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石梁,今年21岁."

话音刚落,石梁猛地抬起额头,爆发出爽朗的笑声。“不,不,我叫石梁。本人50岁,第21次高考。希望今年能成功!”

说完后,石梁立即纠正道:“哦,这不是‘希望’,应该是‘我相信我们今年会成功’。刚才那句话有语言障碍。”

1983年,石梁第一次参加高考,然后复读,但仍然没有通过考试。他工作,结婚,生子,和高考无关。

2002年,高考取消了年龄限制,石梁再次“面临挑战”,但十多年来他从未考上理想的大学。今天,他迎来了他的第21次高考。

独具特色的“梁评点法”

6月5日,我们在成都金牛区的一家茶馆遇见了石梁。他在茶馆里有一个“特殊座位”,茶杯上有一个“贵宾”的小标签。

茶馆里人来人往,人声嘈杂,有人在噼里啪啦地打牌。梁埋头看书,神色凝重,拧眉不抬眼皮。

石梁为考试做准备

“为什么要在这么吵的地方复习?家里不是更安静吗?”我问石梁。“我天生喜欢热闹,但我不习惯在安静的地方。我看不见。”石梁回答道,并发出哄堂大笑。

石梁的审查方法不同。在做英语阅读理解时,学生通常先做问题,如果听不懂就看答案和翻译。石梁的顺序是:先看答案中的中文翻译,然后再看英文原文。他解释说:“如果我先看文章,看不懂就看译文,再回头看原文,这是三个步骤。如果直接看译文,再看原文,就会明白原文的意思,只需2步,省时。”

石梁的评论材料

石梁的桌子上摆满了各种模拟试题。我问他做了几套,他有点尴尬地说没做过一套。“等高考的时候再做。现在高考没有氛围,感觉不到。”梁说:“有一些逃避心理吗?比如我害怕面对自己的知识缺陷。”我试着问。“你说的也有点靠谱。”石梁笑着说,“我有点害怕和逃避。我觉得看懂现成的答案就可以了。”

“梁的复习方法”似乎有点懒,但觉得他一点也不马虎。当他遇到答案中不可理解的内容时,他总会“死”。哪怕他花一整天的时间,也要弄明白这个问题,不然过不了这个坎。

上大学对我来说也是“刚好需要”

20世纪90年代中期,石梁开始从事建筑材料业务,年收入数百万英镑。在他看来,做生意比高考容易多了。现在,石梁的儿子已经大学毕业,正在美国读研究生。石梁和他的妻子继续做生意,全家人都吃得很好。

我问石梁:“年轻人只需要上大学,高考就是改变命运。但是对于你来说,高考对于改变命运的意义不大。你怎么这么执着?”

“上大学对我来说也是‘迫在眉睫’。”石梁纠正了我的说法,“我非常轻视物质。我想解决我的精神问题。如果我的精神不快乐,人们也会不快乐。活着没有意义。”石梁的“精神问题”指的是他对“上大学”的痴迷。“小时候觉得大学的时候学的是洋学校,高人一等。我看着大学生,很羡慕。”梁说:

石梁高考复习笔记

复习后,石梁经常去附近的大学感受大学里的“人文氛围”。具体是什么“人文氛围”?梁说不出实话。“总之一上大学就觉得很轻松,身心都很愉悦,和外界环境不一样。”梁说:

石梁被媒体关注多年,拥有“高考之王”、“高考钉子户”等多个“头衔”。今年,他与米尔克·林、等人一起入选“2017年高考十佳关注考生”。有人佩服他的坚持,有人通过高考质疑他的“炒作”。对于这些,石梁说:“我根本没注意。以前没人关注的时候我不是一直在坚持吗?”如果我在乎这个,这条路走不了。"

“目标至少是最后的‘两本书和一本书’”

石梁今年50岁,他50岁就知道自己的命运。

很久以前,石梁的考试成绩只能上“三本”学校,他被戏称为“梁三本”。去年,石梁获得了453分的历史最高分。这是他20年来第一次上线。但是他还是觉得上不了理想的学校,放弃了志愿。

川大数学系一直是石梁的目标,川大是他心目中的好学校,数学是他感兴趣的学科。但现在他稍微放宽了目标:“川大太难考,我的差距太大。今年的目标是考至少两所一流大学,‘两本书一个’。”

考试前两天晚上,石梁的朋友邀请他吃火锅,这有助于他放松。“在我们看来,他是‘无所事事’。”石梁的好朋友黄国强说,“但这种精神仍然值得钦佩,我们都鼓励他。”

1.《50岁梁实第21次参加高考:上大学对我是刚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50岁梁实第21次参加高考:上大学对我是刚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6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