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票附件记录了中华民国的历史
修铜壶也需要“大价钱”
正文/图临沂晚报记者张春茂
说到物价飞涨,很容易想到民国。当时人们生活贫困,赋税沉重,杂费高。建一个铜壶基础花了“六百二十五元”,需要发票。近日,记者看到了这份由我市收藏家段延峰收藏的发票附件。
修复铜壶的发票是段延锋从我市一个古玩市场追回来的。与民国时期的同期发票不同,这张发票写在一张白纸条上,内容相对简单,但严格按照当时发票的内容和格式填写,并记录交易内容。其中有“发丰:李彤干房”“修一个铜茶壶(换底)”、“黄金券:六百二十五元”、“央行,中华路40-36号”、“经办人:刘仁民”等字样。这张发票开于1949年2月22日。
它看起来像一张简单的发票,但它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这张发票有一个蓝色的长方形,里面有“作为附件”,这表明除了这张发票之外,还有一张正式的发票。但是连附件都很正式。这张附上的发票上也有很多印章,其中修理铜壶厂家的商品名是“春生永济”
“这张发票虽然是附件,但是我们可以看到民国时期物价飞涨,以及民国政府对发票的管制制度。一方面,我们可以看到,修理铜壶也是有‘税’的。”段延峰说:“从这部发片也可以看出,当时人们的生活极其艰难。”
未经授权拒绝转载
转载授权请联系:13099028377
1.《民国铜壶 【聚焦】临汾人收藏的发票:民国时期修铜壶要掏“大价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民国铜壶 【聚焦】临汾人收藏的发票:民国时期修铜壶要掏“大价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627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