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7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邮票因其图案和文字取材于开国大典油画,被集邮者戏称为“开国大典”或“大典”。这枚邮票在1980年《集邮杂志》主办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0周年最佳邮票”中获得第一名,表明集邮者对它的热爱,反映了它在我国邮票史上的重要地位。本文试图从邮票图案入手,探究油画《开国大典》的来龙去脉。
一、油画的起源
1955年,受“高饶事件”的影响,董按照中国革命博物馆修改第一版油画的要求,将原画中位于第一排领导最右边的高刚抹掉,并在原位置用鲜花代替。1959年,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发行了冀71邮票,其图案由第二幅油画雕刻而成。
1968年,由于文革的政治形势,中国革命博物馆要求董将从开国大典油画中删除。这时候,董已经是癌症晚期了。在身体和精神的双重痛苦下,被从油画中抹去,当时站在第二排、只露出半边脸的中国国家副主席董被重新画在原来的位置上。
1972年,为纪念《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30周年,董文茜被要求在开国大典油画中更换林曲波。想必,这是江青的要求,因为在延安时期,林曲波反对毛泽东与江青结婚,率先制定了《论法三章》。
当时董病重住院,无法承担绘画修改任务,他的学生负责在修改过两次的原画上更换林。为了尊重师长和历史,灵活地提出并实施了一个折中方案,即在董的指导下,他与画家合作,先临摹第三版油画,再对复制品进行修改,把林变成一个无名小卒。
1973年1月8日,董先生病逝。
197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经上级批准,决定恢复油画开国大典原貌。但董原画曾两次修改,难以复原,董家人不同意原画第三次修改。博物馆随后委托靳尚谊再次复制。公务繁忙,推荐画家阎振铎、叶武林领衔。两人合作,根据原画,参考印刷品,临摹了开国大典油画第一版。
第三,幸存的版本
综上所述,1953年油画《开国大典》问世后,经过三次修改、两次复制,现在已有三个版本,相关情况如下:
油画第三版
1955年和1968年,董分别修订了第一版油画。与第一版相比,最后的第三版缺少了高刚和刘少奇,重绘并前移了董吴彼,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第四版油画
1972年,靳尚谊和虞照合作复制并修改了第三版油画。与第一版相比,形成的第四版缺少高岗、、林,增加了一个无名小卒。作者没有发现这幅画在哪里。
第五版油画
1979年,阎振铎和叶武林合作临摹油画第一版,组成油画第五版,还原了高岗、、林。此后重大活动中展出的油画《开国大典》就是这一版,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1.《开国大典邮票 一波三折——《纪71 开国大典》邮票背后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开国大典邮票 一波三折——《纪71 开国大典》邮票背后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48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