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观”来了,来的是那么自信和潇洒。

当今的中国,在部分人群中流行着一个很重要的热门词汇,叫做“三观”,即人生三观。这本是一个曲高和寡、阳春白雪的词,一时间却成为一些人们的口头禅,时髦了起来。

何谓“三观”?就是人生中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其涵义及表现非常丰富、较为复杂和富于变化。人们说起来三观似乎很简单,虽说三观属于大众哲学的范畴,但其实三观并不是轻易就能搞懂的,当然三观多少也有点神秘的色彩。

所以不难发现,现实生活中真正搞懂三观的人并不多,绝大多数人其实对三观是陌生的,通常把三观只作为一个口头语,或者只当作一个空洞的概念;或是感性多于理性,根本不清楚三观的基本理论,对三观真正的涵义、对三观的外延、对三观的维度、对三观的运用等等,知之甚少,也存在不少的误区;或是将三观混淆者大有人在,人们之间常常不在一个频道上或者一个层面上讨论三观,闹出不少误会和笑话,况且有些人本身就存在错误的、糊涂的三观。

因此,由于三观不清、三观不正,或者对三观无所谓,导致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出现大量的误解、问题和错误,甚至是决策的失误和失败,使有的人工作、生活及人生走向了歧途,出现了危机。面对在三观上存在如此这般严重的问题,难道人们还要在错误的三观上继续走下去吗?要知道很多误会、错误及危害的根源就来自于三观不清、三观不正啊,人们真的应该警醒了。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人们常常说错了话、做错了事,产生了误会,却不知道错在哪里,百思不得其解,其实根源就是三观出了问题。

很显然,正确认识三观、树立合理三观、科学运用三观,早已是现实生活中人们不可忽视、也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且非常紧迫的课题,这一课是要补的,再不可等闲视之了,因为三观与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啊。(氧分子网:www.yangfenzi.com)

对于人们来说,不管你清不清楚三观的真实涵义,承不承认三观的重要作用,都已经自觉不自觉地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三观,所以我们每一个人在三观面前都是不可以装糊涂,视而不见,不以为然,也是不能作假的,也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不求甚解,,人总不能稀里糊涂地过一辈子吧。因此,人们十分有必要花点时间、用点耐心搞清楚什么是真正的三观,什么是自己的三观,尤其是反思自己的三观还有哪些不足和毛病。

可喜的是,三观过去仅是哲学家和某些政治思想工作者的专用词汇,现如今已经开始走进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走进了普通人的思想,这是一种多大的进步啊,也是一种人类文化和社会文明提升的表现。

那么,就让我们走进三观的世界进行一次深度旅行,边参观、边学习、边感受三观,去初步探索一下三观的奥妙,享受一下三观的乐趣,吸收一下三观的理论营养吧。

一、三观的主要涵义

其实,对于三观若仔细做些分析和透视一番,你会看到三观并不是一个简单的事,其学问还是很大的,内涵也极其深刻,维度也较为复杂,外延丰富多彩,表现千变万化,趣味自然无穷,更不要说人们所面临的现实世界、人类社会和日常生活本身就复杂多变、色彩纷呈。

因此,很有必要从三观的源头说起,这就是三观的主要涵义。下面就让我们走进三观,一层层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三观从本质上说,它是哲学概念,属哲学领域里一个重要的认识范畴,是哲学中一个核心的基本理念和理论,是人们思想和灵魂的客观反映。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认识论一个完整的体系中三个不同层次的概念,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三个有机方面和组合,共同处于人这个同一的主体。

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具有着深刻性和统一性,也有着差异性和多样性,更具有复杂性和变化性。

接下来我们看看三观的主要内涵是什么:

世界观

对于世界观,很多人在观念上也是模糊的,一般只是说世界观是人对世界的看法,人对世界的观点等等,这是浅层次的认识,很少有人说到世界观的本质是什么。

就世界观而言,它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根本认识,是人类对世界认识的基本观念和思想,是对世界本质的一个总的认识和总的看法,是一切思想和观念的基础。世界观从某种意义上讲,也包含了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内在元素。

世界观总体上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一类是唯心主义的世界观,二者是对立的两种不同的世界观。一般而言,这两种世界观人们必取其一。

唯物主义世界观是指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世界上先有物质,而后有意识,物质决定着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意识也能改变和影响物质,这是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主张精神、意识为第一位的,物质为第二性位的,物质依赖意识而存在,意识决定物质,物质是意识的产物。

很显然,唯物主义世界观和唯心主义世界观是两种根本不同的世界观,二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可想而知,人们的世界观不同,决定了人们的三观不可能相同。

然而,在部分人群中也可将这两种不同的世界观集于一身,这就是宗教观的世界观,宗教观在主观上信奉上帝、神仙、天命,有唯心的一面,而在客观上又有唯物的一面,或者说是时而唯心,时而唯物,此事唯心,彼事唯物,不能解释的唯心,能解释的唯物,这就是宗教观的精妙之处。然而从哲学的层面讲,宗教观也是唯心主义世界观的一种表现形式。

请自我对照一下,你是哪种世界观呢?

