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陕西和甘肃同属秦国,一方水土养育一方,同时孕育了一方的民俗文化。苍茫的黄土高坡,漫长的无遮蔽的平原,造就了秦人的坦诚与倔强。在日复一日的漫长岁月里,面对黄土背对天空的秦人,总是习惯于在汗流浃背的农活后,大喊几句秦腔。
著名的摇滚歌手郑钧也是陕西人,他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在全中国,没有哪个地方的音乐像陕西的秦腔一样,直接、豪放、苍凉、呐喊,其他地方的音乐都比较含蓄”。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古诗词中的秦腔和现代摇滚乐很像。一大批新生代摇滚乐手在陕西破土而出,秦腔由此被誉为“摇滚之祖”。作为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秦腔艺术的历史地位值得肯定。然而,随着现代的发展,秦腔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正面临着一定的发展困难和障碍。
耿毅将根据秦腔的发展历史和改革创新进行简要分析。
在中国,戏曲一般以地名命名,如京剧、豫剧、徽剧等。秦腔也不例外。到目前为止,秦腔已经成为现存最古老、规模最大的剧种,因此被誉为“百戏之祖”。那么秦腔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
本文简单总结为一句话:“形成于唐代,完成于元代,成熟于明代,兴盛于清代,几经变迁,是大观”。
(1)秦腔的起源
今天,秦腔的起源也是一个谜,但我们知道的是,它开始兴起于中国西北。秦腔作为百戏之祖,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三五百篇,孔子皆弦歌之。”秦人和秦乐、秦声一起唱《诗经》中的“秦风”,这是秦腔最早的起源。在中国古代,陕西和甘肃同属秦,所以被称为“秦腔”。然而,秦腔形成于先秦的理论是不够的。历史学家没有发现任何实质性的证据,但有直接证据表明秦腔形成于唐代。
据传说,在唐朝,唐玄宗李隆基建立了一个梨园来唱宫廷音乐和民歌。在梨园里,有一位名叫李龟年的音乐家。他的《破阵乐》被称为戏,简称“秦戏”。这可能是最早的秦腔音乐。宋词发展到宋代,对秦腔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秦腔的内容也日趋完善。
②秦腔的完整与成熟
秦腔是一种古老的戏剧,因为当时用枣梆子作为打击乐器,所以也叫梆子戏。再者,梆子拍手时发出“梦幻”的声音,故又俗称“明子明”。
清人李调元《雨村剧话》云:"俗传钱氏缀百裘外集,有秦腔。始于陕西,以梆为板,月琴应之,亦有紧慢,俗呼梆子腔,蜀谓之乱弹。"“随机戏”一词在中国戏曲中有许多含义。昆曲、高腔之外的一些剧种被称为“随机戏”,京剧一度被称为“随机戏”,但更多的是作为梆子戏的总称,以秦腔为主。
秦腔发展到明清时期已经逐渐完成。明朝万历年间,秦腔并不局限于在某一地区演出,而是在全国各地都有反映,在中国大地上唱响。
阿清朝人陆慈云在《袁媛传》中这样描述:“李自成进京时,叫陈圆圆唱歌,不习惯听吴歌。他命令群记唱《西调》,他带着阮正和琥珀,用自己的方式拍手。他声音洪亮,耳朵发酸……”
这说明到明末,秦腔已经基本定型,并逐渐走向成熟。
③昌明与秦腔的传播
清代,特别是乾隆年间,秦腔名家魏长生大大提升了秦腔在京的影响力。据清乾隆五十年刊刻的《蓝燕小铺》记载,秦腔名家包括魏长生、陈银冠等21人,当时在京演出的剧目有27部。
清中叶以后,秦腔不仅几乎在全国各地演出,而且还在广东的一个分支——西秦腔演出,并于清末到达新加坡、印尼等国。清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秦腔流入北京,直接影响了京剧的形成。为此,它曾与昆山、益阳、刘孜并称为国剧“四大声音”。
①特征
“民风彪悍,秦腔好看,吼。观众中的观众开心,不怕翻舞台棚。”这首歌生动地刻画了秦腔高度、激烈、快速激越的特点。贾平凹在散文中还通过高亢、鲜明的秦腔风格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感受,丰富了人物形象。
此外,秦腔的表演简单粗暴,充满夸张。13个字,也叫“十三网”。其突出特点主要体现在演唱上,因徐盛、青衣、老聃、花莲、多角度对唱而被称为“唱弹不分”。
秦腔的咏叹调由“鲁班”和“蔡强”两部分组成,每一部分又分为喜音和苦音。苦腔最能代表秦腔的特点,深沉、凄恻、慷慨激昂,适合抒发悲愤、怀古之情;阴环开朗、爽朗、充满活力,善于表达快乐、开朗和衷心的感情。
秦腔声音宽广,声音洪亮,具有深沉、悲壮、激昂的风格,具有缠绵、细腻柔和、轻快活泼的特点。是悲伤的,委婉的,美好的,美好的,深受群众喜爱的。
②杰作
秦腔演出的剧目大多是根据英雄传说或历史故事如《万国》、《三国》、《杨家将》、《岳越》以及神话、民间故事和各种公案剧改编的。传统剧目丰富,拷贝1000多册,在全国300多种剧目中排名第一。
