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沱古镇,比中山悠闲,比塘河宁静。在国家住建部公布第二批276个全国特色小镇名单中,重庆永川区的朱沱镇榜上有名。

离古镇不远处的四望山村山顶,有一座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望山寺,它建于清嘉庆年间,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

拾阶而上,茂林修竹,曲径通幽。

四望山寺依山而建,视野开阔,眺望长江滚滚,近看丘陵起伏,夜观万家灯火,既是佛教景点,又是游人观光休闲的圣地。

寺庙雕梁画栋,红墙红瓦,气宇恢弘,晨钟暮鼓,香火袅袅。

前来寺庙祈福活动老人们耳聪目明,思路敏捷,或谈笑风生,或安详随和。

愿老人在朱沱古镇这块福地上健康长寿,快乐幸福。

从四望山村山顶下来,走进朱沱古镇,那环境优美,交通便捷,以及悠久的历史,被誉为重庆长江上游第一镇。

据县志记载,唐高祖武德三年在此设县,至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清康熙年间湖广填四川,迁来移民中朱姓众多,又因居住地有一深泓长江回水沱,此地被叫朱沱。

在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中,这里登录了22处不可移动文物。

2014年首届重庆最美小城镇评选活动中,朱沱镇获得十大"最美小城镇"之一称号

2015年1月,重庆市商业委员会授于朱沱镇"重庆商贸强镇"称号。

古街现存近千米长,街巷空间格局较完整。

现存郭明达旧居、刘氏民居、张氏民居、赖家院、天福祥木楼(第一批市级优秀历史建筑物)、黄街子古街和老盐店、守更堂等精美传统建筑。

解放路的酒坊。

江津白酒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以“几江”牌老白干最为有名,当地有不少的酒厂和酒坊,其酿造技艺已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江津沿岸土地肥沃,盛产大米高粱,用它为原料酿造白酒,会让你“一碗不过岗”。

俗话说:“世上有三苦:打铁、撑船、磨豆腐。”看来打铁是最苦的行当之一,上升街130余年传承的铁匠铺,主人罗铁匠如今还在坚守着。

73岁的老人还在以打铁为生,老人说:自己从小就跟着家人打铁,如今已经有57年了,这辈子只会干这么一件事。

茶馆是古镇的一大特色。

喝茶打牌是老人们最大的生活休闲方式。

他们自带茶杯,与左邻右舍相约一起,在茶馆里悠闲地打发漫时光。

质朴的古镇,淳朴的居民,以及老宅与青石在岁月里的侵蚀中,让你在镇口就能感到那穿越千年历史的气息。

街道整洁干净,居民安居乐业,午后居民坐在自家门口打望着南来北往的路人。

悠长悠长的青石路上,没有戴望舒的丁香花与油纸伞,只有平板车与劳动者长年累月走过的足印和洒下无数的汗迹。

在小巷的深处,是文物保护志愿者苦苦寻找的乡愁。

在横街的尽头,外婆的那一扇窗户依旧还开着吗?

在这条回家的小路上,我还能走多久?

那些再熟悉不过的木质老屋和墙上的标语,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也深深地烙进了我的心田。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怎一个“迁”字了得。

在朱沱粮仓精美传统建筑的废墟上,重庆文物保护志愿者们拉起来旗子,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来保护古镇,保护古镇上的历史与文化传承。

志愿者以壮士断腕之气概为文物保护而矢志不渝,心中的悲楚难以言表。

老街在拆除,在哭泣,在呻吟,在绝望,在呐喊。

无论时光怎样流失,无论岁月怎样变迁,朱沱依然将停留在时间的长河里,依然永远停留在人们割舍不下的乡愁里。

老街,老宅,老树,青石,青瓦和灰墙,这些满满的历史记忆, 终将化作城市建设中的“拆迁”两字而离我们渐行渐远了,让我们来不及向它做最后的祭拜。

在大提琴如泣如诉,穿透灵魂的音乐中,朱沱古镇,我会在一个大雨倾盆的早上,还是要来对你作最后的祭拜。

1.《一个被誉为重庆长江上游第一镇的朱沱古镇, 即将消失》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个被誉为重庆长江上游第一镇的朱沱古镇, 即将消失》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24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