏感病原体;口腔中的血链球菌和阴道乳酸杆菌能产生具有杀灭作用的过氧化氢。正常肠道菌群99%以上是厌氧菌,依靠其在数量上的绝对优势,在营养竞争中压倒了下等需氧病原体。另一种方式叫做占位保护。
4.肠道菌群失调
只要生态平衡中的正常菌群和宿主生物之一发生不可逆的变化,就可能引起生态失衡,导致疾病。其中菌群失调是菌群因素造成的,免疫功能低下是宿主因素造成的,两者都与正常菌群的变化有关。猪菌群失调的原因包括应激、胃酸缺乏、抗生素、细菌病毒感染等。最常见的是长期使用抗生素和压力。
一级菌群失调
临床表现:慢性腹泻轻微,可自行缓解
粪便外观:多为稀便,大便常规无明显异常
涂片结果:细菌总数处于正常低值,G+杆菌更正常,G-杆菌略有增加(或G+球菌更正常)
二级菌群失调
临床表现:慢性腹泻,不可逆
粪便的外观:多为稀便,也可为粘液水样便、脓血便或焦油状便;大便常规可见少量白细胞和脓细胞,偶见潜血阳性
涂片结果:细菌总数明显减少;G+杆菌减少,G-杆菌明显增多(拟杆菌、大肠杆菌),G+球菌比正常增多,杆球比倒置;可见少量酵母样细菌
三级菌群失调
临床表现:急性腹泻、双重感染、低热、白细胞增多
粪便外观:稀或粘液状粪便,常为黄绿色或黑色;大便常规可见大量白细胞和脓细胞,大便潜血阳性
涂片结果:细菌总数明显减少;原始细菌大部分被抑制。一种细菌或真菌占优势: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大肠杆菌、艰难梭菌、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
4.1.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
细菌过度生长综合征是指小肠淤滞和细菌过度繁殖引起的吸收不良。小肠一旦停滞,细菌浓度迅速从0-104/ g增加到107-1011/ g,胆盐的细菌分解影响脂肪、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消化吸收,其代谢产物可刺激结肠分泌,诱发腹泻。
4.2急性腹泻、肠炎和痢疾
急性腹泻、肠炎、痢疾常伴有胃肠道菌群严重失调。常驻菌(如类杆菌、双歧杆菌、肠杆菌)数量减少,外源菌数量异常增加。慢性腹泻的病因复杂,如肠易激综合征、急性菌痢后腹泻、吸收不良综合征和不明原因,与肠道菌群失调互为因果。
4.3.抗生素引起的菌群失调
上海瑞金医院对15例新生儿感染进行抗生素治疗,观察肠道菌群的变化。发现双歧杆菌数量明显减少,其中8例为0,肠杆菌科和葡萄球菌数量增加。临床表现为大便次数增多、大便次数减少。
面对腹泻,养猪场和饲料厂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大相径庭。如果是饲料厂,就是现状,抗生素用的越多;如果是养猪场,就不会长期使用抗生素。为什么?如果你能看下面两张图,你就有答案了。如果你看不懂,建议你查一下之前关于爱特猪的文章来理解,因为这是你摆脱抗生素生长促进剂的理论基础。
4.4、肠道细菌移位和多器官衰竭
肠道细菌移位是指肠道内的活菌穿过整个肠壁到达外围的现象。可导致败血症和多器官衰竭,这是由肠道菌群失调、肠粘膜屏障功能障碍和全身及局部免疫功能下降引起的。什么无名高烧,无名这个无名那个多多少少跟这个有关。
3.5、其他疾病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在人类医学临床上,肝硬化、胆囊切除术、胰腺炎等都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导致腹泻,超出了动物营养学的研究范围,就不细说了。但需要强调的是,早期断奶仔猪断奶后不能很好地消化固体饲料,造成类似肝硬化、胰腺炎引起的肠道菌群失调。
4.菌群失调的治疗原则:
一级菌群失调:消除诱因。总结为“走”。
二度菌群失调:积极恢复正常肠道菌群;改善一般状况。概括为“去帮助”。
三度菌群失调:治疗优势致病菌,积极支持治疗,改善一般情况。概括为“去,帮,治”。
不要用对待孩子的任何原则来对待你的猪。不会错的。养猪户向饲料厂投诉,饲料引起腹泻,饲料厂加大了抗生素的用量。结果就不拉了,撑不了多久,猪肉抗生素残留。从限制使用抗生素提高畜产品质量的角度来看,纯商业饲料厂的消失应该是必然趋势,因为它们是一对矛盾。
1.《人和猪的基因相似程度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人和猪差不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人和猪的基因相似程度 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人和猪差不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526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