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农场中学,我们永恒的记忆!

——对大理农场儿童学校旧楼拆除的思考

上周出去学习,看到母校旧楼被拆的视频在Aauto rapper上,很可惜!那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地方!记得儿子读书的城关中学旧楼被拆的时候,无数县城的人都停下来围观!有的人居然哭了!

其实不管是去棉纺厂总部,还是去汉村魏庄。无论是技校工作回来,还是出差回来。我总是习惯从母校四团门口走过!看看母校,看看老楼!我忘不了西楼的“忠于党的教育事业”,东楼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特别是我们小的时候,老师教我们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简单的八字。时至今日依然管用,依然是与人抗衡的法宝!自从2007年11月5日去了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校,我就一直记得我对老师说的那句“忠于党的教育事业”!

母校的旧楼,既有我上学的记忆,也有送儿子上学的记忆。

我还记得我小学五年级的时候,1983年秋天,我和在大理农机厂工作的父亲一起来到这里。比起我的第一个母校,澄城县野山乡新城学校,这里要大得多!我们那里只有小学,一个年级一个班。当时是五年制,幼儿园学前班只有六个班。而这里,不仅有小学,还有初中,光五年级就有五个班!我还记得当时的班主任是王,数学老师是于。我们的教室就在西边旧建筑的下面,最东边的教室。楼上是123班,楼下是我们4班和5班。一班由杨老师带领,他个子不高,但是很和蔼。王先生个子高,喜欢钓鱼。

记得带中文给我们,教的很好。现在我还记得给我们上课的每一点!于老师数学也教的很好!粉笔字的板书,计划周密,图文并茂,特别好看!我还记得她教我们成绩!陈新喜欢他的老师教艺术,他的书法非常棒!后来转到城关中学。体育课是刘燕老师教的,她是一个非常厉害的高个子女老师,排球打得非常好!不管她班上的学生有多调皮,他们都不敢捣乱。多亏了他们的精心教育,我一年获得了“三好学生”和“优秀少先队员”三个奖项,我的父母非常高兴!当时我个子不高,坐在前排。我班50人左右,教室都坐满了!

我记得当时的同学:四团院的白凤、白斌、孙春玲、王健;第二公司的张、谭翔、马江;第四公司的王艳薇、李红娟;纱线厂的凌锐;、任为师;和安康的同学王。听说当时安康有洪水,她投奔亲戚了。当时棉纺厂的孩子很多,是小学一、二年级的家长送的,三年级到三年级的孩子自己走路。当时车少,学生上千,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二连、四连、农垦医院的孩子骑自行车上学放学,所以这些孩子骑自行车骑得特别好!尤其是二连的学生,在灌溉地的沟里骑着五六十厘米左右的宽,简直像杂技!在一个公司差不多到双泉,和五六公司离商辂村比较远,所以住在校园里,当然孩子也不多。

第四团住在三连、七连、八连,还有附属学校的孩子。他们都自己去上学。现在孩子很贵,四团的孩子都是父母送的。当时下课后,老楼北侧和二楼的走廊和操场都有学生,很热闹!那时没有手机,孩子们打乒乓球和篮球...他们身体非常健康!现在的孩子,下课了,猫在教室里,不是玩手机就是睡觉!当时的运动会就更热闹了!全校搬凳子去操场看比赛,不比现在看奥运会差!

在母校的舞台上,不知演了多少精彩的表演!每年的开学典礼和重大活动聚会上,小学校长马桂英总是在台上强调纪律,比如法院公开逮捕审判会上最高执法人员的大嗓门。每年的六一都是孩子最开心的时候!每节课都是从五月份开始准备的!李红梅是我三年级的同桌。她从小就学会了演奏扬琴。每年6月1日,她的节目都是保留的!她的基本功扎实,演奏很有感情,总是给老师同学带来很多快乐!她也赢得了无数的掌声和欢呼声!

昨天出去学习回到学校,看到母校舞台的屏幕被拆了,再也看不到了!真可惜!于是我走到前面,看到舞台还没有拆除,赶紧联系李红梅。听说她在母校对面家里办音乐艺术培训学校,我有个想法,想请她再上台演奏!告诉她后,她欣然接受,并邀请一位学生家长帮忙拍照。然后我们一起上了学校舞台。她弹,我唱,青春小姐!她充满激情地演奏着。虽然激动的时候记不住歌词,但是只唱了几句就哼唱了下面一段!

最后她回忆出道哭了!我也感动得热泪盈眶!我听红梅说,这个舞台的设计师是她失踪的父亲李凤鸣老师,李老师是全校公认的最疼爱孩子的和蔼可亲的老师。她从来没有打过骂过学生,从来都是面带微笑,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的书法、粉笔、钢笔、板报设计都是一流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是我们大四马凯和我同学马宁的父亲,陕西省书法协会书法老师马德清在我们大院写的。两位老人都去世了。那一代人托起了我们这一代人的梦想,让我们成千上万的孩子步入社会,为社会做出贡献!我们会永远记住那些默默无闻的老师和建设者!

