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勤益:尊敬的领导、各位嘉宾,今天很荣幸向各位介绍一下全世界平板显示市场和技术趋势。今天整个报告主题基本上会特别针对全世界平板显示市场和技术做一个介绍。Displaysearch做得是全世界平板显示市场调研,我们会做一些调查报告。现在平板显示领域所有资料基本上是由Displaysearch所制作。我们在中国大陆有两个基地,一个是深圳、一个是上海。
整个平板显示最诱人的地方是它是由一个完全由上游到下游结构非常完整的产业,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技术、产业。我们调研的时候都采用供应链的观点去看整个平板显示的产业,从最左边的设备、材料一直到面板、代工厂商、OEM厂商、品牌厂商、销售渠道,整串串起来都属于平板显示产业的一部分。我们分析过程中会针对整段分析。
首先会看全世界市场,接下来会针对不同的平板显示技术,包括LCD、OLED、PDP等等专门介绍市场状况。然后我会提出在国内比较少提到的我们调研里面所看到的TFTLCD产业有六个主要发展趋势,这六个主要发展趋势会深深地影响到全世界,包括中国厂商在TFTLCD市场的一些动作。最后在海峡两岸平板显示的合作我个人也会提出一些看法。
首先看我们平板显示的产值,2008年整个平板显示器产值是1270亿,从1998-2015将近25年里,经过了刚开始的启蒙期,然后非常强劲的成长,然后到稳健成长。虽然数量上还会继续成长,但是因为价格的关系,事实上整个产值会渐渐迈向成熟。在产值迈向成熟的同时,到底未来十年要怎么样驱动这个市场再度成长。我们这里提出了一些想法。包括大尺寸,前一阵子我们刚公布了,现在大家最喜欢摆在客厅的已经不是32寸、42寸,现在美国人如果买得起的话,是50寸以上,甚至到55寸,所以大尺寸是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提升产业产值的方向。然后在中小尺寸部分我们也看到很多新的应用,中小尺寸面板几乎每一年都有一个新的应用,包括目前最流行的mini笔记本,在智能手机也有很多新的应用被发展出来。
我们所提出来一个比较新的观点,事实上很多人还是用比较传统的CRT观点去看液晶电视,事实上你可以把液晶电视摆在每一个房间。这里我们整出8个C:产能、设计、不同显示技术之间的竞争、面板演进、消费者的喜好,在美国、日本已经完全看不到CRT在货架上,整个平板演进状况让消费者没有其他选择。最后一个是商用市场,商用市场很快在转向平板,尤其是公共资讯显示行业,以前都是印刷,现在渐渐转向平板。最后一个它的价位到达了大部分消费者都可以到的程度,这样整个市场成长动能就会体现出来。
未来十年,平板显示器成长从不同成长角度看,包括产值成长、数量成长,包括LCDTV,包括数码像框,包括笔记本等等。当然有一些已经非常成熟了,LCD显示器,现在全世界100台显示器已经有98台是LCD,渗透率已经接近100%。相对它的成长就会比较平缓下来。
另外我们看不同的显示技术在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比如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以台湾跟韩国来讲是同时在大尺寸和中小尺寸的TFTLCD会有非常积极的作为,台湾完全没有PDP,而中国大陆是PDP明日之星,韩国的PDP慢慢缩小到只剩2家甚至1家,日本的PDP几乎已经完全撤退,只剩下1家,整个PDP演进已经渐渐往中国大陆。而OLED这边,中国这边量产状况还不明朗,很希望有这方面实际的量产出来。而在台湾部分,OLED也是大部分厂商都处于撤退的状况。日本跟韩国在OLED还有很多研发方面的作为。最后一个是FLexible Display,很多人把它认为是下一代显示技术,所以在日本、台湾都有很积极的研发行为。
