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人员正在检修机顶盒。

“这几天,广播电视上有很多关于自治区成立70周年的节目和新闻报道。看到70年来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很自豪。”内蒙古自治区苏尼特右旗朱日和镇哈达村村民李占英告诉中国新闻出版广电记者,前几天,他在电视上观看了朱日举行的阅兵仪式和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0周年的训练基地,并在他家门口举行了阅兵仪式。李占英无法掩饰他的兴奋。

直播卫星“户对户通信”解决了中国广大农村地区的听广播看电视问题,有利于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村人民分享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内蒙古自治区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共服务司司长康亚男告诉记者,到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各村广播电视覆盖建设已经顺利完成,广播电视听、看的盲区基本消除。

2012年5月20日,内蒙古发布了《内蒙古广播电视直播卫星公共服务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明确规定了组织机构、实施步骤、资金来源、建设任务、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资金来源:国家补助资金100元/套,本级财政配套资金150元/套;盟市各县财政配套资金为双模式140元/套,单模式50元/套。用户双模100元/台,单模50元/台。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启动了自治区广播电视“入户”、广播“村村通”、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等建设项目,加快推进农村牧区广播电视全覆盖。截至2016年底,内蒙古共完成“家庭通信”广播电视建设2071236户,覆盖农村牧区600多万人。农牧民和边防战士可免费收看本地区63套卫星电视节目和地面电视节目,收听40套广播节目;完成12368个广播“村村通”建设,开辟了广大农村牧区应急指挥和信息传递的最后一公里;完成自治区181个地面数字电视覆盖站,实现自治区同级蒙汉电视信号的数字无线全覆盖。康亚男介绍,2017年将建成63266户广播电视。

“安装广播电视家用通信设备只是第一步。为了有效保证农牧民长期、安全、方便地收听和收看丰富、优质的广播电视节目,还必须保证广播电视入户通信工程长期、优质运行。”康亚男表示,目前,内蒙古已经逐步形成了“县级及以上机构管理、乡镇网络支持、村组专项负责、用户合理负担”的公共服务长效运行维护体系,能够实现“问题管理、故障发生”

今年,内蒙古广播电视家庭通信工作以提高服务质量为总体目标,不断探索符合当地发展实际、受到用户欢迎的灵活运营和服务模式,实现一对一、点对点、无缝、全覆盖的优质服务,确保广播电视家庭通信服务的及时性和用户满意度。运维机构设置了三级机构,第一级是县设立的维护中心,第二级是乡维护点,第三级是村联络点。截至今年6月底,内蒙古已建成盟市县维修中心103个,乡镇维修点521个,村联系点6204个。

康亚男说:“作为我区新闻出版广电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广播电视入户通信工程的建设,使我区广大农牧民享受到了文化的好处。区内各级运维机构从运维设施设备管理、运维质量考核入手,严格执行,确保广电家庭通信工程真正做到长期优质通信。”

李占英安装广播电视家庭通信接收设备已近五年。记者问电视清楚不清楚,他回答:“很清楚。如果有什么问题,我会打电话,很快就会有人来。你看,一点都不用担心。”

1.《"户户通""村村响": 消灭收听收看盲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户户通""村村响": 消灭收听收看盲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8031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