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听说过“恋父情结”这个词,但这个词的意思,却并不只是“迷恋像父亲一样的男人”。恋父情结也不止发生在女生身上。
恋父情结,是很多人成年后很多年都走不出的一个魔咒。无论男性还是女性,他们甚至没有意识到,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问题,自己和亲密的重要他人的关系问题,其实是由自己和父亲之间未解决的问题引发的。
恋父情结是一种复杂的心理
提到“恋父情结”,很多人以为它是指人们对自己的父亲怀有依恋、爱慕的感情,并因此会嫉妒和排挤母亲。但实际上,恋父情结的概念比较复杂, 一个通用的概述是:人们拥有的一系列复杂的、针对富有男子气概的年长男性的无意识冲动。也就是说,恋父情结中的“父”并不是指真正的父亲,而是符合社会刻板印象定义(比如 阳刚、坚毅)的年长男性。
这份无意识冲动会影响恋父者与男性建立关系。冲动分为积极和消极两种。积极的恋父者会渴慕、接近与欣赏年长男性。而消极的恋父者会疏远、不信任甚至抗拒年长男性,比如专门与男老师斗嘴,或是莫名与男性领导关系紧张等等。
心理学家荣格提出,不止女性有恋父情结,男性也会有。积极的恋父情结能帮助男性认同自己的性别,从而提高自尊。而消极的恋父情结会让男性感到与年长者存在竞争,使关系不能顺畅发展。
事实上,荣格与他的老师弗洛伊德之间关系的演变,正体现了男性之间的“恋父情结”。起初,荣格初识比他大19岁的弗洛伊德,两人都视对方为知音,荣格在给弗洛伊德的信中写道:“我希望能与你发展父与子一般的友谊。”后来,弗洛伊德将两人之间的争吵归咎为荣格“对父亲的抵制和反抗”,最终他们分道扬镳。
一些男性在成年时,体会到的和伴侣之间的问题,和领导、朋友之间微妙的关系问题,源头一样可能是恋父情结。潜意识中,他们希望从父亲身上得到的肯定、保护或引导,在他们成年后的关系中仍然发挥着作用。
恋父情结的影响和表现
有恋父者的幼年不能获得父亲的认同与肯定,并在心理上被严重忽略,便会“强迫性重复”地把自己置于“可能受到创伤”的情境里,本能地爱上那些情感激烈、攻击性强的男人,并且想从对方身上获取那些在父亲身上没有得到的爱,即使不断碰壁、遭受虐待也在所不惜。
因为潜意识中,他们认为如果自己最终能从像父亲那样的人身上获得爱,就能改写自己不被父亲所爱的“失败感”,能证明自己值得被爱。
另一些恋父者会出现“过度补偿”的现象,他们排斥那些与父亲相似的人,坚持要找一个与父亲截然不同的伴侣。他们认为,既然从父亲身上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爱,那么只要避开和父亲相似的人,就能得到幸福。
不论是坚持找和父亲相似的伴侣,还是远离父亲一样的伴侣,都意味着“父亲”形象强烈地影响了他们的亲密关系。
恋父情结也可以作用于恋爱以外的领域:
总是希望和比自己年龄大的男性进入亲密关系,或者隐秘的性幻想对象是某个比自己年龄大很多的男性; 有时候,你会故意做出让你的伴侣失望的行为,就像年少时故意让自己的父亲失望那样。Ta不自觉地期待着伴侣会包容自己,甚至过分地包容自己,给自己儿时不曾得到过的关注和爱; 即使学业、事业再成功,也觉得隐约有种缺少肯定的感觉,就像小时候很少得到来自父亲的肯定一样; 在和男性恋爱时,更倾向于找可以照顾你、有权势的人,而不喜欢照顾对方。但即使对方符合这个标准,也很难给你带来安全感; 回顾从小到大和人的交往,发现自己下意识地寻找一个“权威男性”的存在(比如倾慕年长的老师、喜欢男性领导等等); 虽然很渴求男性,但是内心里又觉得男性无法被信任,就像你觉得父亲永远不会给你你想要的东西。 ……恋父情结的成因
1. 成长背景:缺乏一个“好父亲”
恋父情结的关键诱因,是成长中父亲的缺失。有恋父情结的人会觉得当自己需要父亲的时候,父亲总是缺席。比如,在那些“丧偶式育儿”的家庭里,父亲很少参与孩子成长过程中重要事件,把抚养责任全部推给母亲,久而久之,孩子感到生命中缺乏父亲的陪伴。