人生观

对于人生观的理解也很少有人能说清楚,人生观究竟要说什么不是很了解,大多也是望文生义。

下面就让我们来探讨一下人生观的主要涵义。人生观指人们对人生的基本认识和对人生的总体设想,也是人对自己的基本看法,是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对人生标准的界定,对人生意义的思考,对人生命运的研判,对人生价值和目标的追求,对人生生活态度的表达等等。可见,人生观内涵十分丰富,类型也很多,并且直接影响到人的价值观的形成和确立,虽受世界观的指导,也会影响世界观,导致世界观的改变。

通常人生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有人生目标的人生观,一类是顺其自然没有人生目标的人生观,若按人生目标取向主要可以归纳为以下七大类型:一是以追求事业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二是以追求名誉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三是以追求权力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四是以追求利益(金钱)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五是以追求平静生活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六是以追求奢华生活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七是以追求上述两种以上多重目标的复合型人生观。若加上没有具体明确人生目标的人生观,则人生观至少有八大类,而绝大多数人属于第五种人生观。

这八大类人生观还可以细分出若干种类来。比如以追求利益为主要目标的人生观来说,就可分为拜金主义的人生观,嗜钱如命的人生观,利益最大化的人生观,利益共享的人生观,获取应得利益的人生观,不择手段获取利益的人生观,损人利己获取利益的人生观,视金钱如粪土的人生观,等等。

这八大类人生观中,你的人生观又是属哪一类呢?

价值观

对于价值观,人们往往混同于人生观,或者仅把价值观局限在利益和金钱上。

那么我们就来看看究竟什么是价值观。价值观是指人们对包括人生价值在内的所有的人和事物的价值取向、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又以价值尺度和价值准则表现出来,更是人们在其言行中所表达出的最终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具体体现。价值观中最核心的是对人自身的人生观和命运的判断、选择与追求。

价值观也就是总体价值观,至少也可分为七大类型:一是利己价值观;二是利人价值观;三是利己利人价值观;四是利公价值观;五是利人利公价值观;六是利己利人利公价值观;七是不明确利什么的价值观。就整个人群而言,占比高的是利己价值观,其次是利己利人价值观和不明确利什么的价值观,再次占比少的是利人价值观、利人利公价值观和利己利人利公价值观,最后也就是占比最少的是利公价值观。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先驱孙中山先生就是利公价值观的典型代表,他的座右铭就是“天下为公”,因而他会公而忘私。

价值观的表现形式更是多种多样,可以根据不同事物分拆出各种具体形态的价值观(可简称:具体价值观),其中:

最常见的在精神方面有:名誉观、政治观、信教观、道德观、幸福观、自由观、文明观、民主观、人权观、面子观、良心观、因果观等;

在工作方面有事业观、工作观、择业观、权力观、全局观、成败观、利益观等;

在生活方面有生活观、生死观、家庭观、家族观、孝道观、消费观、金钱观、爱情观、审美观、教育观、运动观、旅游观、疾病观、大局观等;

在交往方面有朋友观、同事观、同学观、战友观、老乡观、友谊观等;

在社会方面有是非观、民族观、国家观、战争观、和平观等等。若是细分不同的事项,具体价值观少则可分为上百种,多则可分为几百种,甚至上千种。

可见,价值观也是很复杂的,而是各种具体价值观还可以细分下去,例如,名誉观就可分为视名誉为生命的名誉价值观,把名誉当面子的名誉价值观,把名誉当眼睛的价值观,把名誉当擦鞋布的名誉价值观,把名誉当白菜的名誉价值观,如此等等。

这就是说,价值观其本身也是分层次的,至少可以分为上、中、下三个层次,上即为宏观层面,是对人或事的总体判断和抉择,中即为中观层面,是对人或事的具体判断和抉择,小即为微观层面,是对人或事的细枝末节的判断和抉择。不同层面有着不同的是非、对错、好坏的标准,若不在同一层面讨论问题则会风马牛不相及,或是隔墙吹气—白吹。而往往讨论事情的双方正是由于不在同一层面讨论问题而常常发生矛盾、误解甚多,难以达成共识,故而不欢而散,或是分歧增大,或是相互猜疑,或是相互对峙,甚者化友为敌也是常有的事。

总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人们思想、思维、认知最重要最核心的部分,其中,世界观是三观的理论和思想基础,人生观是人们在自身这个主体上的认识和观念,而价值观则是人这个主体对于名誉、权力和利益等事物的取舍的认知与研判;或者简单地说,世界观属思想,人生观属认识,价值观属认知,也未尝不可。人的一切思想和认识都出自三观,人的一切言语和行为都来自于三观。因此,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三观清,则人清;三观正,则人正;三观不正,则人难正。

以上算是把三观的主要涵义大概说清楚了,我们对三观就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三观的神秘面纱也就揭开了第一层。

二、三观的基本关系

从前面三观的主要涵义已初步了解和感受到三观之间的内在联系,大体体现出三者的三个基本关系。

简单地说,世界观统领三观,是核心,广义的世界观就包含了人生观、价值观的内在要素。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世界观决定了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价值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观的延伸形式。

人生观当然也有其独立性,它是世界观中对人及人生的认识而独立存在的。通常情况下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但是,人生观也往往影响世界观,这是由人的基本属性所决定的,人无论从什么角度来讲首先是认识自己,认识人本身,然后才去认识事物,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世界。可见,总之人是在认识人自身以后再认识人以外的其它东西,人生观是世界观最重要的部分,同时,人生观在很大程度上还决定着人们的价值观。

而价值观更不可忽视它的存在和作用,不可轻视它具有更大的独立性和个性。价值观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形态,是它们的具体体现,在一般情况下,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就有什么样的价值观。人们所有言行最直接反应的就是人们的价值观,我们所最先看到的也往往是人们的价值观,而人生观和世界观是藏在其后面的,因而人们往往是通过他人的言行中反映出的价值观而推论出他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价值观作为三观中的底层虽然最易看得见、摸得着,但也是最善于变化的和捉摸不透的,价值观也有其极大的独立性和特殊性及个性,有时候人们的价值观也会偏离其原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更需要指出和更值得重视的是,价值观的变化会导致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变化,这是因为人生观和世界观本身就是在价值观大量的积累基础之上逐步提炼和形成的,因而,因其变而变就是必然的了。其中,价值观与人生观联系最紧密,有时候似乎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自然,价值观在量变发展到质变时,还会导致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本质变化。在三观中,变化最多、变化最快的是价值观,而首当其冲的是具体价值观。。

