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0日,一个装有一套吸奶器、两个奶瓶和一个冰袋的大双肩被安装在里面,这是“乳房妈妈”小菊每天上班的必备设备。现在,小菊的宝宝已经一岁零四个月了。回顾今年的护理经验,小菊总觉得“不容易”。
中国移动研究院母婴室。
在银行工作的jessie j妈妈,只能在更衣室不到一平米的小空房间里吸牛奶。
像小菊这样的“母乳妈妈”在北京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她们产假后上班后,上班时把母乳挤到奶瓶里,下班后回家给宝宝提供源源不断的口粮和母爱。很多都要面对很多尴尬的情况,同事领导不理解,或者没有固定的地方挤奶,只能躲在单位的厕所和杂物间里。
辛酸“躲在厕所挤奶,狭窄又不卫生”“如果你自己没有经历过,真的很难想象妈妈喂奶有多难。”在一家广告公司工作的温女士说,她想给自己一个“表扬”。“在最困难的条件下,我坚持抱奶到孩子一岁两个月。”
文女士的公司很小,办公楼里没有合适的地方。她每天都要躲在走廊尽头的女厕所里挤奶。女厕所只有两个隔间,没地方放东西。她只能把吸奶器挂在腰带上,用手托住奶瓶。卫生间没有空集中供暖。夏天,我拿着瓶子站了半个小时,汗流浃背。冬天,我经常在打开衣服吸牛奶的时候感到胃痛。此外,恶劣的卫生条件和空的空气质量也让文女士感到担心,她只能频繁地对各种吸奶工具进行消毒,怕有脏东西影响孩子的健康。
“有一次,在抽烟的中途,有人急着去厕所敲了敲门。我惊呆了,把现榨的100 ml母乳都洒在地上了。一想到宝宝珍贵的口粮被毁了,我就忍不住在厕所里哭。”温女士说,她还记得母乳喂养的艰难经历;幸运的是,宝宝健康茁壮,她很高兴。
“最尴尬的是正在吸奶有人敲门”“对于职业女性来说,母乳喂养是考验耐心和意志力的体验之一。我失败了,我很难过。”在一家银行工作的孙(音)在六个月前被迫给女儿断奶,一个多月的母乳喂养经历让她精疲力尽。
孙女士工作的银行没有母婴室。她吸牛奶就像“游击战”。“幸好会议室里没有人。我可以躲在里面吸半个小时奶,有椅子坐。但是会议室经常有人,我只能躲在桌子底下用吸奶器吸奶。”前几天,网上流传着一组“哺乳母亲”的照片和视频。孙小姐能看见她的眼泪。“里面有一张照片,是一个妈妈躲在桌子底下吸牛奶,跟我一样。”
孙女士可以无处忍受吸奶的辛苦,但她不能接受的是领导和同事的态度。“我在工作不太忙的时候也努力吸过奶,但是领导总是批评我‘经常消失’。有时候我在会议室挤牛奶,他甚至派同事来敲门,看我是不是懒。吸奶器的马达声音很大。我躲在桌子底下喝牛奶的时候,办公室的男同事会过来问我在干什么,我不好意思说出来。”
仅仅坚持了一个多月,孙女士就“屈服于环境”,给女儿换了配方粉。
“为了坚持母乳喂养,我只好辞职”去年6月,周女士生下女儿薇薇;产假三个月,母乳喂养三个月。今年春节前,周女士辞职回家当全职妈妈。很多人夸周女士“勇敢”,其实她知道这是一个无奈的举动。“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太高了。他们要工作,要孩子,还要带孩子。我等不及所有母亲都有三个头六只胳膊了。”
周女士“吃奶”时,一天挤两次奶,一般在中午12点左右,下午3点左右。由于工作性质,她经常中途挤奶,扣衣服,跑出去迎接顾客。结果吸奶的时间和规律得不到保证,“产量”越来越少。偏偏薇薇因为早产身体不好,医生多次告诉她要尽量坚持母乳喂养。被女儿折磨的周最终不得不辞职。
“我辞职的时候,公司领导想尽办法挽留我,甚至提出了停薪留职的方案。但是我给不了复工的时间表,而且在人事方面,也给不了我两三年的产假。”说起她放弃的工作,周女士也很遗憾。她告诉记者,她有朋友在国外工作生孩子,产假一年甚至两三年,让她很羡慕。“在中国,产假结束到孩子3岁上幼儿园这段时间,是每个妈妈最大的问题。”