还有一种情况是,虽然父亲常伴左右,但孩子很难从他那里获得支持。一个朋友说,当她被别人欺负或是感到迷惘时,她没有办法向父亲求助,因为“反正他也帮不上什么忙”。她长大后,一直试图找一个“可靠、有能力”的伴侣,想体验被人照顾的感受——她在找和父亲相反的男性。
有些孩子把父亲的缺席归咎为自己,认为是自己不够好,才会使得父亲远离自己和母亲,他们因此变得更低自尊、更害怕伴侣会像父亲一样抛弃自己。于是一旦发觉对方可能有一点远离的迹象,就试图紧紧抓住对方——结果可能把对方推得越远。
但以上内容并不是说家庭里一定要有父亲,或是指责单身母亲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足够的爱。相反,存在父亲但不和家人有良好互动的家庭,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多伤害。“坏父亲”对母亲的负面态度,会影响到孩子对男性的认识。
临床心理学家Barbara Greenberg说,比如父亲是个酒鬼,对母亲的态度总是很差,女孩很有可能会认为,这就是亲密关系和男人的正常状态。”等她们在长大后,在自己的亲密关系里会忍耐丈夫/男友对自己的虐待,认为要获得男性(父亲)的爱就意味着会被打骂,从而很难离开一段被虐待的关系;或是对男性失去信任,认为男性都和自己父亲一样暴力。
2. 社会环境:恋父是父权文化背景下人们追求权力的捷径。
之前提到,恋父情结中的“父”,指的是符合社会刻板印象中父亲定义的年长男性(阳刚、坚毅的男性)。人们欣赏和追求这种类型的伴侣,是因为在父权文化中,这类男性更容易掌握权力,而成为这类男性的伴侣就更容易分享这份权力。
换言之,人们可能不是爱这位“父亲”似的伴侣,而是伴侣手中握有的权力。因为种种原因,人们没有办法自己获得权力,于是把自己对权力的渴求投射到一个具体的人身上。依附“父亲”即是获得权力的一种捷径。
如果你被恋父情结困扰,怎么办?
如果你有受到恋父情结的困扰,意识到背后的根源是改变的开始。你需要认识到一切都已经过去,即便你把你的大叔叫做“爸爸”,你也并不能真的重新找到一个“父亲”。如果你已经习惯找“父亲”一样的伴侣,你可以参考身边朋友的选择,或者看看影视、小说中“别人家的男友”,了解一段彼此对等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试着分析行为背后,是不是存在一些负面的信念?比如“我很弱,所以需要保护和照顾”、“我不够好,我需要人的引导”。
反过来,你可以告诉自己“我能够独立地面对生活”、“我很好,我喜爱、欣赏自己”。通过积极地自我对话,学着抚慰与鼓励自己,而不必依赖于找一个“父亲”的形象去给自己安全感。
此外,心理学家建议恋父者可以把寻找父亲的方向从外界转向内在——在自己身上发现“缺失的父亲”。这样人们便不需要在他人身上寻找理想的父亲,因为他们自己就为自己成为了那个理想中的父亲。
本文内容来自网络,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版权属于原作者。我们对所有资料来源方、原文作者表示由衷地感谢和敬意!(如果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方将在24小时内撤销版面,电话:15122574947 )
如果你觉得好,转载给朋友,赠人玫瑰,手留余香,他们会感谢您的
1.《我们来聊聊“恋父情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我们来聊聊“恋父情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18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