下了舞台,我们在校园里走来走去,聊起了学校的历史。她说:小学一年级上半学期,他们还在农垦中学瓦房上课。到了年底,我才六岁,就徒步搬到了学校。大家一起从农垦中学搬凳子,一步一步的向分校走去。我不知道如何移动桌子。反正凳子那么重是因为都是实木的。

她说她记得学校成立于1975年,她六岁的时候,也就是1977年搬到这里。不记得了。他们搬到这里后,就在后面的瓦房上课,初中生可以在楼上上课。小学毕业时,东部的两栋建筑已经建成,但盖楼的一些人摔倒了,成了残疾人。我记得他们是八叉路口的人。最后,旧建筑里到处都是实验室和储藏室。她也在旧楼住了一年。当地人为我们的农场做出了很大贡献!

我说:我知道东边的新楼,是我从五年级到初一建的。我也搬砖。当时一个学生下课搬了几个街区。从盖楼的畜栏里搬出来的。微信问我从陕西杂交油菜研究中心退休的叔叔,旧楼,学校的历史。他回答:我在我的附属学校待过一段时间,1974年春从陕北调过来,1976年冬离校后调到团政治部,1979年冬调到渭南专员公署公安处。我上学的时候,没有楼房,都是瓦房。所以不清楚这两栋楼是什么时候建的。还不清楚什么时候成立分校。让你失望。你家周围有冯、贾学智、马新民、张俊美、的老婆芬娃,都是分校老教师。他们可能知道很多,可以咨询。对不起,我不能满足你。晚安我很被舅舅的爱感动!

后来我问老校长万贤和。他说他是75年7月15日转到这个学校的。那时候这两栋楼已经存在了,而当时还有小学,初中,高中。后来1981年农垦中学成立的时候,各团的高中生都集中在过去。关于这两栋楼的历史,我同学的父亲冯先生和我同学的父亲建造师,最后在的推荐下,从我同学现任农场项目办主任马宁那里找到了详细而准确的数据:西教学楼建于1980年,总面积553平方米,中教学楼建于1975年,总面积575平方米。

然后我和现在的同事,棉纺厂动力车间原主任毕心社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因为他是1971年小学二年级到1980年高二年级。可以说他见证了学校的变迁,其中一栋建筑陪伴他走过了宝贵的学校时光!冯,最后一位负责土地复垦管理的负责人,于2006年7月逐步移交给地方政府,由徐庄教育集团管理。

上了一年级一个学期。当时,我印象最深的是我们的同学张博的母亲,于文堂,她教我中文。她略胖的身材总是笑逐颜开,从不打骂学生,讲课充满情感。我最喜欢她的课。现在我很擅长写作,这和她的教导有很大关系。因为数学成绩不好,去了澄城县魏庄中学。不用说,我一盘菜吃了七毛钱,还吃了粗棍包子。我妈经常给我带他炒的酱油和西瓜酱,我的好同学也很享受!很多同学还是吃不起一盘七毛钱,很多同学还是从家里带饭。一个同学每周吃一瓶土豆丝。现在想起来真可怜!那些来自贫困家庭的学生让我想起了“平凡的世界”孙少平……学习竞争的残酷和窗口的拥挤程度相当激烈!

在那里,我度过了痛苦难忘的三年!在那里教我们一年级语文的雷老师教了我们三年级的第二学期。1988年初,我回到了母校。因为我在魏庄二年级上一年级,所以很多学生一开始就上了高中。回来的时候和我一样认识留在一年级的白凤。当时初三一班,新楼北面二楼哪个教室?班主任是全校有名的雷万春老师。学生们只要听到她来了,就吓得坐不住了。教室真的很安静。不像现在的学生,班主任要吼半天才能安静!语文是曹太友,数学是张满超,英语是盛海云,物理是杨,化学是魏勇泉。都是优秀的老师!还认识了一批新学员,垦中的、张华、、、、任峰、、、聂、、王崇信、冯敏、张晓红、徐燕,纱厂的王夏倪燕、周立明、尚博、杨恒志,师里的李杰,四团的刘亚宁、吴金柱。

在此,我们都表示衷心的感谢!还有很多不经常联系的,但是我记得看照片的时候,遇到的都很亲切!当时我和李红梅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曾经记得最难忘的一件事,就是其他调皮的同学把剥好的蛇皮装满水放在我抽屉里吓唬我。她没来的时候我悄悄放在她抽屉里,她拿文具的时候吓得大声尖叫!我现在对不起她!

日月如梭,岁月如歌!虽然只在这第二个母校待了两年,但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后来,我儿子彭飞在这里住了六年,他应该有更深的感情!从这里走出去之后,去过很多地方和大学。现在儿子上了大学,但回到母校还是觉得很亲切!愿母校永远年轻!

作者简介

彭勇军,笔名,信天游,男,1972年8月出生,陕西澄城人。现为陕西机电职业技术学校焊工实习指导老师、焊工技师。大理文昌书画院、大理诗词协会、大理作家协会会员。爱好诗词书法,读对联,写作收藏,歌舞,写小品,导演。热爱文物,一定要看每一个博物馆。热爱美好的文字,享受阅读的时间,总是心存感激,喜欢用歌曲来传达内心的感受,善于用文字来表达喜怒哀乐,喜欢用手机镜头记录生活的精彩瞬间!他的作品已经在通州出版。com、大理诗词、陕西农垦、陕西技师教育。

1.《大荔县城关中学 大荔农场子校,我们永远的记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大荔县城关中学 大荔农场子校,我们永远的记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6311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