体贴温馨“母婴室”体贴女员工听到记者的采访请求,在中国移动研究院工作的肖小雨的母亲发来了一组照片,这些照片拍摄的是单位专门为“哺乳母亲”设立的温暖的母婴室。米黄色浅咖啡色条纹壁纸,沙发为亮黄色;新买的对开门大冰箱是给妈妈储奶用的,墙上挂着可爱的宝宝照片,房间一角亲密地放着一个空空气净化器。
肖小雨的妈妈说,这栋高楼的母婴室有门禁,需要使用的女员工可以申请许可,但是使用的时间和频率没有限制。另外,这个母婴室有专人打扫,里面的娃娃和地毯会定期更换。
“微波炉、消毒柜、零度保鲜冰箱、瑜伽垫、沙发和躺椅、挂在墙上的婴儿照和瑜伽动作照,我们的母婴房让每一位女员工都感到非常体贴和感动。”在中国工商银行朝阳支行工作的新妈妈“韩寒”说,碰巧这两年银行里有很多新妈妈。除了安排母婴室,工会还为孕妇提供防辐射服和营养福利。由于单位的支持和特殊场地的便利,很多妈妈坚持母乳喂养到孩子一岁半甚至两岁。
在龙腾广告公司工作的付女士也对公司表示感谢。“公司办公面积只有100多平米。为了方便女员工提奶,我们老板特意在墙角两平米左右放了个帘子,用接线板拉电源,放了一套桌椅,方便吸奶器的使用。这是我们公司的‘迷你母婴室’。”
呼吁设立母婴室不仅是“人文关怀”记者通过微信朋友圈、微博等渠道,随机调查了100多名在京工作的“哺乳妈妈”,其中不到10人所在单位有专门的“母婴室”。面对这种情况,大多数人选择在公司的会议室和办公室挤奶,少数人不得不躲在厕所和杂物间挤奶。一些“哺乳母亲”选择每天回到车上挤两到三次奶。
据媒体发起的调查数据显示,90%以上的网民同意单位设立专门的母婴室。还有人提出“童年回忆”。“我70后出生。记得小时候妈妈单位有个托儿所,同事的孩子都是阿姨带的。对于那些小班的宝宝,妈妈可以定期来给孩子喂奶。"
“照顾好女员工,尤其是新妈妈的女员工,从企业文化建设和防止人员流失的角度来说,不仅是一种人文关怀,更是事半功倍。”在某国企工会工作的肖女士告诉记者,培养一个合格的员工并不容易,多照顾一个力所能及的企业,很可能会让一个员工不去上班,这对双方都有积极的意义。
新闻链接相关规定已出台多年1993年,卫生部、劳动部、人事部、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联合发布了《女职工保健规定》,其中第十二条第五款规定“五个以上哺乳婴儿的单位应当逐步建立哺乳室”。
1998年,国务院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规定有不满一周岁婴儿的哺乳母亲的女职工,每一个工人阶级应给予两次哺乳时间,每次30分钟。
2012年,国务院通过了《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第10条规定,鼓励女性雇员较多的雇主设立女工诊所、孕妇休息室和哺乳室。
2013年5月,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联合发起“母爱10方”活动,倡导更多机构和企业设立母乳喂养室,为选择母乳喂养的母亲提供支持。
1.《背奶族 北京背奶妈妈讲述尴尬经历:正在吸奶遭遇男同事敲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背奶族 北京背奶妈妈讲述尴尬经历:正在吸奶遭遇男同事敲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34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