以上分析可以看到,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观之间有三个基本关系:一是世界观决定人生观和价值观,人生观又决定价值观,体现出一种主次关系;二是价值观是表象,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内核,体现出一种表里关系;三是价值观是基础,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于价值观的积累和变化,体现出一种逻辑关系。

三观之间这种内在的主次关系、表里关系、逻辑关系是三个基本关系,反映三观的内在联系和来龙去脉,这是三观的第二层神秘面纱。

三、三观的大小关系

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的主要涵义和三者之间的关联,从另一个维度看,三观还可以分为大、中、小的。

很显然,以三观中各观的地位和作用大小而论,世界观为大,人生观为中,而价值观为小。

这是因为,世界观统揽全局,处在高位,管大事,管宏观,管整体,决定人认识世界的总方向、总基调、总原则,可见在三观中世界观处在主导地位和宏观层面,因此它在三观的体系中处于老大的地位是无可非议的。

而人生观由于主要是对人自身的认识,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一般不在其中,当然也有对自然和社会的客观反映。因此人生观的格局没有世界观大,也没有世界观高和远,自然是人生观处在仅次于世界观的位置,而相对于价值观而言则处在中间位置,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如前所述,价值观是人们在具体事物上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表现,是对各项具体事物的认识、判断、抉择、态度及言行,而且是每时、每刻、每处、每事都在发生,也就是说价值观处于微观层面和个体上的位置,通过人们的具体言语和行为表现出来,自然是小字辈,从格局上大不过世界观和人生观。

也就是说,世界观为宏观,人生观为中观,价值观为微观,三者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和大、中、小的层次关系,表现出三观的地位高低和作用大小。

三观这种大、中、小的不同地位、作用和内在关系,若打个形象的比方,如对于一个长途司机而言,世界观是管行车的方向和目的地,人生观是管走哪条路、开什么车,价值观是管开车的的速度、车在哪儿加油、车在哪儿休息等等具体事情。

三观中的这种大小关系说明了三者的“江湖地位”,揭开了三观的第三层神秘面纱。

四、三观的辩证统一关系

从人的认识论的角度看,三观之间有一条主线相联系,或者说是同一个轴心,或是一个同心圆,也就是有着同一个血脉。理论上讲,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反过来说,人生观和价值观都是世界观的反映。这是讲三观的统一性关系。

但是,三观也存在非统一性,三观的处处事事完全统一是不可能的,也是不现实的,不实际的,往往同一世界观下也会有不同的人生观,同一人生观下也有不同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在某一世界观下会有多种人生观,在某一种人生观下也有多种价值观。当然,也会有同一主体的人会有两种不同的世界观,在不同的环境和条件下同一个人会体现出不同的世界观,他既是唯物主义者,又是唯心主义者,或者他既是无神论者,又是有神论者,有时唯物,有时唯心。更不要说人生观和价值观也会因人这个认识主体的内因和外因的变化而随时变化着,尤其是具体价值观的改变有时就连自己都不相信它已经改变了。

从三观而言,即便是同一个人或同一个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人及人群,在不同的条件下、不同的环境下又会表现出不同的三观,三观可以形成各种组合,产生各种变化,出现相互交换和差异。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常看到在同一个世界观下或同一个人生观下,出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以及前后矛盾的人和事的原因所在了,也就是人们常会发现某人的言行判若两人,不可思议。

正因为万物是复杂的、世界是多变的,人处的环境是转换的,条件是不同的,所以人作为三观的主体在生存过程中往往会因外界的改变而改变原有的认识,改变原有的世界观和人生观,而往往首先改变或者说变化最快的是价值观,用一句比较通俗的话来讲,价值观是最接地气的。也就是说价值观脱离原有世界观和人生观是常有的事,价值观的变化是一种必然,这是因为人们工作和生活的自然环境及条件和社会环境及条件经常变化,人们的内在需求也在发生着经常的变化,所以现实生活中人们的价值观常常会背离世界观和人生观就不足为奇了。显而易见,价值观一成不变是不可能的,尤其是人们各种具体价值观可以说永远在变化中、转换中,甚至是矛盾中。不过这种价值观的变化、转换和矛盾,有量变和质变两种情形,量变则仍从属于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质变则脱离了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价值观的这种改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改变,这就是价值观的反作用,而且人生观对世界观也有这种反作用。

三观这种量变、质变和反作用是三观体系中一个基本规律,值得人们去了解和掌握。

毫无疑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这些统一性与不统一性和反作用就充分体现出三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而且是三观中最核心的关系。

这是三观的第四层神秘面纱,至此,我们揭开了三观全部的神秘面纱。

知晓了三观这些基本理论和三观的内在关系,可以使我们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对于我们理解认识三观、树立合理三观、科学地运用三观都有极大的帮助和好处。显然,三观的理论也是需要普及的,人人都知道才好。

五、三观的形成过程

现实中,对于人们来说,一般是先有价值观,而后有人生观,再有世界观。从人的成长过程就可以清楚的看到这一脉络,人在幼儿、少年阶段通常只有价值观,到了青年就开始形成人生观,而世界观是到了人成熟以后才真正形成。这符合认识论的基本逻辑和一般规律。

这是因为,价值观自然性要强些,是人从小到大、从生存到发展、从低端到高端的内在需求,是人的生活和工作实践的客观反映;人生观是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结合产物,是价值观长期累积的结果;而世界观则更多是社会性的结果;是人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升华,属于思想层面,是逐渐培养和锤炼而形成的思想的结晶。

