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
——写完博士论文
其实在读博不长的岁月里,后记的想法甚至比博士论文选题还要早,因为我不止一次幻想过博士论文的后记怎么写。因为那时候落笔就意味着几乎跨过了“博士论文”的大山,马上就要毕业了。这种想象中的快乐,不亚于“登上人生巅峰”的快乐,也成为我埋头读书、处理论文过程中一种巨大的精神慰藉。
但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总会在不经意间来到你的面前。我以为写后记一定像写得神一样,靠马。毕竟早期的构思和深入的思考可见一斑;但是,当我们真正迎来这一刻的时候,却是“怕离家近”,畏畏缩缩。于是,在不断的肯定和否定中,在做出一个又一个的决定之后,在五月的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我泡了一壶茶,怀着复杂的心情把这些话敲了下去。
如果以九为节点,可以把我27岁的人生经历分为三个阶段。前九年,我在汉江边一个宁静的小村庄里度过。物质上有点穷,但生活无忧无虑。伴随着炊烟袅袅,纵横交错的山脊,金黄的稻子,清澈的河水,劳作的大叔,嬉戏的玩伴,我在运动与宁静之间奏起了和谐的牧歌。这一幕时常浮现在脑海里,构成了我对自己来自哪里的永久记忆。在我的第二个九年里,我离开了村子,在城里上了六年级和初中,然后高中三年的努力和回味,走过高考的独木桥,进入了大学校园。当时我当然没想到还能在这里多呆九年。
武大,第一次听到这个词的时候,还很年轻。当时他不知道这是什么意思,甚至对大学一点概念都没有。他只觉得大人提到的这个词听起来怪怪的。后来比我大不少的大表哥高考了,想去武汉大学。她又一次对这所大学产生了印象。现在回想起来,也许我和武大的缘分在那个时候就已经被锻造了。高考结束后,我以分数线外30分的成绩考上了武汉大学,高中三年的付出和贫穷得到了回报。
2009年9月初,我和父亲终于踏上了江城武汉,在驴皮坞空坐了近八个小时的火车。这是我第一次坐火车,也是我第一次离开十堰。那一天,天气晴朗,炎热。江城的“秋虎”用实力证明了自己没有白得虚名,“火石”的称号实至名归。我上车去接新生,终于到了美草。我没有时间欣赏校园风景,但我正忙着提行李和办报纸。只觉得树很高,森林很茂密,校园很大。那天帮忙接新同学的学长很漂亮很温柔,宿舍的兄弟也很好,而我则茫然小心的观察和适应新的校园和新的环境。没想到,我不仅要在这里读四年本科,还要读完研究生和博士。
也许,就武大而言,在其120多年的风雨沧桑中,九年不过是樱花开落的几回,法国梧桐有多老。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白云如何变化,樱花顶端的老图书馆总是静静地矗立在这里,鉴湖长长的绿水日复一日地反映着时间。但对我来说,在武汉大学的九年里,我见证了自己最美好的岁月里的荣耀与不甘,努力与放纵,看着自己慢慢长大成熟。我在这里学习,生活,交朋友。我在这里爬山,喝酒,大喊大叫。我被晨光中的樱花花瓣暴露在阳光下。我独自享受了樱花盛开的夜晚,以避免白天的喧嚣。我甚至见过雪花在空飞舞,樱花再次盛开。我一直在寻梅徒步旅行,在森林里学习,在雨中奔跑,在梅草静静地看电影。我过去常常打电话给朋友,喝疯狂的歌,我过去常常在凉爽的月夜独自思考...看过学校牌楼分手再站起来,看过校园建筑的变化变化,迎来了一批批的同学妹妹,送走了一批批的同学学姐,现在终于轮到我终于毕业了。我不知道在武汉大学的九年给了我什么样的品质,也想象不出一个多月后我会以什么样的心情和态度离开。我只希望无论何时归来,我在这里依然是一个少年,依然会在2009年9月找到自己,找回最初的心,愿意辜负过去,畏惧未来。
