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作为部门主管,经常会面临需要向下属进行辅导的场合,这也是管理者必备的技能之一。
什么场景下需要辅导呢?
该如何进行辅导呢?
接下来我将自己从沟通课程中学习到的知识点整理出来分享给大家。
什么时候需要辅导?
1、下属主动发起辅导请求
无论是开会、谈话还是日常工作中,下属遇到了问题向你反馈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他在向你发出的求救信号“我想要你帮我解决”。
2、主管主动发起的辅导
比如部门中的新人入职、传授工作经验、发现下属出错、发现团队中存在问题等等,这个时候作为主管的你就需要及时的给下属展开辅导。
如何开展辅导?
针对上述的第一种情况,参考我之前写的下属反馈的问题,你知道如何解决吗?
那么第二种情况,该如何开展辅导呢?
1、确认被辅导者的意愿
如果团队中出现了违背原则性的错误,不需要去考虑下属的意愿问题,一定要明确严肃地指出来。
如果是辅导下属如何去优化工作方法、如何去做个人提升等,主管需要注意了,一定要明确被辅导者是否有这个意愿。
如果被辅导者意愿不高,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 “我明明是在教你做事,是在为你好啊,为什么你要躲着我呢?”
- “我明明是在教你这个效率更高的方法,是在为你好啊,为什么教了几次都学不会呢?”
确定被辅导者的意愿,是辅导能否达到目的先决因素。
2、植入目标
什么叫植入目标?植入目标就是给对方一个正向的拉力,给他听你说话的动力,这是启动辅导的前提。
【案例1】
你的团队中,有人开会的时候一言不发,不符合团队积极献言建策的文化。作为他的领导,你会怎么和他说?
- A“我们公司不允许这样,这样做很减分。开会要发言,要做笔记。”
- B“你到公司来,公司的试用期是三个月。试用期结束后,顺利的话你会负责XXX事情。今天我们聊一聊该怎么胜任这个岗位。我想教你几个点,会特别加分”
- C“这次部门考核,你的业务掌握、工作能力都受到了大家的称赞,今年我们重点在做XXX事情,我希望你能加入进来,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如果要做好这个事情,我想跟你分享几个经验之谈,你想不想听下?”
请问,ABC三种,哪种方式是一个更好的辅导沟通呢?
A教的是行动,这一点是对的。但是,这个说法有什么问题?攻击性特别强。你本来是好心提醒,对方却误会你在打压他。
BC是正确的沟通方式。因为这不仅仅给了行动的方法,还使用了正确的沟通辅导方式。
请注意:辅导不是责备,是要以教会他为目标,让他后面变得更好。
【案例2】
举办跨部门会议,大领导也应邀参加。结果你发现新来的同事不懂职场礼仪,一屁股坐到了主位上。作为他的领导,你会怎么和他说?
- A当场纠正他:“你起来,你不能坐在那里,那是主位,是给领导做的。”
- B先调整座位,会议结束后,单独跟同事谈一次话:“身处职场,我相信你一定是希望在职场中是顺利的,是受到大家称赞的。想要达到这个目的,除了自身的硬实力之外,还有一些软实力能给我们加分。像今天的会议场合,主位一般是给职级或者地位更为重要的人来坐的,这是在表达尊重。”
AB两个选择,你肯定知道要选B了,对吧?既照顾了领导的感受,又纠正了同事的行为。
你在辅导之前,先植入一个正向的目标:“身处职场,我相信你一定是希望在职场中是顺利的,是受到大家称赞的”,这是一个好的沟通基础。
3、发现盲区
发现盲区是什么意思?当你在职场上,看到一个不好的行为的时候,应当先默认对方是不懂、不会,而不是意愿和态度出了问题。
比如说:
- 他不是对项目不负责,而是没人跟他讲过怎么完成项目的闭环。
- 他不是故意拖延,而是没人跟他讲怎么做时间管理。
- 他不是没用心准备,他只是没有掌握怎么写方案的方法。
你看,把问题归结为不懂,不会,这是你对别人最善意的揣测。
如果你带着这种善意出发,你就会把注意力聚焦到他的能力盲区上,而不需要分心地去猜,去搞心理战术,去揣测对方是不是有什么想法,有什么阴谋?相信我,90%的人没这么复杂,是你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
好,我们知道对方有盲区,那怎么找到这个盲区?
