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莉在英特尔的员工中算是名副其实的“老人儿”了,7年的资历使她亲历过英特尔许多大型教育项目,她常常开玩笑说自己是和英特尔一同成长起来的一代。果不其然,我们一发问,她的灵感火花就像开闸的水龙头不住地迸发出来,英特尔ISEF、求知计划……一件件一桩桩都信手拈来。在不断的头脑风暴中,我们也有幸和她一起体味激昂梦想与青春活力的多彩英特尔生活。
点亮群星闪耀的舞台
说起世界杯,相信大家都耳熟能详,而英特尔ISEF(英特尔国际科学与工程大赛)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等级最高,唯一面向9-12年级(初三至高三)学生的一项全球性科学竞赛,却素来享有青少年科学竞赛“世界杯”之美誉。参与ISEF项目,秦莉无时无刻不充满激情,由于每届都迎接一批国内顶尖的天才学生,秦莉常像参赛的孩子们一样热血沸腾,仿佛重又拾起当年衣袂飘飘的青春年华。她一直有种错觉,恍如自己很像老师,经过看似润物细无声的工作过程,尽可能激发出这些孩子们无限的创想,让他们的科技之梦能完美地呈现在全球性的大舞台,有更多中国的学生获奖者的名字被命名给小星星,永远翱翔在太空中。
ISEF是个造梦的工厂,其目标在于更多地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并培养他们对科学研究的浓厚兴趣,它给梦想一个舞台。许多少年轻的英才为ISEF无悔奋斗,成为其铁杆粉丝。无论是否得奖,所有突破层层选拔的参赛者都堪称精英。
2003年的ISEF让秦莉难以忘怀。由于非典的肆虐,中国的选手们未能参加ISEF,这让准备了数年的中学生和家长们倍感失望,他们难以接受官方代表团的答复。秦莉作为中国区大赛的组织者,毅然肩负起协调的工作。她的team就像“中国青少年教育机器”上飞快旋转的巨大齿轮,在危急时刻高速运转起来,一边想尽办法抚慰这些孩子,一边与大赛组织者协商让这些突围的孩子们延期参赛。几经周折,终于获准让03年由中国区选拔出的21名中学生全部顺延参加04年的比赛。
好事多磨, 04年的ISEF,年仅19岁来自上海的朱元晨一路过关斩将,摘取了大赛最高荣誉—— “英特尔基金青少年科学精英奖”,这一奖项全球每年仅三位得主,而且过去一直与在我国中学生无缘。
说起朱元晨,秦莉满是欣慰。早在2001年,第52届ISEF上,16岁的朱元晨就勇夺大赛桂冠。获奖以后,朱元晨收到了哈佛大学的录取通知书,但为了能继续参加ISEF的比赛(ISEF只限于对初三至高一的学生开放),朱元晨毅然放弃去哈佛大学报到。2004年的ISEF上,朱元晨除了拔得头筹,还同时获得了其他6个奖项,并带着ISEF最高奖金5万美元如愿走进哈佛大学。走下ISEF领奖台,朱元晨只说了一句话,却分量不轻:“做你想做的事情,享受你的研究过程,然后对研究结果感到自豪”。这句话一语道破了成功的真谛,让世人认识了一位天才少年平静的外表下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
ISEF是展示自我、点燃梦想火花的绝佳平台。2005年,ISEF工程类二等奖和两个单项奖的获得者杨歌也让秦莉印象深刻,她说杨歌自信达观、思维开。他曾经在公开场合放胆邀请一位女士说:“你愿意和我一起出席诺贝尔吗?”杨歌对科学有着无比的执着和自信,完全无视周围人的惊讶。如今她们已成为忘年交,秦莉说从杨歌的身上她学会了“不要太在乎结果,重在展示自己”的宝贵经验。ISEF鼓励多元化和创新的风气给孩子们提供了个性发展的空间,而这些孩子们鲜活的个性又给秦莉的工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青春活力。
因大赛而结识的很多大师、专家,也让秦莉学到了许多珍贵的品质。她犹记得在某次大赛的座谈会上一位学者的话:“科学家都是一些平凡人,那为什么科学家能取得成绩?是因为他们坚持做一件事情。如果人家做一个项目就换一个,而你多年坚持做一个,那么出成绩的概率肯定会比别人高很多。”
在秦莉和同事们不断的挑战和超越之下,ISEF大赛在不断创新,由开始的单纯发起与全程赞助、推出教师论坛、引进国外科学教育教材与教学工具,到后来的组织相关冬令营,英特尔一直为教育公益事业奔走。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们参与到科技创新活动中来,英特尔又将“创新学校”带到中国,并将于今年公布首批“创新学校”名录。英特尔期望通过表彰好的老师、好的学校,然后再将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其他学校,使ISEF激发创新、放飞梦想的精神内核能够从原来的个体延及更广阔的群体。
