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国家在呼吁打破刚性救赎。许多人不明白这意味着什么。很多人甚至讨厌这个政策。他们觉得金融机构刚刚赎回,所以很容易投资。现在投资很麻烦,他们不知道投资哪里。其实,只是救赎是金融的慢性毒药。他没有消除风险,只是通过风险倒挂的方式转移风险。最后累积的风险一起爆炸,造成不可收拾的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说,刚性赎回是骗局。今天,我要告诉你真相。
什么是刚性救赎
首先说一下什么是刚性救赎。所谓正义赎回,就是你购买的理财产品到期后,无论资金投在什么项目上,无论是赚钱还是赔钱,发行人都必须按照约定偿还投资人的本金和收益。
在实际的投资过程中,如果收益率高或低,甚至有一定的损失,那么金融机构只能估计一个大概的收益率,然后给所有投资者一个固定的收益。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个新交易所把这个金融投资变成了“高收益零风险”。除非这家金融机构宣布破产,否则本金和利息肯定能拿到,投资者也不用担心什么。
看似是好事,保护投资者的收益是好事,是对投资者有利的条款,但在金融领域有一个有趣的事实,就是很多人意识到的与真实事实恰恰相反。
真正的事实是,公正的交易对普通投资者是严重不利的,因为它蒙蔽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诱使投资者做出错误的投资判断,从而造成巨大的损失。
无风险利率
这个社会有自己的无风险利率。一般来说,我们把短期国债收益率等同于无风险利率,但实际上,真正的无风险利率略低于国债收益率。
因为国债代表国债,只要国家不破产,就一定会被赎回。但是,只要国家不存在,自然不可能谈国债。北洋政府不可能承认北洋政府的国债,新中国也不可能承认国民政府的国债。所以国债有损失全部本金的可能性,但是概率很低,风险溢价很小,但是这个收益=无风险收益+风险溢价的原理是一样的
那么我们假设短期国债收益率为社会无风险利率,我国目前短期国债收益率为3-4%,这是我国目前的无风险收益率。
很多吃瓜的人说不信。有人说我买的银行融资是5-6%收益率,银行担保。会不会有什么问题?社会的无风险回报率应该是5-6%。有人说我买了个P2P,收益率8-10%,XXX做靠山,后台硬,不会有问题。社会上的无风险回报率至少是8%,因为他刚刚赎回,又找了各大公司担保,那他能有什么风险呢?
这就是正义赎回的危害,混淆了投资者的眼睛,让一些人认为国债、银行融资、P2P、民间借贷的风险是一样的,因为都是刚性赎回,但实际上风险是很不一样的。对于理性的投资者来说,理财产品的风险越高,在公正交易的背景下越划算。结果,高风险产品的非理性增长推高了整个社会的风险偏好,最终造成了巨大的灾难。
被交换的风险会向后移动,造成炸弹效应
投资本来就是一件稳扎稳打的事情。正确投资赚一波钱,犯错赔一点钱,是健康的投资规范。但是我们最近发现,很多公司债和P2P平台要么不出事,要么出事了就大雷霆,要么直接把钱全赔了。如果满仓的投资者遇到这种事情,不要太酸,生活波动太快,简直太刺激了。
为什么投资变得如此不稳定?完全是因为新赎回的投资。投资不可能一帆风顺。金融机构的很多投资项目都会出问题。然而,许多金融机构为了留住新赎回的金字招牌以吸引客户,通常喜欢掩盖和拖延投资问题。
对于P2P来说,你必须有一个基金池来进行刚性赎回。如果没有能保证借款人100%还款的P2P平台,滚动资金池的P2P才能真正保证新赎回的P2P。
但是,只要有任何一个P2P触碰到资金池,你就进入了无限循环。就像吸毒一样,你再也离不开他了。你必须不断用未来的现金流覆盖当前的风险和赎回。炸弹风险就像滚雪球一样。东墙拆补西墙,成为庞氏骗局,这是必然的。当资金链断裂的时候,人们会发现整个平台欠了几十亿的债,账面上只有几千万,能还的钱就是九根牛一毛。
对于P2P平台来说,当第一笔坏账出现时,投资者是不会被警告的。而是通过正义的赎回来弥补坏账,用后投资者的钱来偿还前投资者的本金,使得整个平台的风险向后移动,从而麻痹投资者的警惕性。当最后的事件发生时,通常是突发的霹雳,不给投资者任何预警机会。
这种脏手段只有P2P平台才有吗?是的,银行也会做这种事情。据目前媒体报道,许多银行与企业合谋发行新一期理财产品,然后继续将资金借给企业,然后企业用这笔钱偿还以前发行的理财贷款,业内俗称借新还旧。这和资金池的玩法不同,但原理是完全一样的。前一个洞被更大的洞填满,风险向后移动。当最后的风险爆发时,鸡毛撒得到处都是。
这就是新交易的交易所风险后移造成的炸弹效应。这个问题不是不爆炸就是爆炸就是原子弹。没有人能直接逃离毁灭者柯南。整个中国金融业都被拖入了这个怪圈。然后在2018年经济不景气的时候,频繁的雷击,让大家充分体验到了新交易交易所积累的炸弹效应。
任何金融机构都会破产
很多人迷信金融机构的还款能力,以为永远不会倒闭,说刚换钱就一定刚换钱,天塌下来也买得起。所以有人从信用卡套现,然后投P2P,就是为了吃点小差价。
换句话说,对于这类人来说,他们认为金融产品在整个社会的风险是一样的,所以他只追求高利率。在新交易所的盲目下,整个市场利率定价混乱,金融风险完全没有通过利率定价反馈给投资者,市场监管失败