这里就可以用到之前文章介绍的“乔哈里视窗”你知道如何有效沟通吗?这个工具了,把它调用出来,通过不断地沟通和探询,去发现真正的盲区。
比如说:
同样是项目估时交得晚的情况,有人可能是不重视,认为这件事优先级不高先忙重要的事去了。还有人是因为指挥不动干系人,他没法一个人完成项目估时的工作。
同样是忘记发项目汇报邮件,有人是没意识到这是他的责任;有人是业务能力不强;有人仅仅是不知道项目汇报邮件该怎么写。
你看,产生了一个失误,但背后的原因是完全不一样的。你得先定位原因,才能去辅导他。
【案例1】
同事负责一个跨部门的项目推动工作,你作为领导,该怎么辅导他?
- A送他关于项目管理的书籍,让他学习
- B手把手、一步步带着他做,毫无保留的传授经验
- C跟进他的项目推动工作,记录下整个过程,针对他的问题做一次反馈
这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C。
现在的职场年轻人都是很心高气傲的,你一上来就给他做辅导,效果不好。
你要让他先意识到自己的问题,这是辅导的起点,而不是让他说“我领导又觉得我不行,又在教育我”。所以你要去观察他的工作,然后发现他的盲区。
【案例2】
你的一个下属说,他的工作压力特别大,要崩溃了。你作为领导,该怎么辅导他?
- A推荐他做冥想练习,放松减压
- B跟他一起吐槽工作上的不如意
- C请他给你讲一遍他每天工作的安排,帮他分析定位问题
哪个答案是正确的呢?
A看起来还可以,但是仅仅停留在关心,并没有起到辅导该有的作用
B特别不职业,永远不要发生。在职场里,你绝对不应该跟你的同事去发泄,去说公司的坏话。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
C通过问的方式,你先给我讲一遍你的工作流程和时间分配。听你说完,我们来分析下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接下来,在帮你解决你的燃眉之急。这才叫辅导。
4、教行动方法,不教价值观
在职场上,有一个准则:辅导他人,不能教价值观念,只能教行动方法。
很多人辅导的时候,说着说着就开始:
- “你应该怎么做人”
- “你应该怎样对待工作”
- “我年轻的时候怎样怎样”
这些都叫试图在教价值观念。为什么不能教价值观念呢?
1、无法透明:你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想法,你在这大谈人生经验,对方可能压根就不认同你。
2、无法度量:你在说半天,到底教没教会,你根本不知道。
辅导别人,不能停留在理念的沟通上,理念要落地,价值观念也要翻译成行动方法,这样才能辅导成功。
【案例】
我们部门有写周报的要求,你作为领导,该怎么辅导他?
A“周报要好好写,领导可是很关注的,这也是体现你工作价值的一面呢。”
B“周报是对一周工作的总结和梳理。我们需要在周报上体现:1)本周工作的重点 2)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思路 3)下周的工作计划。”
你说完A,下属表示“好的,知道了我会重视的”,然后你俩的沟通就结束了。至于他的周报写的是不是符合你的预期,需要打一个大大的问号。
你说完B,就这么三条,把重视周报这样一个观念,翻译出了一个行动方法,而且这个行动方法是能落地的,是能透明化的去检查。辅导这一次,就能用很久。
写在最后
辅导的时候,建议避开人多、嘈杂的环境,创造一个独立免打扰的小世界。
比如:
- “我们到会议室,把这个问题单独讨论下”
- “你先把手上的事情放一下,我们利用5分钟的时间,我们来聊聊如何优化下”
- “今天工作完成后,我们专门花点时间,做个复盘”
这样方便辅导能够顺利展开,并且双方都能沉浸在这次谈话中,从而提高这次辅导成功的概率。
1.《如何管不干活的下属 如何对待不干活的下属?》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如何管不干活的下属 如何对待不干活的下属?》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32511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