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007,“死”了也就死了

文/石若秀

最近上映的《007:无暇赴死》是第六代007主演丹尼尔克雷格系列的最后一部作品。

电影中,007昂首挺胸迎接了导弹的炮火。这既代表着戏内角色生命的终结,也昭示着戏外007这一IP即将要迎来新的变化。


丹尼尔·克雷格的离开没能激起太多讨论。观众们早在去年确定黑人女性接班007时就已经把该吵的架吵完了,如今只不过是坦然接受事实而已。从市场角度出发,影片在全球的表现都称不上多好。在国内,其上映前三天单日票房均未过亿,票务平台总预测票房不到5亿;而在海外,据IMDb统计,该片首周末进账5523万美元,不仅不及业内预期,在丹尼尔·克雷格系列中也只是倒数第二的水平。


《007:无暇赴死》

从1962年第一部007上映,这一IP迄今已经存续了将近60年。60年时间不算短,国际关系、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社会文化思潮都经历了好几个轮回。而在不断变化的浪涛中,007这艘小船依然在艰难地把握航向,以免自己漂向未知的地方。


乱七八糟的剧情


剧情方面其实没有太多好聊的地方。几十年来,007系列的叙事模式都是大同小异:主角或碰到阴谋,或被人暗算,接到上级指令或求助后开始上路,途中与各式各样的邦女郎纠缠一番,然后有惊无险地战胜反派,最终错失或抱得美人归。


几十年前这么操作,逻辑上是成立的。因为彼时还处于冷战时期,全球大小冲突不断,提供了绝好的社会背景,即使反派并非某个具体的国家,但不用挑明观众也能理解其指代的意涵——以第一部《007:诺博士》为例,反派设定是中德混血,信仰混合了纳粹主义和共产主义,俨然是美国两个最大恐惧对象的拟人化身。


《007之诺博士》

后来的系列反派也大差不差,大毒枭、能源危机、核技术走私、有意挑拨两个核武大国开战的疯子……总之每一部都能叩击到观众内心的某个恐惧点上。


但随着冷战结束,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电影逐渐脱离了原著加持,全世界绝大部分地区也变得和平稳定。007想要继续下去,就不得不解决一个核心问题:反派是哪里来的?他们的动机和目的分别是什么?


“9·11事件”发生后,“恐怖分子”就成了个万能框,什么都能往里装。但来自中东穷国的恐怖分子们毕竟没那么神通广大,制造区域性混乱可以,太高精尖的事做不来,于是主创们只好把这个概念又给变了变。


以系列片中的著名反派组织“幽灵党”为例,根据网络定义,其共有21位核心骨干,成员包括盖世太保、克格勃间谍、秘密警察、意大利黑手党、特工等……目标是致力于从世界霸权主义之间的冲突中牟取暴利,往往采用反情报、洗脑、谋杀、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敲诈勒索等手段。但是,幽灵党也会采用渗透的方式进而逐渐主导全球,因而和全球很多恐怖组织(如量子组织)以及一些国家的政府高官有合作。


简而言之,就是以“恐怖分子”的粗糙概念为外壳,再拿一大堆历史中臭名昭著的形象填充之,完了再设计出一堆耸人听闻的动机来。但仅仅这样显然还是不够,因为世界毕竟还是没那么混乱,观众潜意识中不接受。


于是近年来的几部作品,都在反派的动机中混进了不少私仇成分,好让剧情显得更加可信。《大破天幕杀机》中的哈维尔·巴登饰演的席尔瓦是M16的弃子,决心对体制进行报复;《幽灵党》中的布洛菲尔德和邦德是兄弟关系;《无暇赴死》中的萨芬则和邦德带点儿情敌关系……但这些心理疾病式的理由却反而使得人物观感更为混乱。


《007:大破天幕杀机》

反派立不住,也影响到了007本人的塑造上——他的信仰究竟是什么?为何而战?众所周知,邦德没有个性,没有爱好,没有家人和朋友,没有过去和未来,这种为了国家利益甘愿摈弃一切个人追求的性格人设,在冷战时期还可以用“意识形态战士”来说通,但如今又是靠什么来支撑起邦德孤狼一般的状态和气质呢?