看一下不同显示技术发展的状况。首先是TFT-LCD,如果我们看各种应用,包括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显示器、电视机。很多平板显示器应用几乎都是以TFT-LCD为主。在今年来讲,全世界的电视第一次会由LCD超过一半,这是今年55%的比率。CRT会缩小39%,PDP维持在6%左右。以手机来讲,TFT-LCD大概占7成。面板厂商彼此之间不仅有竞争的关系而已,过去这十年,不管台湾、日本、韩国、中国大陆,包括引对,面板之间发生了许多错综复杂关系,因为这是一个高投入、风险非常大的关系。过去几年发展了三种关系,第一个是互相投资,甚至共同投资盖一座新厂,第二个是互相供应面板,比如我有做37寸,你没有,我供应给你。第三个关系,互相做结盟的动作,包括生意上的结盟,也包括技术上的共同开发。在面板行业,我们常常讲到你的竞争者很有可能同时是你的供应商、客户。在半导体芯片我们并没有看到这种方式,大部分是直接购并。
这是我们对于大尺寸,即10寸以上TFT-LCD面板在未来这几年的预测。未来这几年我们看到的数字基本上成长的动力大家可以解释LCDTV成长还会继续持续,虽然有短暂的跌价现象,但是长远来看,观察过去这十年液晶循环,每一次跌价都是为了下一次需求爆发性成长做准备。所以我们对于液晶电视的未来还是相当有信心。第二点非常重要的是笔记本电脑的成长高于LCD显示器的成长,这跟国内三家面板厂商很积极的把产品组合从LCD显示器转向笔记本是刚好吻合的。全世界笔记本成长是高于LCD显示器。LCD显示器它的渗透率已经接近100%,是属于比较成熟的阶段。
LCD跟PDP的竞争还是非常激烈。待会儿我显示一个数据给各位报告。从产品观点,LCD亮度比较高,亮黄的时候对比也比较好。PDP并没有视角问题、响应速度问题,却有烧结的问题,各有各的特色。但是PDP厂商并没有退出市场,而是进行集中化。这里所列出的我们把所有PDP厂家目前发展状况进行了一个总结,日本只剩下松下一家,其他厂家都已经退出了。但是松下在PDP的资源非常庞大,目前产能几乎占了所有PDP产能的一半左右。韩国是两家,三星、LG,这两家在产品组合上、技术演进上有非常快速的演进成果。在我们国内来讲,就是以长虹集团这边开始,目前渐渐要进入量产阶段。PDP跟LCD竞争基本上在40-50寸等级,今年开始有一个非常奇特的现象,就是40寸以上跟50寸以上的液晶它的销售,尤其在北美市场它的销售面临一个停滞状况。为什么如此?是因为PDP的价格竞争非常积极。过去这几年发展,从2006年到今年,在40寸等级,当LCD成长的时候,PDP就是一个衰退的状况,它是一个取代效应。50寸等级也是如此,背投几乎完成从这个市场中消失。但是从2008年开始,尤其是2008年第一季度跟第二季度,PDP跟LCD比重在40寸等级跟50等级比重却渐渐维持到一致,换言之,液晶好像没有办法持续的从PDP这边再拿走市场份额。这个部分跟PDP市场积极地作为有很大关系,尤其是价格。这边是列出了上个月9月份北美市场实际销售价格,你们可以看到同样40寸、42寸PDP,美金是900元,LCD是1200元以上。造成PDP在北美市场销售非常好。这也牵扯到整个液晶工艺关系,也渐渐造成LCD面板产能下降的情况。这是我们看到的50寸等级,不同的解析度,LCD跟PDP面板价格状况,最上面的是LCD,下面两个分别是PDP,过去这几个月跟未来几个月它的价格区间渐渐缩小。这是我们对未来的预测。
