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微信公众号环球科学ScientificAmerican授权转载。
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花落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Tomas Lindahl)、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和土耳其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Aziz Sancar),表彰他们在分子层面上解释了细胞如何修复DNA并保护遗传信息。他们的工作为我们提供了对活细胞机能的基本认
/3
|
分享到 摄影师捕捉翠鸟入水捕食倩影
科技界大佬们的古怪投资项目 锤子新品“坚果U1”提前曝光
每天人体受到的紫外线辐射、自由基和其他致癌物质都会对我们的DNA造成损伤,但哪怕没有这些外来因素的侵袭,DNA分子自身也是不稳定的。细胞的基因组每天都会产生数千处自发变化。不仅如此,细胞分裂时DNA的复制也会产生错误,而每天人体里这样的过程都会发生几百万次。
为什么经历如此动荡的DNA不会在人体内产生乱七八糟的化学现象呢?这是因为一系列分子系统能够时刻监视并修复着DNA。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正是颁给了在分子层面上研究这种DNA修复机制的三位学家。
20世纪70年代早期,科学界一直认为DNA是极其稳定的分子,但瑞典科学家托马斯·林达尔发现DNA是会随着时间发生改变的,而如果这种改变不被修复,地球上所有的生物都不会存在了。他因而发现了DNA的碱基切除修复(base excision repair)机制,这种机制得以防止DNA土崩瓦解。
土耳其科学家阿齐兹·桑贾尔发现了核苷酸切除修复(nucleotide excision repair)机制,该机制帮助细胞修复紫外线对DNA产生的影响。有些人的该机制有天生缺陷,因此一旦暴露在阳光下就会得皮肤癌。核苷酸切除修复机制还可以用来纠正由其他诱变因素带来的缺陷。
美国科学家保罗·莫德里奇发现了细胞纠正DNA复制过程中发生的错误的机制。这种机制称为“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它可以将DNA复制过程中的出错频率减少到千分之一。在错配修复机制上有先天缺陷会导致一种遗传性的结肠癌。
今年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为人类提供了对活细胞机能的基本认识,也为新的癌症治疗方法打开了道路。(翻译:丁家琦)
1.《dna突变 没有DNA修复机制人类每天要突变百万次?》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dna突变 没有DNA修复机制人类每天要突变百万次?》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843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