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艺玻也叫“给料机”。是对博山盛产的玻璃条加工而成的各种工艺品水晶的总称。

相传,早在西周时期,奴隶在炼铜时,就发现了一种冷却后脆硬的水晶物件。因其外形奇特,人们称之为“琉璃”。明朝万历年间,博山一带到处都是灶,盛况前空。清朝时,这里一般会设立专门的机构来制作供宫廷使用的玻璃喂食器。清代中期,博山玻璃喂料机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还由青岛海运出口,销往国外,年产量超过7000吨。清朝康熙年间,北京建玻璃窑时,派人到博山挑选工匠,生产玻璃制品所需的条、罐也由博山供应。

还有一个有趣的内画鼻烟壶出现的传说:相传清朝乾隆后期,北京有一个落魄书生,住在一座破庙里,过着非常清贫的生活。但是,他又迷上了鼻烟,实在忍不下去了,就找出了过去用的玻璃鼻烟壶。用烟勺找粘在烟壶内壁的鼻烟来满足它的欲望。久而久之,就在烟壶内壁留下一粒。寺庙里的和尚受到了被毁坏的文字的启发。他用一根弯曲的竹签蘸上有色染料,放入透明的平口玻璃鼻烟壶中,在内壁上画出来,从而发明了内画鼻烟壶。

但据香港鼻烟壶研究者梁志行考证,内画鼻烟壶是清代嘉庆年间中国南方一位年轻画家发明的。年轻的画家甘欢把小钢珠石英砂和少量的水倒入壶中,来回摇晃,使壶内壁磨出“细纹”,使墨水和颜料很容易附着。然后用弯竹笔蘸锅里的颜色;内壁反转的绘画。据徐墨石先生考证,甘焕的本名是甘,他的鼻烟壶画题材广泛,以墨为主色,以淡色为衬。他的早期作品是由甘焕署名的,后来又有一些是由甘桓温署名的,如居士、半山、冯云、顾恺桥等。据考证,甘焕最早的作品是写于1816年,1860年因为某种原因写了一笔。

到目前为止,有2500多种颜色。琉璃雕、琉璃球、琉璃珠、琉璃挂屏,在中外民间都很流行。其中,琉璃花球创作于清末,是将熔化的琉璃制成花、叶、花瓣、鱼、虫等成分。,然后铺设基材,将上述配件按照设计图案嵌入其中,然后用软化的水晶材料包裹,然后熔化成所需的形状,最后抛光冷却,成为成品。博山玻璃雕刻题材多为山水、花卉、人物、鸟兽,产品有碗、盘、瓶、灯等。因为喂食器本身晶莹润泽,有玉石材质的质感。用它制成的花瓶和其他物品就像精美的玉雕。

潇湘书院推荐:

博山山水,11本书全集,博山记忆文史集,淄博一中志,博山县志,博山地名轶事,博山饮食志,博山旧志集成,博山碑刻,陶珍春秋等。

有喜欢的朋友联系微信号SS56111

1.《淄博内画 博山内画瓶的传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淄博内画 博山内画瓶的传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6930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