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食药监管体制的改革,贯穿了最近20年——从1998年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成立,2003年国家药监局加挂“食品”二字,到2008年将其划归原卫生部,到2010年国务院食安办成立,再至2013年组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中国的食药监管体制曲折行进。
各种迹象表明,2018年,顶层的食药监管体制或将迎来新一轮改革。食药监总局将继续单列、拆分还是被撤并,各种猜测纷至沓来。
先是从工商系统内部传来一个流传甚广的说法,“国务院将整合工商、质监、食药部门的职能,设立一个类似市场监管总局的机构。”而在食药系统,“三局合一”的消息也开始传播,但“版本”略有不同——药品、医疗器械部分将划归国家卫计委管理,食品纳入大市场监管。对此,卫生系统的人员表示认可,“医药本来就不分家”。
和以前的改革前夕相比,这次调整显得尤为低调。“1月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后,改革方案可能会趋于明朗。”一位国家食药监总局人士私下和南方周末记者说。
-01-机构调整现端倪
种种迹象表明,将药品和食品拆分到不同部门的传闻,或许并非捕风捉影。
最早是一系列的人事变动,这被外界视为机构撤并的信号。2017年3月和5月,两位分管食品工作的副局长——郭文奇和滕佳材先后被免去国家食药监总局副局长职务,调任他职,两位副局长位置足足空缺了三个月。
同年9月,长期在科技系统的官员尚勇调任食药监总局副局长。值得注意的是,尚勇此前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是食药监总局唯一的“正部级”副局长,比其余副局长“官高半级”。
在中国现实政治生态下,领导级别决定协调能力,“高配”具有一定效果。综观历史,“正部级副部长”多的单位,大多都是“强势单位”。
一位长期研究政府监管的学者提醒南方周末记者,“工商、质检、食药的几个局长中,只有食药监总局局长是中央委员。”
但2017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工商总局复函,同意建立由工商总局牵头的市场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共由35个国务院部门组成,召集人为工商总局,国家发改委、商务部、质检总局为副召集人。
复函挂在国务院官网上,当时就引发了诸多猜测——工商总局盘子大,做召集人不难理解,但在全国大面积“三合一”的形势下,食药监总局却未跻身副召集人行列。多位受访者表示,这样的安排很容易让人产生“食药监总局将被撤并”的联想。
多位省级食药监局领导向南方周末记者透露,2017年十九大前,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曾前往多个省份进行调研,还专门去了工商、质检和食药部门。
“说明十九大之后可能有变动,不然没必要单独来找你。”一位省级食药监局领导分析。
1.《工商质检体制改革 2018大部制改革最新消息:食药监管体制将迎新一轮改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工商质检体制改革 2018大部制改革最新消息:食药监管体制将迎新一轮改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7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