追逐梦想飞扬的年代
秦莉说,求知计划像我自己的孩子,有着某种特殊的维系令人一往情深,难以割舍。
2004年11月16日,求知计划由英特尔率先在中国正式启动,它旨在帮助青少年学习并掌握数字技能,提高思辨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针对农村学生、留守儿童和城市农民工子弟,让他们能具备21世纪知识经济社会所需的认知能力和数字技能,踏上信息时代的快车,与世界同步齐飞。
由于理念和方法的先进,计划实施后立即得到高度关注,并迅速突破了既定目标,覆盖面也从边远农村学校扩展到城市。现在甚至像北京十佳学校、中关村一小等名校也在其中,成功经验也被逐渐推广到包括中国在内的10数个国家。“迄今已经有100多万名青少年受益,在中国也有35万名青少年通过社区课外信息技术课程和相关的动手实践机会,拓展思维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7年时光,秦莉看着求知计划从成长、成熟到实现跨越性的发展,这段岁月注定在她的人生轨迹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秦莉和我们分享了求知计划摸索中的些许感动。家庭贫困的王玉春小朋友非常渴望学电脑,幸运的是,他的父亲偶然在报纸上看到了英特尔求知计划的免费培训,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小玉春报了名,结果小玉春不但圆了自己的电脑梦,而且还见到了英特尔前董事长克瑞格·贝瑞特。他激动地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求知计划不仅让我掌握了电脑知识,更让我增强了自信心,我要努力学习,去改变命运。”王玉春发自内心的表达道出了许多孩子的心声,这篇文章也被破例收入名家荟萃的《中国科协50周年纪念文集》。
诉说着求知计划由策划到实施到全球推广的经历,谈及科协朋友们的高度评价、老师们的感谢、孩子们的笑颜,许多画面似乎又一幕幕浮现在秦莉的眼前。直到现在,仍然有许多英特尔员工自发地参与到求知计划的志愿者行列中。在没有强制要求的情况下,看到同事们倾注了如此的心血,坚持到偏远的打工子弟学校付出自己的时间、物质和爱心,看到他们对求知计划的支持,秦莉说不出地自豪和感动。
难忘激情燃烧的岁月
在访谈中,秦莉多次表示庆幸,因为源自于英特尔的人文关怀已经不知不觉融入到她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令她的生活多彩而激情,这份情结深入骨髓、不可离弃。
还记得有一年冬天北京出奇的寒冷,入冬就下了一场大雪,严重影响了员工上下班,身为英特尔中国执行董事的戈峻马上向公司请示,让大家在家办公。每每想起领导能为自己“伸张正义”,能设身处地地为员工考虑,秦莉就坚信自己在初入职场时,做了绝对正确的选择。其实,这种对员工细致入微的关爱在英特尔时时处处可见。
说到英特尔员工对生活的热爱,秦莉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这个圈子里时时刻刻充满了温情和欢声笑语——做政府公关的刘波写的一手好文诗,在茶余饭后,还能以诗歌荡涤人们忙碌的心,在圈子里传为佳话;大佬戈峻不仅文采出众,书法更是堪称一绝,令人佩服;Annie,画画很好,中秋节时的一幅工笔花鸟栩栩如生,惊艳全场……在各种社会活动中,也处处“潜伏”着英特尔员工的身影,闪现着多姿多彩的夺目光芒。
绚丽多彩的社会生活和五花八门的兴趣爱好折射出英特尔人丰富而个性的生活方式,流露出他们对生活的深深眷恋,也许,这正是他们时刻充满了创造力与幸福感的原因。
英特尔与你在一起,记录在华25年的成长密码
1.《朱元晨 秦莉:造梦工厂里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朱元晨 秦莉:造梦工厂里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73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