总之,人们的三观经过长期的积累会逐步形成并固定下来,在这个过程中也是经过不断地修整和改进的,三观一旦固定下来往往不会轻易再有大的改变,除非遇到了比较大的事件的冲击,尤其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稳定性会更强些。

那么,人们的三观形成和变化是受哪些因素影响呢?不外乎这六个方面:一是遗传基因的影响,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上,无论是人的情商还是智商,绝大部分来自遗传,当然也有小部分变异;二是家庭环境的影响,人生存的第一个环境是家庭,因此家人尤其是父母对人的三观形成影响非常大;三是社会环境,包括学校、工作单位环境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四是最常往来的人和最崇拜的人的影响;五是重大事件的影响;六是自身素质、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志向目标等内在因素的影响。

尽管对于不少人还可能没有明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一辈子其人生观和世界观也许都是模糊的,但是其价值观是明确的,清楚的,尽管如此,也是在某种世界观指导和人生观的影响下,而形成这些人的价值观。虽然价值观变化要比世界观、人生观多,但对同一个认识主体的个人来说并不是常常发生对价值观质的改变的,其改变较多的是在同一人生观之下出现不同的价值观和各种具体价值观,当然这些变化中的价值观和具体价值观通常是处于量变状态,而没有发生质的根本变化,变化其实就是形成新的三观的过程。

只有当价值观发生质的改变时,才会对人生观甚至世界观产生质的影响,从而会形成新的三观。例如一个人在生活上的价值观由勤俭节约变为奢侈浪费,就会导致其人生观的改变,这种情况常发生在人们的身边,都有所见有所闻。

六、三观的求同存异

首先,让我们看看三观的异从何来?

由于人们三观形成过程中这六个方面影响因素有程度的不同、组合的不同,再加之影响三观的内外因素又在不断的变化之中,因此,人们形成的三观就各不相同,存在着千差万别。有人说世界上没有两条完全一样的河,其实,从三观的角度讲,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人有完全一样的三观,这里是包括了各种具体价值观在内。

如上所述人们的三观形成后不仅本身就存在差异,而且人们的三观还会在形成后随着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事项变化而发生变化,造成新的差异,这就告诉我们人们三观的差异是一种必然、是一种客观存在,不是轻易就可以改变和消除这些差异的。

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对于一起共事工作、一起生活的人们的三观而言,世界观是要尽量一致的,最好不可有异;人生观可以有小异,但要相近,不能偏离太远;价值观可以有多异,可以各行其是,但最好能统一在一个世界观或者一个人生观之下。一般来说,从工作的角度而言,人们的世界观一致和价值观接近为好;从生活的角度而言,则更需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接近为佳。

因此,可以概括出这样一个结论:世界观要求同,但可不等同,人生观可存异,但不可大异,价值观可不同,但不可对立。毫无疑问,在三观之间求同存异是一个基本法则和可行原则。

试想,若人们在三观上不去求同存异,那人们何以相处,何以有人类世界!

常常听到有人说,“要求三观都一致”、“要求三观都合”、“要求三观都同”,这话乍一听很有道理,很容易被大多数人接受,并认为是普遍真理。因而得出的基本结论是:三观不同何以为伍,三观不同何以共事,三观不同何以为友,三观不同何以成婚等等。

其实,这个结论也是很不妥的,过于绝对化,有时候甚至是大错特错的观念。这是因为,社会生活中同一人群也有不同的三观,同一层次的人也有不同的三观,甚至同一个人也有不同的三观。关键是三观不同的程度大小,不同在哪个观的层面,是质的不同还是量的不同,是在世界观上不同,还是在人生观上不同,或是在价值观上不同。正如前面所说,人们只需要在世界观上求同、求似,在人生观上求近、可异,在价值观上允许不同,认可变化,不对立。切不可对三观一刀切,苛求完全相同,或者不分层次、不分质和量,大而化之、笼而统之,更不可对三观的合、三观的一致提出过于理想化不切实际的要求,不问青红皂白,只要三观有点不同,哪怕是具体价值观有一点差异,就动不动扣上一顶三观不合的大帽子,就一概否定共事、为友、成婚等等,这必然会使事难做,人难为,婚难成。生活中不少大龄未婚单身青年犯的就是这个错误,而往往仅用一句话“过于挑剔”作为解读。

其次,看看三观求同能有几何?

三观的求同是人们的美好愿望和追求,但由于三观的异的天然属性和异的客观存在,那么这个同只能是相对的和有限的了。

现实中,就三观而言,世界观相同是比较多的,人生观相同则要少一些,价值观及具体价值观相同则会更少些,特别具体价值观是上更是各异,色彩纷呈,正因为如此才有我们这个多彩的世界。因此,在三观的求同上,显然是世界观的求同、人生观的求同和价值观的求同会有难易程度的差异。

其实很多人所谓的三观同与合,三观一致往往指的是价值观的同合与一致,而且更多的是指具体价值观的同合与不同合,而并非指的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同合与不同合,常是以偏概全,以一当三,有时是以一个具体价值观不同放大到整个三观不同、不合。因此,是世界观不同合,就说世界观不同合;是人生观不同合,就说是人生观不同合;是价值观不同合,就说是价值观不同合;是具体价值观不同合,就说是具体价值观不同合;而不是简单地、笼统地说是三观不同合。

价值观合与同固然好,但实际上任何两个人是很难有价值观、特别是各种具体价值观都能够完全同与合的。譬如,两个好友甚至是闺蜜一同逛街买衣服时就常常发生具体价值观大不相同,一个喜欢艳丽的服装,一个喜欢朴素的服装,因而会争吵,甚至相互指责对方审美不对,这时候就不能说是两人三观不同,而只是价值观中的审美观不同罢了。又如某一单位同时面临甲、乙、丙三项工作,要求把重要的工作放在第一去做,有的人认为甲是重要工作,有的人认为乙是重要工作,有的人认为丙是重要工作,这反映出的是具体价值观不同,总不能因此而不去共同做这三项工作,或者把谁排斥掉吧。

总的来说,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在多数情况下,人们周边的人并不是三观不同合,而只是一观不同合而已,有时仅仅是一具体价值观不同合。

最后,看看我们应该如何求同存异?