的确目前,现在LCD产业面临一个供过于求的的状况。上一次是在2007年第一季度。我们预计在未来这两个季度这个状况都不会缓和下来,因为大经济不景气的情况,整个需求,尤其是全世界需求是有一个和缓现象,甚至有些地方是有衰退现象。但是另外一个部分,目前的价格,不管是面板价格还是整机价格对终端消费者都非常有竞争力。所以我们预计那个需求的动能是非常具有爆发性。所以我们积极预测整个市场状况会从2009年的下半年开始作为一个扭转的现象,甚至2009年第三季会面临缺货现象。当我们看每个季度的成长的时候,2009年下半年是一个很强劲的成长,包括大尺寸、包括数量。希望这个部分能够带给整个液晶产业一个新的循环。就像我给各位报告的,每一次的降价都为下一次的增长做准备。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OLED,OLED跟TFT-LCD做一个比较的话,事实上它的厂商还是比较是少的状况。2015年产值会到50亿状况。两个产品比较,从供应商、技术成熟度、应用、产能分别做了一个分析,简单来说,OLED要跟LCD竞争还有很长一段路,但是这是不是代表OLED就没有希望了?事实上我们觉得OLED最重要是要找出自己的路。因为TFT-LCD发展跟成本降低非常快。以四代线来讲,TFT-LCD下一代线是10代,夏普明年4月就开始投入。而OLED要到明年第三季度索尼才会正式投产OLED五代线,可以看到这中间产能差距。OLED要发展,最重要是不应该跟TFT-LCD做竞争,而是应该找出自己的道路。OLED事实上是我们看到最环保的显示器,没有光学膜,它的省电效果远远大于TFT-LCD,所以OLED是最环保的显示器,事实上也是大家提到的梦幻显示器,不过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生产良率的问题。
接下来我们看一下所看到的6个主要的我们认为会影响未来几年TFT-LCD的趋势。首先我们看到整个供应链的环节利润分配的不平均。我们去看到这边的数字是什么?这边的注资是获利。以去年年底为止,整个产业供应链获利率,不同厂家从上游到最下游,获利率出现一个不平均的状况。以面板厂家来讲,大概介于10-20%左右。这是截止于今年第二季度为止。而做上游少数光学材料获利能力是比较高,做下游品牌的获利能力却不一定比较高。国内做品牌的厂家对这方面有一个积极的认识。这个问题也造成了在今年6月份面板开始定价的时候,跌价的速度远远快于过去这几波循环,因为是一个不平均状况,所以下游遇到供过于求的时候,有机会砍面板价的时候,它不会留情。今年看上去的现象是一个月接近20-30元美金的跌幅。由这个角度就可以显示为什么今年面板的叠加速度远远快于这几波的循环。第二,越来越多面板厂商开始分散它的风险,他把模板的一部分分割出来给下游厂家。以我们国内电视厂家来讲,跟面板厂家合作,这部分状况是最多的。这也代表了整个产业不仅面本厂商彼此之间做合作,上下游之间也渐渐地在做这方面资源的整合。这对国内厂家来讲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机会。第三个趋势,以前大家都有一个固定想法,盖更大的厂就是为了生产更大的面板,盖了7代线就是为了42寸,盖了10代线就是为了55寸、65寸等等。事实上并不是如此,台湾前五大生产厂家,以大尺寸玻璃基板生产比较小尺寸的LCD这个部分也渐渐成为一个主流。对4代线比较小的厂家有比较大的压力。37寸跟你用6、7、8代生产线生产的成本就不一样,越多切割数就代表越大的成本竞争效益。这也代表了未来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也值得我们去观察。第四个趋势,在今年下半年我们看到很明显的因为供过于求,因为价格快速跌价的关系,首先台湾的投资角度很明显的慢了下来,韩国也重新调整投资脚步,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看到中国大陆这边面板厂家的投入渐渐转成了积极。我们看到了渐渐在2、3年内,我们国内就会出现了6代线、甚至不久的未来还出现7.5代线、甚至以三星、夏普、LG等等都认真检讨在国内生产前段工程。这个也会深深影响到未来整个TFT-LCD产业环节,尤其当台湾跟韩国在投资的脚步,因为供过于求而慢下来后,我们国内更转向积极的做法。