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济医院是市第五医院的前身。卢俊熙照片
仁济医院旧住院部(数据图片)
仁济路位于南岸的土山镇,以100多年前修建的仁济医院命名。仁济医院创建于1896年,是老重庆的第二家西医院,今年120岁。(重庆第一家西医医院是宽仁医院,建于1892年,是重医二附院的前身。)
仁济医院是谁创办的?现在是什么样子?这里发生过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由英国人范立德创立
"年长的居民知道这是仁济医院."76岁的刘是路的一位老居民。她说前仁济医院是这一带最漂亮的建筑,在低层私房里很显眼。“有个坡屋顶,周围都是深蹲。大家都觉得不错。”
仁济医院今天在哪?沿着仁济路走下去,一家现代化医院出现在你面前。这是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在办公区外,有一个写有“仁济1896”字样的圆形会徽。
"仁济医院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谢雅江,60岁,退休前是市第五医院门诊部主任。他说仁济医院是加拿大人在网上建的是个误会。最初是英国人创办的,后来移交给加拿大英美协会。谢雅江介绍说,早在1969年,为了探索仁济医院的历史,市第五医院还成立了医院档案室。
1896年(清光绪二十二年),由伦敦学会派范立德博士兴建的重庆私立仁济医院,在木排坊(今渝中区民族路88号)正式开业。成立之初,有医生、护士、传教士、护生35人(不包括杂工),床位40张。范立德博士是第一任院长。
为什么位于闹市区的医院要搬到隔江相望的南岸?谢雅江介绍,由于前来咨询的市民越来越多,原来的小区相对局促,只有门诊部;1918年,第二任总统就职后,他在南安的帝庙下购买了156亩土地。1924年,他开始建造一所新医院。十年后,新的庭院建成。
1934年春节后,仁济医院举行了隆重的开业典礼。圆木牌坊旧院改门诊、门诊,其余迁至南安总医院,地势宽阔,条件改善,床位多数倍。
“新医院不仅有住院部、儿科大楼等。,而且还有独立的医生宿舍和洗髓室。”谢雅江说,开业一年,4万多居民来医院看病。而且很多住院病人都是穷的付不起钱的病人,医院给他们省了药费和包扎费。
外籍院长担任“救护队长”
抗战爆发后,重庆屡遭日军飞机轰炸,城内死伤惨重。1939年春,仁济医院被裴度空救护委员会指定为重庆市第五重伤员医院,专门救治中心城区和南岸的伤病员。当时的院长是加拿大的梁博士,他被任命为重庆救援队第八中队队长,成为“外国救援队长”。
梁是谁?据报道,他是加拿大医学传教士和结核病专家。他来中国时将近50岁。1939年1月至1945年4月,梁·博士被加拿大教会聘为重庆仁济医院院长。
“这个外国院长不简单。他是白求恩大夫的同学。”谢亚江说,在重庆爆炸事件中,特别是1939年的5·3、5·4爆炸事件中,许多人受了重伤。梁与外科医生李肇星、冯耀先一起通宵达旦地为伤员做手术,医院各部门也紧张地配合着。几天之内,城里的伤员络绎不绝。但由于医院床位只有185张,大量伤病员只能安排在救援队的竹床上,临时安置在医院过道里。
市中区门诊部仁济医院的三层楼也遭到日军飞机轰炸。1940年,城里所有的诊所都被日本飞机投下的燃烧弹烧毁,第二年又在市区重建,仍然坚持对伤者进行急救。
冯玉祥发表了抗日救国的讲话
仁济医院还有著名的护理学校,由安牧师和何牧师于1925年创办,同年在中国护士协会注册。武汉失陷前夕,汉口医卫技校华丽达老师带了两个班去重庆继续办学,接手了护理学校的检查工作,进行血液学和细胞学,成为当时西南地区最高的。
谢雅江说,抗日战争时期,仁济医院邀请冯玉祥将军、夫人李德全、进步人士刘清扬女士来做抗日救国讲座。仁济医院的护生致力于抗日救亡和民族运动的宣传,在校内外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松花江上》《忆故乡》《日出》《雷雨》等进步剧。
电工、科员、中共地下党员罗也在医院外秘密作战。
当时,由于重庆仁济医院条件较好,科室较多,设备齐全,很多外国大学生来医院实习,其中有很多著名的医学院。从1940年到1945年,到仁济医院实习的大学生分别来自国立江苏医学院、上海医学院、国立西北医学院、湘雅医学院、贵阳医学院等。
1945年4月,加拿大籍的谢道生博士接替梁出任新院长。同年8月,仁济医院举行庆祝抗日战争胜利的联欢晚会。1951年,私立重庆仁济医院更名为重庆仁济医院,1953年6月更名为重庆市第五人民医院。
1.《仁济医院 仁济医院今何在?》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仁济医院 仁济医院今何在?》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853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