说来说去,怎么也说不通。于是近几年的影片又混合进了不少严肃探讨,比如从心理学角度发掘邦德的隐秘内心,拷问大英帝国前途何在等。但编剧作出的所有这一切努力,观感上俨然是一个学生在一道不会做的数学题下面堆砌大片公式,却依然掩盖不了“这题我不会”的事实。


《攻壳机动队》导演押井守曾针对系列第23部影片《007:大破天幕杀机》写过一篇颇为尖刻的评论:剧情可说是乱七八糟。之所以这种糟糕透顶的剧本能够拍成电影,是因为观众对007这系列作品已经有基础认知。如果没有任何基础就这样搞,只会被当成白痴。


纠结中改变着


电影的核心在于故事,当故事本身弱得不能再弱,就只能把别的次要因素尽可能做得漂亮些了。


比如说,风景、豪车、科技,当然还有肌肉和美女。用第五代007主演皮尔斯·布鲁斯南自己的话来总结,系列片吸引人的点无非就是“美艳的邦德女郎,是新奇的道具,是性,是英雄、浪漫和幻想”。


《007之黄金眼》

这类设定当然没什么问题。用过去的男性视角来考量,007简直是完美的古典英雄形象,堪称男性楷模:外表帅气,女人缘极佳,隶属于某个官方神秘组织,在冒险中既可以随时呼叫后援,也能相当程度地自由发挥。更好玩的是,执行任务的过程中其随时可以像哆啦A梦一般掏出各式各样的新式武器,同各色“邦女郎”一般,构成了大情节走向之下刺激观众的一个个小兴奋点。


问题是,时代变了。如果说当年的观众面临的问题是信息渠道不足,无论主创给出什么都能全盘接受,到了如今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们普遍信息过剩,不好糊弄了,遇到一个看似新奇的设定,本能要先掂量掂量:这事合理吗?


其实只要稍微思考一下就能想到,间谍这一职业追求的是“润物细无声”,和目标环境融为一体,怎么不显眼怎么来。而外表英俊、满身肌肉、身着名牌西装、驾驶超级跑车、和邦女郎手挽手、走到哪都是人群焦点的詹姆斯·邦德,同间谍这一形象完全是南辕北辙。


更别提影片中的浮夸道具。“科技过剩”一直是该系列的通病:抽屉明明可以用手拉开,非要设计一个按钮缓缓滑出来;下楼明明可以靠跳伞,靠绳索速降,非得要搞出一个磁悬浮背包……在第三次科技革命初期,这些设定是层出不穷的新创意,对观众的想象力边界构成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到现在却只让人觉得傻。


《007:无暇赴死》

其实不能说主创没有向真实感靠拢的意愿。自从丹尼尔·克雷格版本的007开始,就尽可能去除掉了角色早年间柔和的英国绅士感,无论角色外形、言语动作都更靠近美式的粗鲁风格。动作打斗的设计上也开始变得写实,硬桥硬马、风格凌厉,而非早年间的天花乱坠。然而作为一个延续五六十年的IP,影片终究不可能完全舍弃掉自己的根。无论剧情怎么发展,007迟早都要穿上笔挺的西装教训反派。贸然对这一点进行挑战,很可能不仅抓不住新一代观众,就连老一代也不认了。这正是主创的根本纠结和掣肘之处所在。


于是剧组只好在画面上越发下工夫。近年来每一部影片都平均要到访五六个国家和地区,在当地最壮美最华丽的地点取景,以至于影片的每一帧都拥有了幻灯片般的质感。服装、车辆、道具更是以昂贵为宜。只不过,表面工夫终究拯救不了系列日渐失味的内核,充其量只能拖延其渐趋消亡的时间。


特工电影的未来?


无论如何,007作为特工类型片的标杆,都是电影史上绕不开的丰碑。作为史上最赚钱、性价比最高、延续时间最长的IP之一,试图复刻其成功的公司不在少数。


直接进行竞争的系列,当然首推《碟中谍》和《谍影重重》,为了同007形成差异,《碟中谍》主打“不可能的任务”以及高难度动作,2018年的《碟中谍6:全面瓦解》中,汤姆·克鲁斯以一记高空跳伞长镜头进入了影史经典;至于《谍影重重》则推出了马特·达蒙,塑造了更加朴实接地气的特工形象,动作形态上也做了新的研发改进,开创了所谓“战地摄影式特工打斗”。特征是沿用战地记者摄影风格,不再追求动作的连贯性,镜头一甩而过,观感反而更加写实。


《谍影重重》

除了《碟中谍》《谍影重重》这样和007构成直接竞争的产品外,从更大的范围来考量,《敢死队》《第一滴血》《虎胆龙威》等事实上也都属于同类型影片,虽然侧重点有所偏差,但故事架构其实都一样:孤胆英雄深入敌后,解决困难的旅程。


上述部分影片虽然挂着“特工”的概念作为卖点,但本质其实都是以底层杀手、退役士兵等基层战斗人员作为主人公的动作片而已。归根结底,在时代大背景已然丧失的前提下,特工电影这一细分类型已经很难符合时代的需求,这并非007单独面临的问题。2011年的《锅匠,裁缝,士兵,间谍》算是近年来该类型的最成功之作,然而题材背景上还是回归了冷战。