既然三观的同和是相对的,三观的存异是绝对的,那么对待三观不可强求同和与一致,尤其不可强求价值观完全相同,特别是不可强求具体价值观都相同,因为三观较难做到完全相同相合的,应该承认和允许三观不同不合的存在,而往往主观愿望要求的同与一致是绝对意义上的要求,但现实中的同与一致往往是相对而存在。当然,也不能用自己的三观去衡量他人的三观是否合理、是否正确,甚至去强行改变他人的三观。不难看到,往往是家长和上级领导时常强行要求子女和下属与其三观相同,这种做法常常是适得其反,不仅难以做到相同,反而会使不同的差距被拉大。好的做法应该是按照三观的客观标准去培养和调整自己的三观,去影响他人的三观。

事实告诉我们,“三观都一致”、“三观都合”、“三观都通”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现实生活中很难完全实现都一致、都相合,而往往是暂时实现一致、相合后又会偏离,又会不同,又会不一致、不相合,这往往是个常态。

一般的规律是,世界观要求一致,是不容易做得到;人生观要求一致,会有些难度,但大体一致则是可以做到的;价值观要求一致,稍容易一些,其中具体价值观要求一致,会更易一些。比如,一个南方人与一个北方人结婚,开始时吃饭难以吃到一起,常有争议,时间长了,就口胃逐渐相同了,也就不再争吵了。因此,三观均要求一致是比较难的。而不少人们往往混淆了三观的功能、层次和地位,盲目要求一致,尤其会出现把价值观的不同、不一致上升人生观或世界观,从而导致错误的结论和判断。

所以在讨论三观时,务必把三观分别讨论,即分别讨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就叫在同一个频道、同一个层面、同一个平台讨论问题,而不是把三者混为一谈,上下不分,不对版,眉毛胡子一把抓。而且三观有时候也很难说谁好谁坏、谁错谁对,只是在三观的不同层次上认识上的差别而已,这就更需要我们在三观的问题上不可轻易下结论了。

所以,不在同一个观的层面讨论问题,就会出现你说东,他说西,两人说不到一块,就会是“话不投机半句多”。若是人生观不同,就会志不同、道不合,也就是圣人孔子说过的“道不同,不相为谋”,也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道理。

现实中,在三观合与不合、同与不同的问题上主要集中在利益(金钱)、权力和名誉这三个方面:利益或金钱是人们生存的基础和最基本的需求,因而是第一位的;权力是获取利益或金钱的方式之一,同时又是社会地位的标志,还是做事的重要基础,是第二位的;名誉属于精神世界,属于人们的更高需求,有时人们为了利益和权力可以牺牲或者放弃名誉,因而名誉是第三位的。这只是一般规律,大多数人如此,而对于有些人可能恰恰相反,把名誉或者权利放在第一位。

通常在利益、权力、名誉以及情感、地位等这些要素发生重大改变后,人们的三观也会随之发生根本的变化,甚至是质的变化,无非是向好的和坏的两个方向变化,这个时候往往当局者迷,旁观者清,也是观察一个人的三观及其本质最好的时机。

由于人们对利益、权力和名誉的需求不同,因而同一世界观下一定会出现多种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同一人生观下又出现更多种价值观,同一价值观下又有多种具体价值观,更何况即便是同一三观在不同条件下、不同环境下还会产生变化、差异和转换,因此,完全意义、完整意义上的三观相同与相合其实是不存在的,这种绝对意义上的三观一致、三观合、三观同不可作为人们追求的目标。人们常说的“志同道合”,其实就是人生观上同,价值观上相近而已。说三观不合,其实往往只是价值观和具体价值观上出分歧,而绝大多数不同是在取利上不同,是利益观不同,这是有普遍性的。

若以一个形象地比喻,人的三观思想主体犹如一颗参天大树,世界观是顶天立地的树干,人生观是繁茂的树枝,价值观就是千姿百态的小树叶,要知道世界上从来没有两棵完全一样的树,更没有两片完全一模一样的树叶。

在三观问题上人们可以不同,可以有差异,但是不可对立,无论在哪个层面的三观发生对立,那么这种情况下,人与人就不可为谋,不可为伍,不可为友,不可能常常在一起和平相处,敬而远之为好。因此,在对三观的问题上不是看是否合,而是看是否对立。

可以说,只要不是对立的三观,在三观上求同存异,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宽容、包涵和大度的表现,是合而不同。其实,求同存异在很大程度上是人们常说的一句话,叫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其本质上是多一点忍让,少一点自私,不计较、不纠结、不怕吃小亏。还以前面的两朋友买衣服为例,若选衣服时,各选各自喜欢的,这叫具体价值观不同;若除了各选各自的衣服,还互相指责对方的审美不行,对方选的衣服不好看等等截然相反的观点,则两人的具体价值观是对立的,这种对立若时常发生就不可能使两个人保持友好的关系,至少下次不要一起买衣服了。

说了这么多,告诉我们一个不可辩驳的事实:在这世界上任何人与他人在所有事物上三观完全的、永远的、绝对的相同是根本不可能和不存在的。所以,在世界观上求同,在人生观上存异、在价值观上可变,是我们人类认识世界、认识人与事和人类生存的基本法则,概括为一句话就是“求同存异”。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简单的道理,人们在工作和生活中很多时候不必刻意追求唯美,不必过于理想化,而是要学会难得糊涂。

求是主观愿望,存是客观现实,两者之间往往存在很大的差距。人们不可偏颇也不必要去追求绝对意义上的相同和一致,去追求一个不存在的、完全理想化的三观世界,完全理想化的人,完全理想化的事,去追求一个不可能实现却又美幻的梦!

