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蒙古,沙漠越野挑战赛为游客提供了一项文化旅游活动,集美食、露营、休闲和度假等多种体验于一体。照片由视觉中国提供

登上内蒙古自治区达拉特旗战丹昭苏木最高的敖包——银肯敖包,茫茫沙海无处不在,中间的绿洲尤为显眼。

“很多年前,不管刮风不刮风,人们吃饭的时候,总是把发出嘎嘎声的沙子嚼在嘴里。”

在中国第七大沙漠——库布齐沙漠的东端——银肯塔拉,生活在这里的45岁的防砂人永远忘不了沙满了沙,沙逼着他们撤退的日子。

布赫说,每年冬春季节,黄沙都会席卷天空。当时他们的父母开始治沙种树,但条件有限。治沙种树靠人力,缺乏技术。最终,沙人退休了,生活极度贫困,不得不搬出去。

但如今,穿过沙地的柏油路通向库布齐沙漠的深处,人进沙退,道路两旁矗立着樟子松。农牧民的甘草园生机勃勃,整齐划一的新牧民家园一派祥和景象。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回国创业。

沙窝窝是如何从黄沙变成绿色的黄金物业的?

“公司+农户”促进甘草种植

现在住在沙漠牧民村的农牧民年收入10万。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已经成为现实。

多年来,为了摆脱沙漠环境,当地政府兼顾治沙绿化和财富获得,通过承包、入股、租赁等方式鼓励和引导企业、农牧民参与治沙,形成了全社会参与的治沙格局。其中,企业参与治沙造林的成功案例并不少见。

1999年,致力于“生态环保、绿色金融”的伊利资源集团开始通过“公司+农户”的形式,大规模推广库布齐沙漠种植甘草。目前库布齐有200万亩甘草基地,当地不少农牧民通过种植甘草脱贫致富。

51岁的巴特尔原本是库布其沙区的牧民,十多年来一直和企业一起种植甘草。现在他的甘草种植规模已经达到3000亩,年收入十几万元。

库布齐沙漠有2000多个像巴特尔这样的甘草种植者。目前,甘草不仅成为治沙绿化的先锋植物,也成为当地农牧民脱贫致富的希望。

在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都吉塔拉镇道土嘎查村,牧民孟克达拥有的“沙漠之家”饭店,是典型的沙漠农舍。

“我把一部分闲砂转租给企业,有固定收入,在自己的土地上种树甘草,在企业提供的130多平米的房子里开农房。企业发展旅游业的时候,我投资了沙越野车队,年薪十几万。”他说。

治沙工程允许牧民留下来

“过去,因为沙尘暴,没有固定住所。沙尘暴来了,你要搬家,重建房子。因为生活条件差,年轻人都出去打工谋生了,剩下的大多是老弱病残。穷日子很多年都没变。”68岁的退休倒土嘎查村支部书记陈宁布说,企业带来的治沙工程给几十年来生活贫困的人们带来了新的希望,也让越来越多的牧民愿意留在当地工作。

伊犁库布齐光伏生态工程中,排列整齐的光伏板密集、无尽、壮观。

据工作人员介绍,该项目出租未使用的沙漠土地,特点是船上发电,板间种植,板下耕作。即在太阳能光伏发电产生热量的同时,在设备中间套种甘草、中草药等沙漠经济植物,培育羊、灰鹅立体发展;同时,当地贫困户参与光伏板的种植、养殖和清洁,有固定的收入和财富来源,不用外出打工。

据了解,这种复合生态太阳能“种草、养殖、发电、治沙、扶贫”的新模式,创造了1000多个就业机会,直接带动了项目周边817户贫困户,增加农牧民收入1900多万元。

陈宁布说:“没想到公司能在沙漠里成功种树。现在沙漠被树木遮蔽,沙窝窝变成了一只金色的蜻蜓,生命有了新的头!”

沙漠产业,展现活力

目前,当地已探索出以沙柳、甘草等灌木和亚灌木为主,胡杨、沙地柏等树木为辅,花枝、杨树薪柴等牧草为辅的立体绿化模式,逐步走出了大规模改良沙漠土地的成功之路。

伊犁防砂工程师韩表示,目前沙漠种植主要采用三种方法:水蒸气种植、螺旋钻和水瓶种植,树苗成活率分别为90%、65%和85%。

独桂塔拉镇解放村村民张向记者演示了水蒸气种植法:先在沙漠中打井,铺设供水带,然后用1米长的“水铲”在沙地上打洞,迅速将沙柳枝条插入洞中,约10秒钟即可种植一株植物。

张说:“用新方法种植,省时省力,见效快,树苗成活率高得多。”

随着绿色的蔓延,产业链也在不断增厚和拉长:以甘草为原料的沙漠天然药物产业、以砍伐沙柳为动力的生物质能产业、以“绿色”为卖点的沙漠旅游产业、以沙子为主要原料的新材料产业迅速崛起,不仅成为当地的大产业,也成为参与治沙企业的支柱业务。

根据鄂尔多斯林业局提供的数据,目前规模在5000亩以上的大型造林户有200多家,参与治沙造林的企业有20多家,庞大的产业链已经逐步形成。与2004年相比,鄂尔多斯市沙化土地面积减少580.8万亩,年均减少58万亩;沙化土地总面积减少42.69万亩,流沙面积从1715.96万亩减少到1028.21万亩,减少687.75万亩。其中,毛乌素沙地治理率达到70%,沙漠扩张趋势得到有效控制。

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沙漠工业显示出其生命力。以库布齐为例,5820人成为生态建设工作者,517名农牧民开始实施标准化养殖和规模化种植,1303名农牧民参与家庭旅馆、餐馆、民族手工艺品、沙漠越野等服务业,年均收入10万元以上。

沙漠在工业的魔力下,正在把石头变成金子。

1.《沙窝窝变成了金饽饽》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沙窝窝变成了金饽饽》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805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