在九年的学习生涯中,在法学院这样轻松、优越、进步的环境中,有幸遇到名师,不知疲倦地教他们。记得大二上学期上经济法课。当时我是班长,孙金老师是老师。具体内容记不清了。我只对老师的博学和侃侃的宽容印象深刻。师生之间的缘分从此开始。大三拿了孙老师介绍的竞争法,然后自然要求指导本科毕业论文。之后研究生到老师家门口继续深造,攻读博士学位。大二到现在八年了。孙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修养、开阔的学术视野和丰富的教育经验,引领我走进了法学研究的殿堂。密集的教学经常绕着我的耳朵,而严格的要求伴随着我。读书、思考、交流、写作都不敢懈怠。不仅如此,在为人处事上,老师们也不忘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教导我们做有德有商的人。也是一篇很棒的文章,让我受益匪浅。我记得老师说过:“有些东西是父母没教的。我不教,可能没人教你。”老师知道我家里穷,也通过各种方式给予经济支持,鼓励我积极争取各种奖学金,经常带我出去改善生活。所谓“诚如父言,谈如亲友”,不能比这更好了。老师们深深感激,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我在选择博士论文题目的时候,选择了经济法基础理论与具体制度相结合的题目,以我学术追求的勇气和初生牛犊,难度很大。我冒昧向老师请教。孙老师支持我的选题,鼓励我沉下心来认真写。在老师的关心和指导下,经过几个月的艰苦奋斗和努力写作,论文基本完成。《礼记·中庸》说:“是君子,动天下为天下之道,行天下为天下之法,言天下为天下。”我真的没有追求这么高水平的野心和实力。我只想论文表达我的想法。如果它能有利于理论和实践的发展,那将是我的巨大财富。
在博士学习期间,非常感谢教研室老师无私的帮助和教学。郭峰教授学识渊博,简单而敏感,头脑空虚;宁礼治教授学识渊博,有家国情怀;边湘平教授对问题把握准确,思路清晰开阔;熊伟教授严谨认真,儒雅温和,如同一位谦谦君子;张教授有着敏锐的头脑,他的话常常给我以深刻的启发。俞树鸿教授为人善良,为人安静。老师在博士论文开题和答辩前提出的问题和意见,对我的写作和修改大有裨益,可谓良言。老师、南老师、叶锦玉老师、身边的老师、班晓辉老师、袁康老师给了我很多帮助和指导,也用榜样的力量激励着我前进。姜国华、林亚刚、何启胜、何荣功、林百龄、李、廖毅、吴华军、陈金林等多位曾在法学院任教的教师。,教与教,培养思维,积累知识,会让我受益终身。在读博士期间,也得到很多学术前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深表感谢。感谢导师孙进教授的介绍,我有幸与齐多军先生进行了多次密切接触和咨询。他的脸很清晰,有一种仙风道骨的感觉。他的思想和问题是如此的深刻和广泛,以至于他感到惊讶。他经常像黄忠、鲁大那样听,他震耳欲聋,“要高高在上,要钻牛角尖”,仅此而已。徐世英教授作为竞争法领域的伟大前辈,学识渊博,平易近人。他在学习上多次给我指点迷津,和他的交流让我觉得自己像个春风。我还要感谢徐光耀教授、李胜利教授、李国海教授、王健教授、陈主任、张律师等人的慷慨建议,他们光辉的思想照亮了我的学术之路。我还要感谢《政治与法律》主编许、《中南大学学报》教师、《法律应用》教师许一南对文章的认可和评价,以及接受我的刊物的其他编辑老师。你的认可和建议给了我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一路走来,同学朋友的陪伴和鼓励不可或缺,让我知道我并不孤单。云阳中学06级20班,武汉大学法学院09级4班,武汉大学法学院13级1班的同学们,和你们见过面,是同学,是我一生宝贵的回忆和财富;现在,你们分散在各处,每一次见面,还是和以前一样。本科和研究生舍友、好兄弟沈骏、张扬成、张钱智、郭俊在一起生活了几年,难忘;感谢、王、何新、白、杨凌、李菁、、、柴浩志、孙、黄长生、、许文超、陈军、刘力伟、包喜洲、朱邦伟、李从武、柴振星、方伟、石涛江、李四、沈凤成、牛大乔还有李世轩、翁运周、饶华、沈一鸣、朱东海、毛敬农、王志月、李亚、周锡成、周晓、金鑫等。,住在胡琦,过去常常借着月光在屋顶上喝酒吹牛;李伟、、金衡、、熊、钟若曦、董、黄玲、张文碧、、陈志群、袁、杨莉、、曹、程秀峰、李守阳、张昊、王胜、陈凯、孙迅、王倩、蒋显初、戚文静、张成松博士、段炳华、董伟、罗高峰,我们一直相互鼓励、支持,共同进步。