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校毕业生预计达到834万人,创历史新高。虽然“最艰难的就业季”会像往年一样出现在新闻头条,但2017年开始的“抢人大战”也给了毕业生更多的选择。2019年上半年,二线城市再次突破下限。杭州最新政策是“大专学历,35岁以下,在杭州工作,交社保,可以直接落户。
抢人,抢年轻人,抢毕业大学生,送钱送户口,甚至送房子,就是为了留人!近日,山东省地方求职网站齐鲁人才网对2019年5万名高校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当前毕业生流向。结果显示,山东省16个城市毕业生平均保留率仅为20%以上,长三角和京津冀两大城市群抽走了山东省7名人才。长三角城市为什么要争夺山东?他们为了什么人才而战?
山东16个城市的毕业生平均留存率只有20%以上
从山东2019届毕业生向外流动来看,京津冀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成为主要流动区域,反映了山东毕业生就近流动的趋势。
从区域流动比例可以看出,北京吸附能力最强,为21.48%,但流向上海和广东的毕业生人数有所减少。相反,山东毕业生在江浙省的吸纳能力却逐年上升,尤其是江苏已经超过上海,位居第二。
从城市群来看,长三角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的吸附能力无疑更强,占38.58%,超过了京津冀城市群的32.54%。以上两个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的吸纳已经占到总流出的70%。
“逃离北上广”正在成为现实。目前,只有41.09%的山东毕业生选择在北上广工作,去年为56.7%。与此同时,生活成本较低、日常生活节奏较慢、就业机会较多的新一线城市也成为大学毕业生眼中的热点。因此,杭州、南京等新兴一线城市正在迅速吸引人才。
根据最新的高校毕业生调查,新增一线城市比例(包括杭州、成都、武汉、南京等。)已经基本和一线城市持平,达到33.1%(一线城市33.5%)。
毕业生外流的“最大诱惑”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山东遭受产业结构损失?
通过调查数据分析,山东外流毕业生从事最多的行业是互联网/电子商务行业,占17.8%;金融业的比重也比较高,占14.6%;此外,教育/培训、房地产开发、贸易/进出口行业所占比重也比较高,都在5%以上。总的来说,第三产业的相关产业已经成为外来毕业生就业的首选。
山东城市有足够的行业吸引毕业生吗?
青岛是山东新一线城市财经学院列出的15个新一线城市中唯一的一个。虽然有国家(青岛)通信产业园、青岛软件科技城、西海岸软件与服务外包产业园三个新一代信息产业园,但青岛的产业结构如何?
这是青岛市2017年重点行业GDP。可以看出,工业在这个城市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2018年,青岛汽车产业年收入首次突破千亿元,成为青岛增长最快的支柱产业。一汽大众华东基地项目的完成贡献了近1万个就业岗位。
再对比一下杭州。
这是2017年杭州三大产业占GDP比重的图表。第三产业是杭州的主导产业,主要由信息服务、文化创意、金融服务、旅游休闲和电子商务组成。
青岛在努力培育新动能的同时,本质上还是一个以工业、装备制造、家电制造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对于毕业生来说,这些行业远不如互联网和金融行业有吸引力。杭州这个新一线城市,凭借互联网行业,吸引了不少毕业生。
山东省一直以来都有广阔的人才接受世界,但这种制造业导向的产业结构却让山东在当前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天然的劣势。
4月25日晚,在青岛“双招双引”进攻作战计划答辩会上,我专门回答了“为什么大学生不愿意来青岛工作”,相关问题毫不留情,暴露了青岛在吸引人才上的“伤疤”-
图片来源于青岛本地政治微信公众号“慧兰听涛”
在青岛“双招双引”进攻作战计划答辩会上,青岛市委书记王清宪现场监督战斗,主要答辩人是青岛市委常委、副市长薛庆国;副被调查者为青岛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吴学新、青岛市商务局局长赵世瑜、青岛市发改委副主任、新老动能转化重大项目推进办公室常务副主任张旭东。
从青岛“双招双引”的14个重点培养方向可以看出,青岛要重点培养的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多是技术密集型产业,急需高端数字人才和科技人才。
以上14个方向指出了青岛“抓人”的冷态度——针对高端人才。近日,青岛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发布了1700多个关于青岛市高层次人才需求的公告,年薪百万,其中博士及以上职称岗位1300多个,硕士及以上学历岗位1600多个,涉及信息软件、海洋科学、生物医学、电子技术、节能环保、新能源和新材料、医疗保健、文化创意、现代金融、高等教育等领域。其中青岛海信日立空的变频驱动工程师、电控硬件工程师、制冷系统工程师等职位,以及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的临床医学职位,都给了百万年薪,提供了专家公寓。
这七张图告诉你长三角在和山东竞争什么
“山东留不住毕业生”问题的背后,是高端人才的极度短缺。随着区域竞争日益激烈,山东省两大核心城市庆忌在培育新产业时暴露出的更多“供需错位”问题背后,面临着与长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争夺高端人才的局面。
本文开头的数据分析表明,长三角城市群对山东毕业生的吸附最强。那么,在人才方面,长三角和山东在争夺什么呢?