除了《春秋笔》、《八画》、《夏紫宫》、《玉虎落》、《何世碧》、《林骨床》外,还有《双金衣》、《新华梦》、《三血》、《韩宝英》、《大蛇》等新剧。
以《玉虎落》为例,以东汉初年农民起义为背景,阐述民间恩怨、悲欢离合、生死离别。情节曲折,情感表达丰富,承载着人民的精神寄托,充分体现了其历史性和现实性。
秦腔著名表演艺术家赵扬武先生曾说:“从某种程度上说,秦腔是老年人的艺术”。赵扬武先生承认,秦腔缺乏年轻观众,秦腔似乎很难在当前“快餐”社会的发展中立足。因此,为了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关注、欣赏和弘扬秦腔的戏曲文化,秦腔艺术本身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和改革。
(1)改革创新秦腔剧本
首先,秦腔最根本的核心是剧本。这些剧本所表达的情感虽然表达的淋漓尽致,但是经过几千年的演绎,在观众心中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即使是看秦腔表演的人,也早就猜到了结局。
因此,我们在继承秦腔的同时,对其剧本进行了创新,紧跟时代步伐,将秦腔剧本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
(2)融入现代艺术风格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听过这样一首歌《华阴老式喊》,是歌手谭维维和华阴老式艺人表演的。那么,本文所介绍的华阴老调与秦调有什么关系呢?
华阴老调可分为阿公调和琴调两大类,其中阿公调又叫北麓琴调。总的来说,华阴老调是秦腔的一种。歌曲《华阴老调呐喊》是中国摇滚与民间传统艺术融合的典范,而秦腔结合了现代艺术风格,让观众感到震撼。
从此,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通过网络媒体认识到了传统戏曲艺术——秦腔。综上所述,秦腔融入现代艺术风格是其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
(3)创作群众喜闻乐见、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秦腔作品
秦腔永远影响着在黄土地上长大的祖先。它不仅出现在戏剧领域,还出现在影视、音乐和文学领域。
著名作家贾平凹曾写过一篇类似秦腔的散文,字里行间流露出这片黄土地的风情;在小说《白鹿原》中,陈描绘了一幅在农村演唱秦腔的画面。张艺谋导演在他的电影《红高粱》和《秋菊的故事》中直接采用了秦腔,这两部电影都表现了西北大地的血。
这些作品非常经典,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中秦腔扮演着独特的角色。因此,结合地域和文化特点,基于秦腔艺术的特点,可以创作出更多观众喜欢的秦腔作品。
秦腔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与其他民族文化艺术交流的结晶,以汉族艺术文化为主体,融合了其他民族的音乐。虽然秦腔只分布在中国的陕北,但其实秦腔承载着深厚的感情和血脉。它象征着中国人感情的表达。这门艺术是在中华民族的头脑中诞生和成长并深深扎根的。
此外,被称为“百戏之祖”的秦腔不仅是中国传统戏曲艺术的瑰宝,也是民族文化的活化石,为研究汉文化和追溯古代艺术形式提供了重要线索。秦腔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也是传统戏曲音乐发展的基础,也是对中国文化发扬光大的最好诠释。
所以我们不得不承认,秦腔的历史意义是非常深远的,秦腔在近代所做的改革创新,使这种古老的艺术逐渐以另一种方式再现在世人面前。
秦腔激昂雄壮,唱出了陕北人的灵魂,也唱出了西北黄土地的千年风情。也许有些现代人认为秦腔没有京剧优雅,没有黄梅戏温柔,没有流行音乐朗朗上口。
但不管舆论如何,秦腔坚持成为自己,就像一碗烈酒,哭声震耳欲聋,就像哀悼者的哀鸣,让人感到痛苦。如果有的剧听起来婉转悦耳,那就让人舒服了。那么秦腔就像喊一场悲剧,让人感到痛苦。也许这就是秦腔的特殊魅力吧。
参考资料:《秦腔史》、《豫剧》、《蓝燕小浦》、《秦腔史料》、《秦腔研究文选》、《中国戏曲志·陕西志》
1.《秦腔的特点 被誉为“摇滚始祖”的秦腔,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创新》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秦腔的特点 被誉为“摇滚始祖”的秦腔,经历了怎样的发展与创新》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27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