感谢玲珑、张馨、张武林、黄子非、杨一天、石小玉、石舟等朋友在我读书期间给予我很多精神鼓励。特别感谢、陈、、、等多次要求参加答谢的队员。他们的“鼓励”对于头发完好的毕业是不可或缺的,“队长”永远在。还有一个本科同学,张艺曦,也是学经济法的,互相扶持,很难找到知己;同胞朋友张晓蒂博士,我们一起写博士论文,一起找工作,对我帮助很大。我还要感谢我的好朋友尹祥一,感谢大连的海鲜和美丽的风景,感谢你和你家人的热情好客,这让我一直铭记在心。特别要感谢毕业多年但一直照顾我们的孙门、夏志民、翟萌兄弟姐妹,还有姜维、杨军、安宁、蒋振铎、蓝蓝、阿里木江、钟源、维伦,还有毕业的钟应昌、聂陈诚、陆建东、夏红梅、张謇、易柔迟、王庆华、吴晓静、孙家林徐则林、殷强、袁武、闵欣、颜昊、朱晓楠、杨光华、方颖超、袁乐、王晶、王新斌等。,和我一起即将毕业的还有方、颜、闵家凤、魏彩旺、周航、梅傲婷、李娟、李、唐、张学松,一、二年级。以上名单远远没有包括那些在我的学习和成长中帮助过我的人,但请相信,我的感激之情并没有什么不同。有句话叫“你要记住那些在黑暗中默默抱紧你的人,那些逗你笑的人,那些陪你聊了一夜的人,那些坐公交车来看你的人,那些带你四处逛逛的人,那些说想你的人。就是这些人,让你生活中的每一点点温暖,让你远离阴霾,让你成为一个善良的人。”
家人的温暖和无私奉献一直是我坚实的后盾,让我能够安心在象牙塔里学习。我的童年一直和爷爷奶奶生活在农村,对两位老人有着深厚而温暖的感情。爷爷一生勤俭持家,养家糊口。对我们三兄妹来说,他严厉而深情,用朴素的道理和丰富的人生阅历完成了我们最初的人格培养。他离开我们已经快十年了,还在为我即将到来的高考发愁,还在想着他的小孙子。而我没有时间最后一次见他,笑啊笑啊,午夜梦回。希望你读完博士的时候能稍微安慰一下。还好奶奶还活着,给了我一个孝顺的机会,享受你的家庭。父亲懒于言语,家里有三个孩子。负担并不重,但他一直无条件尽全力支持我的学业;尤其是在我苦苦读博的时候,他叫我不要研究家庭情况,鼓励我读博,让我对“父母若爱儿子,则筹划深远”这句话有了更深的理解。母亲勤劳朴实,美食佳肴,无微不至的照顾,构成了家的基本元素,叫做港湾;每次回家都是“相逢且薄,求苦”。我只需“低头羞人子,不敢叹尘”。还有我的姐姐,姐夫,哥哥,嫂子,他们关心我,让我作为弟弟享受了很多独特的快乐;侄儿张玉成和侄儿王乐康的出生和成长也伴随着我的学术生涯。
我的女朋友曲颖,在一个偏僻的地方遇见了我。当然,现在我还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认识,恋爱四年。等我从硕士读到博士,我的博士现在就要毕业了。我们目睹了华山山顶最壮丽的日出,也走过了烟雨中的江南小桥;我们经历过争吵和疑惑的阴霾,最终被理解和包容驱散;我们有春雪般美好的梦想和对未来的论述,也不乏柴米油盐般的琐碎生活...你从十堰来到武汉,然后你可能要和我一起漂泊。我不知道怎么表达我对你的感情,只能借用朱生豪《情书》中的一句话,“我理解你平凡的每一天,但我对你的爱却一天比一天深。你就像照镜子,你看不到你特别好的地方,但是当你走进我的心里,你就会知道你有多好...我们都是世界上多余的人,但至少我们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人。”
最后,最后,我想对武大说:
经过长途跋涉,三生是幸运的;
我心善,死而无憾。
2018年5月
御风苑宿舍
大家都知道,在一起最难,更难离开。
文章转载、内容推送等请联系我们。
本期编辑:宁蒙校对:杨
审计老师:李安安叶金玉
1.《毕业论文后记 三·九 | 王贵博士毕业论文后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毕业论文后记 三·九 | 王贵博士毕业论文后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6758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