七、树立合理的三观

几千年来人们的社会实践告诉人们,一个人的三观是否合理、是否正,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十分重要,直接关系到一个人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而对于一个家长和一个领导来说,还关系到下一代、下几代和下属、群体的三观的形成、人的成长和事业的成败。

如前所述,每一个人的三观都是一个逐步形成和树立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受到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影响,父母的影响,老师的影响,同事的影响,朋友的影响,社会的影响,还与自己的家庭出身、经济条件、社会地位、成长过程、经历事项、机遇命运以及自身的素质、智商、情商、性格、兴趣等等内外因素都有着直接关系,因而三观也是一个人是否成熟、是否高尚、是否完美的一个重要标志,尤其一个合理的三观更能说明这一切。

现实生活中,人们除了常常认错了三观,还往往用错了三观,这两种情形在一个人身上既会独立存在,也会同时存在,不管哪一种情形危害都会很大。因而树立一个合理的三观显得尤为重要,这是科学运用三观重要的前提。

常言道,知己知彼方可百战百胜。而认清楚了三观才方可知己知彼,才能树立合理的三观,才能把人做好、把事做好。树立了合理的三观,首先是能够真正地看清自己,知道自己处在什么位置,知道自己做人做事的标准,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知道自己可与谁共事,可与谁能成为朋友,可以知道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所在等等;其次是可以较准确地认识他人,认识事物的本来面目;第三是可以知道与人打交道时是否能继续交往下去,遇到问题时是否可以讨论解决,遇到困难是否会共同克服等等。

然而在现实中,人们又常常没有认识清楚三观,没有树立合理正确的三观。因而在三观上我们首先要要避免出现五个比较常见的问题和毛病:

一是对三观认识上的错误。不少人不懂三观各自在理论上、概念上的涵义,对三观的各自内容并不知晓,大而化之,一概而论,或者一知半解,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同一尺度去衡量、去要求,没有把三者的层次、地位和功能明确地区别开,也就是说这些人在三观的思想理论基础上出了问题,这自然会对现实生活中的三观问题会产生错误解读和判断,并且自己的三观错了还不知错在哪里。

二是对三观认知上的偏差。把三观混为一谈是个普遍现象,不是把三者分成各个单项去看,常常把三者当成是一个东西,把三者打包一起去看,笼统地说三观,因而会导致把价值观不同看作是世界观不同、或者人生观不同,或是把人生观不同看作是世界观不同、价值观不同,更有把一观不同当做三观都不同,如此等等,其实三观并不可相互代替更不可以一代三,各有各的领域,各有各的内容,各有各的层次,各有各的功能,各有各的特性,不可张冠李戴,不可混为一谈。

三是形成了不合理的三观。由于一些人长期以来对三观的错误认识、对三观的认知上的偏差和不能正确地把握三观,就必然出现另外一个结果,那就是逐步形成了一个不合理的错误三观,这个不合理的错误三观无时无刻、无处无事地左右着人们的言行,使不少人做人和做事都难以做好、做对,因而难以取得成功。

四是不能正确把握三观。不少人往往不能正确把握三观,正如前面提到的,常常是不在同一个层次认知和讨论三观,有的是站在世界观的平台上,有的是站在人生观的平台上,有的是站在价值观的平台上,相互交错,语不对路,思不达意,因而产生各种误解和矛盾,甚至把价值观的东西直接上升到世界观,而又有的把世界观的东西偏偏又下降为价值观,使自己不知不觉走进死胡同而走不出来,导致对许多的人和事错误的认知和判断,出现大量失误和错误言行,在混乱的逻辑中行走,在迷茫糊涂中行事,甚至在错误的泥潭中爬不出来。

五是不去反思三观。现实生活中很少有人去反思自己的三观,早已习以为常,且习惯成自然,不太想调整、修正自己不合适、不合理、不正确的三观,这是十分不妥和有害的,从而难以完善和提高自己的三观。同时不少人往往喜欢评价、指责别人的三观有问题,而是去简单地判断别人的三观与自己的三观合与不合,而且即便知道不合也不清楚是哪一个观不合,是否可以相互调整,从而求同存异。因而常把朋友又处成了陌生人,把能成的事又给搅黄了。由于现实中的三观不合往往只是在价值观上出问题而不合,因而通常是可以调整和修正的,除非你不想把你自己做得更好,把事情做得更好,因而时常反思三观是一个必做的功课。反思三观是对脑子和心灵的清洗,生活中凡能被清洗的东西,洗干净后只有好处,而无坏处,对于三观的反思清洗亦是如此。可见,经常反思自己的三观十分重要,不反思何谈修正和完善自己的三观呢。其实反思三观的过程就是自身修养的过程。

人们常说的修养修身是修什么?从本质上讲就是修三观,三观修好了,其它才能修好,三观修不好,其它则不可能修好。从这一点上看,三观对人的重要性一目了然了吧。

在知晓了以上对三观的五大错误认识,杜绝这些错误在自己身上发生,那么在对三观正确认识的基础上,那就应该树立起自己合适的也就是合理的三观了。

第一,人们要弄懂和记住三观的基本涵义、三观之间的基本关系、大小关系和辩证关系;