这也牵动了未来十年TFT-LCD的竞争,所以先跑的不一定赢。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以电视整机品牌占有率来讲,我们看到了一个3S现象。什么是3S?三星、索尼、夏普。2006年这三家公司占LCD份额是这样,2008年已经快接近一半,到2009年这三个S占全世界液晶电视就是一半以上。占一半以上份额就代表非常大的决策权以及面板采购权利,这对其他面板厂家包括我们国内的渐渐会形成威胁。事实上对于面板厂家也是一个威胁。随着LCDTV变成整个产业主角,如果你去看前六大面板厂家液晶电视的面板销售金额全占50%以上,换言之,液晶电视任何市场行为都决定了这几家面板厂家的占领,渐渐以这3S形成三个集团,索尼、三星、夏普。日本的东芝、欧洲的飞利浦都把夏普当成主要供应屏的厂家,而三星有自己的供应,而索尼同时投资夏普和、三星,以这三个S为基础做一个展开,包括彼此投资甚至彼此竞争。这三个之外的独立的面板生产厂家就面临一些压力,因为对他们三家来讲,他们面板采购量非常大,但是另外一部分他们又必须向外买面板,你向外买面板的时候,你面临他永远手有自己的筹募,这对其他厂家造成比较大的竞争压力,尤其是台湾的,这个部分也刺激我个人最后做一些思考。
第六,以产能扩张来讲,这是2000-2010产能扩张情况。2010年三星已经拉开了跟其他屏的厂家差距,2010年占全世界屏的产能22%左右,而这里面非常重要的关键在这里,2007年的时候,你可以看到原本三星的市场份额跟友达、LG几乎是接近状况,甚至过去十年彼此互相竞争,但是为什么在2007年有这样大的变化,三星一如反顾的竞争、持续的投资把这个空间拉开,最重要的是索尼,索尼和三星合作,共同盖第二代八代线,这方面的差距就被拉开了。2010年的时候如果以产能做区分的话,就会分成四个集团,三星、友达、奇美是一个集团,夏普自己一个集团,另外其他厂家都不能超过5%。换言之,整个市场进入障碍越来越高。当然我们还没有把国内六代线列入计算,如果列入计算的话,可能状况又不同了。
最后我提出一些个人想法,我个人认为目前台湾TFT-LCD跟中国大陆的电视制造厂家都面临比较大的危机。目前屏的制造最大的是台湾厂家,占市场的40%,但是就是我刚才提到的3S现象,韩国、日本的竞争者,这个竞争者不仅仅是电视整机,也包括面板,对于台湾、中国大陆厂家造成了比较大的压力。尤其是三星、LG正在不断扩大产能,从2006年到2008、2010年,它不断扩大市场份额。甚至夏普也是如此,他只做LCDTV而已,但是面板份额不断提高。这对于台湾生产厂家造成很大的压力。比如你是友达,你卖给三星,但是三星有自己的厂,这变成竞争压力非常大。另外一个部分是品牌部分,三星今年会做到2200万,国内生产厂家有些超过了500万,有些还没有超过,这中间差距就有一个很大的价格决策差距。这是国内市场,这是我们调研的资料,外国的品牌,尤其是3S他们的市场份额一直在提高。这也给我们一个未来思考方向,如何去面对,讲句不客气的,台湾跟中国大陆面临的是一样的敌人,如果未来能够通过合作的方式,面板生产来自台湾,而市场在中国大陆,如果让这个部分有更强的合作,我觉得才是未来海峡两岸平板显示产业和电视机产业重要的发展方向,我今天跟各位分享到这里,谢谢!
1.《displaysearch Displaysearch谢勤益:平板显示是一个完整产业》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displaysearch Displaysearch谢勤益:平板显示是一个完整产业》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489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