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河中,是一个铁管道人,东坡俗人,世称苏东坡、苏仙。苏轼一生跌宕起伏。他以惊人的乐观生活态度和良好的食欲拯救了自己,把厄运变成了食欲,把生活变成了笑话。除了他没有其他人。
1037年,苏东坡生于四川眉山。“三苏出眉山,草木枯”的民间传说是指苏洵、苏轼、苏辙。1057年,两兄弟加入中国学者,在首都引起轰动。《刑赏忠义论》一文受到考官欧阳修的赞赏。看着苏东坡的其他文章,欧阳修更是惊叹不已:“读石书,不汗出,快而快。老人应该避开马路,让他出去。”并预见到苏轼的未来:“此人可以说是善读书善用书,他的文章在其他日子里也将是举世无双的。”
1061年,朝廷举办了高考制科强化版,苏轼和苏辙兄弟分别考了三四等。宋仁宗喜出望外:“我为后代赢得了两位首相!”得益于欧阳修的反复赞美,苏轼成为文人眼中的大V,声名远播,数不胜数。
苏轼也去了陕西凤翔当法官。这是他高中加入进士后的第一次公职。去凤翔之前,苏轼的兄弟们怀着深厚的感情告别,写下了著名的《渑池与子怀想》:
生活在任何地方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它应该像洪飞在雪和泥中行走。
我不小心把手指放在了泥上,鸿飞了复杂的东西。
老和尚死了,成了新塔。没有理由看到老问题。
还记得那崎岖的过去,那漫漫长路,人被困,驴嘶。
生活在任何地方都知道它是什么样的,它应该像洪飞在雪和泥中行走。
不难看出,苏轼积极的人生态度也预示着他后半生的风风雨雨。他一生服务过14个州县,游遍了全中国。
凤翔四年,年少得意,与太守尴尬。有政务,他就处理政治。他曾带头带领凤翔发动变法,造福百姓;没有政治的时候,出去逛逛山是一种享受。志平三年(1066年),苏洵病逝,苏轼、苏辙兄弟扶其归乡,守孝三年。三年后,苏轼重回朝。刚刚登基的宋神宗利用王安石实施新法。苏轼的很多师友,包括他的老师欧阳修,都因为反对新法而不同意新宰相王安石,于是苏轼请求来北京工作。任杭州同都,米州(山东诸城)任知州,徐州任知州。
元丰二年(1079年),43岁的苏轼被调到湖州周知。上任后,他给宗申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被新党使用。他们从大量苏轼的诗中断章取义,想杀苏轼。1979年8月,苏轼在湖州被捕,被押送到北京。被关进御史台监狱三个多月,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助理,史称“五台诗案”。从此,苏轼开启了人生的“新篇章”。
在黄州的这三年,是他一生中最艰难的时期。他的事业受挫,情绪低落。他几乎得了抑郁症,主要是穿着破鞋,开着破船,一个人游荡,在路边的渔民和樵夫中间晃荡。但也在这里,苏轼达到了人生艺术生涯的巅峰,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纪成天寺夜游》等80余篇传世诗文,以寄托自己被贬时的思想感情,甚至还写下了《寒食帖》,从第一个字开始,被列为世界第三大日报
好在黄州太守许均有是个把苏轼当心腹的人才。还把黄州东门坡50亩荒地分给了苏轼,苏轼也和家人开始了自给自足的生活。
无聊地吃着,“黄州好猪肉,便宜得像粪土。你不肯吃,穷人不知道做饭。”他研制出东坡肉,好吃到每天吃两大碗。他还开发了东坡鱼、东坡豆腐东坡汤、东坡糕、东坡肘,有吃的时候感觉好多了。吃完后,他还不忘写一首《美食赋》回味。
为了吃好,东坡经常寻找一些可笑的谬误。有一次他得了红眼病,医生说他生气了,不能再吃肉了!但是,他诡辩地说:我想听,但不能说。他说:“我和儿子是嘴,另一个和儿子是眼睛。他有多粗,我有多细?”我不能牺牲别人来浪费我的食物。“我本来应该听医生的,可是我嘴里却说,”我是你的嘴,是你的眼睛,为什么治你的眼睛比治你的嘴好?“我眼睛有病,但嘴巴不能吃肉。这怎么行?”
宋哲宗即位后,司马光被重新激活,开始镇压以王安石为首的新党。苏轼因为反对王安石激进改革,多次被提拔。苏轼看到新法完全废止,觉得有利于改革,再次向法院提出建议和批评。太好了,我们得罪了新党和老党。正如他的妾所说,“他充满了不合时宜的事情”。太好了,苏东坡在朝堂没有朋友,政治观点不被支持。不如做个局长,做点实在的。于是他再三辞职,要求被释放。
他在河北定州被剥夺官阶,一步贬到岭南颍州(今广东英德)。苏东坡默默地出发了,但没有走远。圣旨飞到惠州。自古以来,岭南就充满了瘴气。当时被贬岭南的人,基本上都是判死刑的。妾朝云,定居惠州后第三年去世。苏轼伤心了很久。即使被驱逐到惠州后,没有固定住处的苏东坡仍苦口婆心地指示百姓用竹筒搭建“自来水”系统,挖井,劝耕,提倡“秧马”“水磨”。
在惠州,他因为缺钱买不起羊肉,就找卖肉的要羊脊骨做羊蝎子,可以吃一天,最后连等着吃骨头的狗都不高兴了。他还遇到了最美味的水果:荔枝,失控了。苏轼在徽州就已经染上了热毒,吃荔枝吃多了,更严重。
他的新书很快席卷全国,朝廷当局坐不住了,于是他被流放到海南儋州,在那里与当地人捉迷藏。所谓的野味就是一大堆狸猫、蝙蝠、蛤蟆、老鼠,直到他发现了地球上好吃的牡蛎,就写信告诉儿子:“海南的牡蛎好好吃!别告诉法院里那些人来海南抢我。如果他们想来,我就没东西吃了。”
苏轼早已把儋州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我本是个丹儿,寄生在西蜀”。在儋州,他像一个播种者,办了一所学校,介绍了学风,开了一家医务所。东坡书院、东坡村、东坡井、东坡路、东坡桥、东坡帽等。都是当地人对他最好的怀念。
不久,宋徽宗即位。第三年(1100年)五月,苏轼迁居连州(广西合浦)。
在参观金山寺的路上,苏轼看到李为画的画像,感慨万千,并写下了诗《自题金山画像》:
“心如灰烬之木,身如无缚之舟。求你一生功德,黄州惠州漳州。”题为《金山画像》是苏轼晚年生活的总结。
元(元年(1101),苏轼六十五岁,七月二十八日因热病死于常州。宋高宗死后改姓,谥号“文忠”。
苏轼无疑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艺天才。他不仅是集诗、画、美食、儒、释、道于一身的文学大师,也是因文学名篇而在颠沛流离中享受苦难的一方棋子。他也是一个不能容忍新老党派,敢于为人民利益说话的官员。
盛世,坚守真理,坚守内心。在逆境中,你总能在身边找到一点点快乐,找到更好的生活。在人生的道路上,他给我们留下了帅气的背影。
1.《江海寄余生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江海寄余生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533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