后来出现的电影要么回归传统,要么几乎成了解构之作。2014年先后出现的《疾速追杀》和《王牌特工》完全通往两个方向。前者依然在沿用《游侠》《马克思佩恩》一般的复仇套路,却把爽片的内核发展到了极致;后者则干脆就是漫画改编来的,当老特工换上一身西装,挥舞着一根手杖轻松放倒十来个敌人时,其每个动作都在提醒观众:嘿,这就是个玩笑而已,别当真。


《王牌特工:特工学院》

如果说相比前作,这部《007:无暇赴死》有什么重大的、根本性质的变化,那就是丹尼尔·克雷格这次真“死”了。或许是导演不想给观众留下半分复活重来的希望,于是在剧情中安排他在相继中枪、中基因武器之后,又给安排了一轮导弹齐射,似乎唯恐其死得不够彻底——不过用导弹齐射来结尾也不算什么新创意了,《勇闯夺命岛》用过,《战狼2》也用过。为此国内一些网友还把本届007戏称为:“英国战狼”。


而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丹尼尔·克雷格卸下重担,“007”这一代号的衣钵传给了继任者:黑人女演员拉什娜·林奇。


去年,拉什纳·林奇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已经确认,她在《007:无暇赴死》中饰演的Nomi接任了007代号,成为了史上首位黑人女性007。这一安排在当时引发了舆论的轩然大波。对此,拉什娜·林奇表示:“我是一名黑人女性,如果是另一位黑人女性被选上这个角色,也将引发同样的讨论,她也会受到同样的攻击、同样的指责。我必须要提醒自己,这样的讨论会发生,我是一件非常非常具有革命性的事情的一部分。”


继任007

这一变化看似莫名其妙,但仔细一想却也合理:既然怎么玩都是慢性死亡,干脆直接掀桌子,乱搞一通,谁知道会不会大力出奇迹,绝处逢生呢?

1.《【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007,“死”了也就死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007,“死”了也就死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027471.html

上一篇

图兰朵 专题之姜文新片《图兰朵:魔咒缘起》能否打破“合拍片魔咒”?

下一篇

依旧是主流 市售低价1080P屏幕手机推荐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之007,“死”了也就死了

  •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之007,“死”了也就死了
  •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之007,“死”了也就死了
  •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之007,“死”了也就死了
【007 大破天幕杀机】跨界小提琴女神:卡洛琳·坎贝尔演奏《007:大破天幕杀机》

【007 大破天幕杀机】跨界小提琴女神:卡洛琳·坎贝尔演奏《007:大破天幕杀机》

007 大破天幕杀机相关介绍,一度保守的古典音乐团中,穿着露肩礼服演奏的穆特(Anne-Sophie Mutter)被指责为轻浮。(她自己认为皮肤直接接触琴有助于解释她的演奏感情。)变身为职业高山滑雪选手的陈美也在当年被一些恶评家...

007 大破天幕杀机,干货看这篇!电影中最冷血的杀手,只服他!

  • 007 大破天幕杀机,干货看这篇!电影中最冷血的杀手,只服他!
  • 007 大破天幕杀机,干货看这篇!电影中最冷血的杀手,只服他!
  • 007 大破天幕杀机,干货看这篇!电影中最冷血的杀手,只服他!

007 大破天幕杀机,干货看这篇!2012年的索尼,《007:大破天幕杀机》出镜的那些电子产品

  • 007 大破天幕杀机,干货看这篇!2012年的索尼,《007:大破天幕杀机》出镜的那些电子产品
  • 007 大破天幕杀机,干货看这篇!2012年的索尼,《007:大破天幕杀机》出镜的那些电子产品
  • 007 大破天幕杀机,干货看这篇!2012年的索尼,《007:大破天幕杀机》出镜的那些电子产品
007 大破天幕杀机看这里!不知道这些事,怎么好意思去看《007:幽灵党》

007 大破天幕杀机看这里!不知道这些事,怎么好意思去看《007:幽灵党》

007 大破天幕杀机相关介绍,这不一定是最好的007。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山姆门德斯,但这应该是最后一个山姆门德斯和007。 最新的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007:幽灵党》继英国、美国公映后终于在中国院线登陆。从美国和英国的票房情况以及...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007:大破天幕杀机的深度解读」不同以往的007

  •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007:大破天幕杀机的深度解读」不同以往的007
  •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007:大破天幕杀机的深度解读」不同以往的007
  •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007:大破天幕杀机的深度解读」不同以往的007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不知道这些事,怎么好意思去看《007:幽灵党》

【007 大破天幕杀机】专题不知道这些事,怎么好意思去看《007:幽灵党》

007 大破天幕杀机相关介绍,这不一定是最好的007。这不一定是最好的山姆门德斯,但这应该是最后一个山姆门德斯和007。 最新的詹姆斯·邦德系列电影《007:幽灵党》继英国、美国公映后终于在中国院线登陆。从美国和英国的票房情况以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