金融机构其实代表企业信用,但不代表国家信用。信托公司,P2P平台都会破产,甚至银行都有可能破产。一旦他们破产,所谓的公正交换自然是无稽之谈,所有的委托人都烟消云散也是正常的。
20世纪30年代,数千家美国银行破产,2008年,数十家美国银行也破产。在我国历史上,由于银行都是国家背景,银行信用与国家信用是混淆的。事实上,在20世纪90年代,中国银行业的坏账率高达20%,即20%的贷款无法收回,国家采取了一切措施核销银行的所有坏账。否则,中资银行将迎来一波破产浪潮。
中国唯一倒闭的银行是1998年6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关闭海南发展银行,成立不到三年的海法银行彻底倒闭。但由于中国特色,政府指定中国工商银行接管海法银行的全部债权债务,支付所有存款人的本金和法定利息。换句话说,覆盖全国。
这一事件后,银行信用=国家信用,金融定价第一次被扭曲,然后逐渐开始向P2P等机构蔓延。后来国家做了很多补救措施,试图理清国家和银行的关系。比如引入存款保险制度,最高还款50万,把维持社会稳定的还本责任留给保险公司,立法强调允许银行破产。
但至少到目前为止,中资银行从未破产。即使以后破产,也必须从小银行做起,比如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信用社,因为他们抵御风险的能力明显弱于大银行。所以,不需要太恐慌。在目前的市场上,银行融资的风险率基本等于国债的风险率,但收益却是两倍高。这显然不符合市场经济的原则。它属于薅羊毛,但这是中国特色。当银行倒闭时,人们真的会去找政府。。。
政府已经杀了人
政府推高了全社会的无风险收益率,扭曲了整个中国经济,是中国实体经济不景气的根源。
做生意开厂,利润率一般在5~8%,勉强跑赢银行理财,承担亏损风险。这个风险肉眼可见,掩盖不了,还是很费功夫的。而银行融资的5~6%是无风险且不担心的,你觉得实体经济会选择哪一个?至于小金融机构给出的8~10%的利率,他们也声称自己刚刚兑换没有风险,直接扭曲了资源配置,让民间资金疯狂涌入金融体系。银行背后政府的隐性担保在这里的论证中起到了非常不好的作用。
另外还有一个隐性的政府担保,就是房产。中国房地产不跌,可以去找政府。这是可以预见的社会事件。这种心理影响了很多人的购房预期。房子正常调回来估计还可以。真的有房灾,肯定会导致大规模的社会动荡。这种不恰当的心理暗示和预期,推高了房地产领域的预期收益率。大家真的以为房地产是10%的无风险收益,这是20年经验的结果。但实际上,房地产也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落后风险的产物。风险是隐藏的,一旦爆发就惊天动地。
因此,打破汇率和政府的底部势在必行。否则整个社会的资本都会疯狂的流入房地产和金融盆地,不可能进入实体经济。从易到难,破局的难度是P2P、信托、地产、银行融资。
刚性赎回下,中国只有政府财政,没有市场财政。
实际收益率的计算
现在中国刚破局,只是一句口号,主要集中在公司债、信托、P2P。银行业没有损失全部本金的先例,所以银行融资至少会有保障,应该先考虑。银行融资的信用价值虽然低于国债,但理论上会破产。仅仅是赎回银行对市场经济的危害和政府一样大。不过估计要过几十年甚至几百年,国有大银行才会破产。中国在这里有自己的国情。。。
那么对于其他风险投资,第一是分散,第二是默默计算实际收益率。实际回报率是多少?假设社会无风险回报率为3.5%。除此之外,是你承担的风险。假设你投资一个项目A,根据你对项目的理解,估计平均每10年就会发生一件事。一旦出事,估计本金会损失50%,所以这个投资的风险溢价是5%,5%的风险溢价+3.5%的无风险利率就是你的真实投资成本,是8.5%。
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投资回报率低于8.5%,我还不如买国债。如果你借钱投资这个项目,其他领域成本7%,想赚1.5%的价差,那么你每投资一年,表面上赚1.5%,实际上亏3.5%。损失的风险只有隐藏,没有消除,等着一天直接爆发吞噬掉你本金的50%。
同样的项目,项目方给你的投资回报率是13.5%,所以这笔交易是划算的。你每投资一年,实际上会赚5%。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保险。就算买国债,理论上也有风险。只要收益率大于风险成本,就是划算的。
那么,如果你对项目不太清楚,无法预测风险情况如何处理,建议你把钱存在银行里理财,不要出去瞎投资,肯定会被套牢。
今天我已经基本明确了正义交换的由来、危害和投资处理对策。如果你从你的知识体系中获得了什么,记得转发给别人表扬。
我认为本文的分析是合理的,
为了帮助你,
请在方便的时候转发。
1.《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是一种骗局》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刚性兑付 刚性兑付是一种骗局》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7852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