第二,人们要懂得三观求同存异的道理,才可能树立起自己合理的三观,去科学地运用三观;

第三,人们应以合理的三观为目标,对每个人来说,在社会生活中能够以正确的三观理论为指导,树立起适合自己的合理三观就足矣,合理才是恰当的尺度。人们应努力做到世界观要坚定、人生观要符合潮流和时代,价值观既要利己,也要利他人、利社会。

由于三观不是先天的,是后天才有的,是伴随着人的生命和人的社会生活而逐渐生成和完善的,因此,合理三观的树立和形成是需要一个长期锤炼、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也是伴随人们一生的实践课题,三观是否合理是需要在人生中不断地检验和修正。合理三观的培养和树立是以内因为主,是以自我修养、自我辨别、自我实践为主,也有外因的作用,外因为辅,切不可过于依赖外因,过于依赖他人和社会的作用;合理三观的培养和树立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不断地自我实践、自我观察事物、自我观察他人行为和自我修养的过程,以及自我生存的政治、社会、文化、工作、生活等环境影响的综合作用下培养和树立起来的。

还有一个问题大家必须清楚,所谓合理的三观是因人而异的,这种合理是相对于每一个人而言的,是一种相对合理,切不可用一个所谓统一的标准去衡量这个合理性。更不可以把自己的三观作为衡量他人三观是否正确和好坏的标准,不可轻易过高估计自己的三观,而过低看扁他人的三观,不可随意指责他人的三观差、层次低。

所以,人们要通过学习三观的基本理论、调整对待三观的心态,经常审视和反思自己的三观在工作和生活上的实际作用及效果来优化并改进自己的三观,从而逐步培养、调整和树立起自己一个相对合理的三观,以期比较科学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言行是否合适、是否合情合理,而不自觉或下意识、盲目地形成自己的三观是没有益处的,很可能是一个不合理的三观,人们既要改变在三观上的盲目性、随意性和简单化,也切不可过于追求三观的完美、过于理想化或过于苛刻自己和他人的三观,不可把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三者混为一谈,不分彼此;当然也绝不可让错误、扭曲的三观左右和改变正确、合理的三观。总之,人们的三观要不断地在生活和工作的实践中去培养、去修正、去调整、去完善,才能向着各自的更合理、更科学的三观迈进。

八、三观的科学运用

如何科学地运用三观是需要认真探索、长期实践和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我们学习和完善三观的最终目的。

一要以合理的三观为言行的指导。能否科学地运用三观首要前提要以合理的三观为指导。人们在思想上、理论上认清了什么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之后,又逐步树立起适合自己的合理的三观,那么就应该在自己的对人、对事的言行中运用好这个合理的三观,就要在这个合理三观的指导下工作和生活,遵循三观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行事,处理好发生在你面前的人和事,而不能是想一套,做的是另外一套,或者是以错误的三观指导言行。

二要充分注意求同存异。三观是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具体指南,三观的运用一定要科学化,要理性多于感性,尤其要充分注意求同存异这个基本原则的运用。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多变和三观本身的多样性,每个人都应该从自身的客观情况与外部环境、条件等实际出发,灵活地运用三观求同存异的基本原则,而不是刻板地、教条地生搬硬套三观,或是打乱三观、混淆三观,让自己的言行被一些教条的三观概念套牢,要实事求是地以求同存异的态度处理事务,特别要注意不可过分夸大三观的不同,也不要过分在意三观的不同之处,更不要把价值观的问题随意上升到人生观和世界观。

所以,还需要再强调一下,一般情况下工作上可以偏重于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相同和接近,而生活上则可偏重于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相同和接近,正如人们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需要指出的是,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和工作中发生最多的是人们的价值观不同是一种常态,特别是具体形态上的价值观不同更是时时、处处、事事都在发生,尤其要注意在微观层面的细枝末节上具体价值观不同不仅是常态,而是必然,无可厚非,往往也无错对,那么在三观上求同存异就是一种常态和必然,一种生存法则。例如几个朋友聚餐,若同意去某一家餐馆则为价值观宏观层面相同了,都认同荤素搭配则为中观层面一致,而在选择具体荤素菜则会有不同,仅以荤菜论,有的喜欢吃鱼类,有的喜欢吃鸡、鸭,有的喜欢吃牛羊肉,而有的则喜欢吃猪肉等等,结果是在点菜时兼顾并存异。尽量满足大多数人的需求,同时也要相互相迁就,存异共处。否则过于求同求合是无法生存和寸步难行的。可见,若不求同存异,这几位朋友就不可同桌用餐、不欢而散了。所以,在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出现一些价值观、具体价值观不同时,切不可过分在意,过于苛求或夸大其事,而应善意理解、兼容、包涵和视而不见,这样很多事就容易想开了,不再计较了,俗话说“难得糊涂”就有这层意思在里面。

当然,在具体价值观上,若是不同的人做同一件事有时也是需要具体价值观要求的,否则难以做好同一件事,但是若不是做同一件事,只是做同一类事,则是可以不同的人其具体价值观不同,可以各行其是,不过若是整体的价值观不同,则是难以为伍,也难以为友,也可能一事无成。

总之,求同存异是三观实践的基本原则,人们须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认真遵守,方可家庭和睦、与人共事、友好交往、社会和谐。

