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智能的本质是什么?如果明白了这一本质,我们能否创造出拥有情感的机器或生物?早在数百年前,现代哲学之父笛卡儿、演化论之父达尔文等大师就从不同的角度在探讨这一揭秘人性的终极问题,直到图灵测试的提出,这个难题终于透射出金色的曙光。本文摘编自马文·明斯基的《情感机器》。
笛卡儿:机器永远无法拥有智能
人类习惯依靠机器来完成工作,这是因为机器变得日益强大和快速,但在第一台计算机出现之前,人们很难想象机器能同时完成多项工作,或许这就是笛卡儿进而推测计算机永远也不能像人类一样智能的原因。
早期,人类和其他动物的能力之间似乎有着不可逾越的鸿沟,因此,在《人类的演化》一书中,达尔文观察到:“许多作者坚持认为,人类和其他低等动物之间不可逾越的差别是人类具有思维能力。”但达尔文也同时指出这种差别只在程度上略有不同。
达尔文:个体智力都会从愚笨逐渐演化到优秀
达尔文后来观察到,“每个物种的个体智力都会从愚笨逐渐演化到优秀”,即使最高级的人类思维也本应从这个过程发展而来,因为在这一点上并没有任何难以逾越的障碍。
然而,我们仍然想要细致地了解动物思维转换到人类思维过程中的先后顺序。事实上,仍然有人坚持认为这些变化太过复杂,不能被小而有用的变体所发现。
图灵:精致的算法可以还原人类智能
但持有怀疑态度的人根本就不了解以下这个惊人却简单的事实:想极大地提高计算机的能力,只需几个简单而结构性的变化即可。直到1936年,当图灵发明了制造“通用”计算机的方法时,人们才发现这个事实。“通用”计算机,换句话说,就是一台能够独立完成其他所有计算机可能完成的工作的计算机。
具体地说,图灵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制造出可以描述其他机器行为的机器,之后机器会把描述当作指令,完成一些其他机器能够完成的任务。同样道理,我们也可以让这台机器记忆其他机器的指令,通过在指令之间来回转换,同一台机器会逐渐学会如何完成其他机器需要完成的任务。
也就是说,图灵向我们展示了一台“通用机”如何使用多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如今,所有的现代计算机都在使用这个方法来存储对其他机器的描述(事实上,这也是所谓的“计算机程序”)。它正是能让我们使用同一台计算机来安排约会、编辑文本或向朋友们发送消息的原因。另外,一旦这些指令被存储在计算机内,我们便可以编写出让其他程序发生变化的程序,计算机从而可以使用这些程序来扩展自己的能力,这说明笛卡儿观察到的局限性并不是机器本身固有的,而是由人类制造或编程的落后方式所导致的。现代机器出现之前,以前的机器只能胜任一种任务,然而人类却不同,因为其一旦陷入困境,便会想出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
但许多思想家坚持认为,机器永远不能完成一些壮举,如建构理论和编写交响乐,他们也经常会把这样的壮举归功于费解的“才能”或“天赋”。但一旦我们认识到人类智能来源于多种思维方式这个事实,这些能力将不再如此神秘。
1.《情感机器人 机器人到底会不会有情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情感机器人 机器人到底会不会有情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85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