2018年10月,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互联网发展与治理研究中心、上海科技政策研究所、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发布的《长三角数字经济与人才发展研究报告》更为详细地向我们展示了人才的激烈竞争。我们从以下几个图具体分析一下。
图1:这个数字说明制造业仍然是全国最大的吸纳就业行业。
图2:此图显示制造业在长三角的产业地位。
图三:长三角有哪些城市在和山东争夺制造业人才,一目了然。所以,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苏州,中国第一个地级市,是个正经的工业城市!
图4:从经济总量来看,中国在GDP排名中位列前28位的地级市,江苏、浙江、山东占大多数。在人才竞争中,经济实力无疑是最大的后盾。
那么,这些城市的工资水平如何呢?看看宁波,它在图3中排名第六,来自薪资网络的统计显示-
薪资水平无疑是吸引毕业生留下来的重要因素。根据齐鲁人才网的数据,图5显示了山东省16个城市2019届毕业生的薪资情况
目前山东省16个城市毕业生工资都在4500元以上,其中青岛工资最高5442元,济南排名第二,5358元;此外,临沂、潍坊、聊城工资都在5000元以上。其他城市工资水平维持在4800元左右。与国内其他省份的数据相比,毕业生平均工资在6000元左右。
全国信息产业人才短缺。从图6可以看出,南京、杭州、上海对信息产业人才的需求最大。
图7为长三角高层次人才和数字人才分布情况,ICT行业和制造业排名前两位。这也从侧面说明,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因为高端人才和数字化人才的汇聚,已经走到了全国的前列。Inspur,海尔,海信,柴蔚,中国重型卡车,你知道谁在抢你吗?
中国谁在收获“工程师红利”?华为是山东毕业生最青睐的企业
上图是齐鲁人才网青睐的山东毕业生排名,华为公司以16.23%的青睐排名第一。
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技术公司,华为的营业收入在“中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排名第一。随着5G时代的到来,公司发展前景无限;其次,福利待遇也是毕业生青睐的重要因素。据统计,华为员工平均年薪约70万元。所以,一些山东毕业生表示,进入华为,成为其中一员,是他们毕生的梦想。
华为是收获中国“工程师红利”的最大赢家。
中国的科技创新现在正进入“工程师红利”时代。数据显示,在过去的10年里,中国培养了7000万大学生和500万研究生。仅2017年一年,全国本科毕业生约800万人,研究生约58万人。这个群体是中国“工程师奖金”的主要来源。
而像华为这样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公司,成为了收获“工程师红利”的最大赢家。据齐鲁人才网统计,截至2019年6月,华为在中国举办了50场校园展示,其中山东4场,山东大学2场,中国海洋大学1场,烟台大学1场。
此外,阿里巴巴、招商银行、国家电网、中建等诸多国家前缀,大型民营企业也是毕业生青睐的热点。山东本土企业处于劣势,只有海尔、Inspur和中国重型卡车上榜,排名较低。
以山东大学为例,2018年,华为、小米、阿里巴巴等企业从山东大学招聘数百人,招聘岗位以R&D为主,包括操作系统、算法、芯片设计、云计算开发、大数据开发等。这些人才也是Inspur等本土企业极其需要的。
为什么毕业生对这些本地知名甚至龙头企业不感兴趣?据调查,很多毕业生表示不了解、不了解企业。
因此,海信招聘年薪百万的变频驱动工程师和电控硬件工程师,Inspur招聘云计算和大数据开发人才,面临与华为等技术巨头和苏锡常高端制造企业同台竞争的局面。
送钱?送餐?发账号?城市应该吸引和保留什么
一波人才政策带来了城市发展的关键命题。城市靠什么吸引人才?留住人才靠什么?“给户口,给钱,甚至给房子”成了人才政策的“标准”,但这就是人才真正需要的吗?
齐鲁人才网调查显示,户口不是毕业生关注的重点。29.8%的毕业生重视发展空;22.4%的毕业生对工资水平感兴趣;16.9%的毕业生关注当地经济水平和配套资源;只有8.8%的毕业生关心自己能否落户。换句话说,相对于一个有优惠政策的城市,毕业生更愿意选择一个配套完善,更有发展潜力的城市。
这意味着各地在引进人才时不能只谈户口和政策。虽然有一定效果,但长期吸引力不大。想要真正留住人才,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持续成长发展的环境,比承诺优惠条件更重要。
1.《山东毕业生 山东为何留不住毕业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山东毕业生 山东为何留不住毕业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652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