三要在同一个层面讨论三观。因为不同主体的个人只有在三观中同一个观的层面上和平台上讨论同一层面的问题,才有可能把问题讨论清楚,也最有可能达到求同存异的效果;特别是在相同相近的人生观的平台上讨论三观的问题,最能获得求同存异的结果。因为人生观对于世界观和价值观是处在承上启下的地位,人生观相同相近自然会世界观相同,在多数情况下在这个人生观平台上讨论三观问题、讨论各种事物会比较容易产生积极的作用和成效,而不同人生观的人在一起谈论三观和事物实在是没有多大意义。可见人生观的的合与不合十分重要,是选人、做事的重要标准。

四要做人、做事证明三观。三观是认识和识别人的最重要的理论依据,而实践则是人的三观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有一句名言叫做“实践出真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也就是在三观的问题上说为辅,做为主,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听其言,观其行,而且要知行合一。无论对自己,还是对他人,口头上说三观远远不够的,关键在行为上、在做人、做事上如何体现三观,有的人说起来口若悬河,能说会道,唱着高调,说的好听,而做起事来则是另一套,完全不对版,基本不着调。应该说一个人的三观代表了一个人的思想境界、素质、品味和本质,这里起核心作用的是一个人的人生观,但是由于三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完全把握或者认清自己和他人的三观又是很难的一件事,必须通过事实和实践去验证,有时候一个特殊事件最能完整地验证人们的三观。因此,要通过实践善于独立思考三观,要善于去伪存真三观,要善于验证三观,尽量少受他人不正确三观思想的影响,必须让做人、做事的客观实践证明到底是什么样的三观,要以三观理论为依据,以事实为准绳,去衡量和检验自己和他人在现实工作和生活中的三观。切不可对三观抱有错误的态度,不可对三观视而不见,置之不理;也不可对三观似懂非懂,一知半解;更不可对三观错误认识,误入歧途。若有这三种错误态度,最终结果都会是害己害人,后患无穷。

五要防止三观的扭曲。人们在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中,通常是按照已有的三观行事,一旦出现意外,突发情况或是陷入困境、逆境等非正常情况下,人们的三观往往会发生扭曲、变形,甚至是彻底地改变原有的合理的三观。例如,当你被别人误解而伤害你,当你被欺负而无法伸张正义,当你被蒙冤而得不到平反,当你忍让却被说成你无能,当你以诚相待得到的却是欺骗,当你无私地帮助别人却遇到了碰瓷之人,如此等等,这时候不少人的三观经受不起考验而扭曲变型了,放弃原有合理正确的三观,往往以一种报复心理,转而接受不合理、不正确的三观,言语、行为都随之彻底改变,也开始做坏人坏事了。这种三观扭曲的情况是最应该防止发生的,尽管很难做到,但一定要坚持原有的合理正确的三观,这是你的底线啊。

六要不断修正完善三观。人的成长和提升是无止境的,因而人的三观也需要不断反思修正和完善,这个反思修正和完善是无止境的,这也是一种修养,是一种高品位的追求,只有这样人的三观才可能达到最高境界,才可能有完美的三观,进而才可能有完美而精彩的人生。

也许有的人会说我的三观就这样了,或者说我都老了修不修正意思不大,或者说我的三观没有什么大毛病,等等,其实不然,常言道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活到老学到老,人无完人金无赤足,因而不断地反思、修正和修养自己的三观是求上进,别无坏处,因为它能触及到人的心灵和灵魂,让人的内心世界得到洗礼。人们常说的爱心、孝心、善心、良心、私心、坏心、上进心等等都是三观的现实反映。

总而言之,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一方面是认识论中三个最基本的认识范畴,同时又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实践课题,贯穿于每个人工作和生活的始终,人们要想在变幻莫测、复杂多变的大千世界里,不犯错误或者少犯错误,减少误会和失误,纠正偏颇的三观、摒弃错误的三观、偏颇的三观,能够开心地工作,幸福地生活,获得各方面的成功,那么学习三观、认清三观和运用好三观就是人们一生的必修课和重要法宝。

也许有人认为三观与自己没有多大关系,三观只是一个理论问题、学术问题,似乎自己没有什么明确的三观,或者不知道自己的三观到底是什么,自己也不是照样工作、生活得很好嘛,不要把三观夸大其词了吧。其实这是大错特错的,这只是无知而无畏的表现,其实有这些错误认识的人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种各样的误解、矛盾、失误、错误和失败,其根源都是由于三观出了问题而造成的,只是不知道问题的根源其实就在三观上而已,千万不可小看或者忽视错误的、糊涂的三观对人们造成的危害。正可谓三观清,心眼亮;三观明,志可行;三观正,路好走;三观合,人生活。做到这些会使人们事易做,人善处,何乐而不为啊!

因此,必须再次强调的是对于我们每一个人而言,不管你承不承认、清不清楚三观都是客观存在的,在三观面前是不能装糊涂和过于轻视的,有了明确的对三观的认识,有了合理的三观,对于人们的思想、言语和行为会有极大的帮助,才有可能做正常的人和正常的事,进行正常的工作和生活,而对于一个想做大事,成伟业,有梦想,当一个了不起的人来说,更应该重视三观,更应该早点树立合理的三观。虽说三观不能代替一切,但是没有一个合理的三观,就不可能是一个明白的人、一个高尚的人,还可能难成大事。

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三观在优化。人们从未停止过对先进思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也从未停止过对三观的优化、提升和探索。在新时代人类文明的阳光下,要让三观给我们每一个人满满的正能量,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心情舒畅,走得充满希望。正直、善良、勤劳、明智的人们,让我们热情地拥抱合理、科学的三观吧,它一定会给你带来应有的超值回报!

三观来了就不走了,可能会更加地潇洒并走红;

三观来龙去脉的故事讲完了,作为三观主体的你,如何演绎你的三观和人生呢?

1.《金维虹:漫话人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金维虹:漫话人生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228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