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人教社多个版本的语文课本里都曾收录一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通讯报道。今天,多年一直关注此事的《北京日报》用一个整版的篇幅,解密了你不知道的一些传奇往事。

▲2017年8月18日,《北京日报》17版

57年过去了,这个故事仍然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最好注脚。为了拯救61位食物中毒的民工,在通讯、交通、经济都不发达的年代,那些无私奉献的“陌生人”用大爱帮助了61个生命重生。

1

北京“救命药”空投平陆

1960年2月3日16时,北京王府井大街上车水马龙。位于王府井北口八面槽路东的国营特种药品商店接到了一个长途电话。

“我是中共山西平陆县委,我们这里有六十一名民工发生食物中毒,急需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越快越好,越快越好!”听筒里传来焦灼的声音。

情况紧急!特种药品商店党支部马上成立了紧急供应小组。

▲1960年2月7日,《北京日报》1版《披星戴月千里送药救工人》

中毒事件发生在前一天,也就是1960年2月2日。山西省平陆县与河南省三门峡市只隔一条黄河。平陆县北50里外张村一带正在修建一条省级公路,它是山西省支援黄河三门峡建设工程的交通命脉。就在这里,因敌对分子在食物中下毒,61位民工危在旦夕。县人民医院的诊断意见是:砷(俗称砒霜)中毒,必须在4日黎明前给病人注射特效药“二巯基丙醇”,否则无救!

附近各地都没药!当时的平陆县县委书记决定向北京求援。“向中央卫生部挂特急电话!向特药商店挂特急电话!”

接到求援电话后,卫生部药政管理局一面通知八面槽特种药品商店备药,一面向上级汇报。时任卫生部副部长徐运北指示:立即找民航局或请空军支援送药!民航局回复,次日早晨才有班机去太原,太迟!空军首长得知此事后,立即指示:全力支援,要办得又快又好!

2月3日21时的北京,繁星满天。一架伊尔-14军用运输机,在机长周连珊和4215机组的陪同下载着药品,冲向夜空。23时23分,飞机来到平陆上空,下降,空投!一千支“二巯基丙醇”装在药箱中,带着降落伞向预定空投地点坠下去……

▲1960年3月11日,《北京日报》4版

深夜,“从天而降”的救命药被注入61位中毒民工的身体,化险为夷。《中国青年报》记者于1960年写作的这一长篇通讯,当年即被收进中学语文课本,并一直保留至上世纪90年代。

▲两图分别为1960年初级中学语文第五册和课文《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对当年的事,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被救之人。他们中有一位叫刘振江的老人,逢年过节总要对子女讲述一遍当年被救的经历。他的儿子刘克武是一位语文教师,每当讲到《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这一课时,他总是郑重、深情地说:“同学们,这一切都是真实的!”

2

50余天拍成电影

北京至平陆千里送药,引起了影视界的关注。仅仅22个小时,北京电影制片厂就将此动人事迹改编成电影剧本;在救人事件发生后的50余天,电影《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完成拍摄。这样的速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196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组在北京站拍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来看看这个强大的摄制组阵容——

协助拍摄单位: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北京人民艺术剧院、中央戏剧学院实验话剧院、中国儿童剧院……

演员:崔嵬、田方、谢添、张平、吴雪、金山、于是之、舒绣文、石羽、吕齐、方琯德、石一夫、于洋、赵联……

导演:谢添、李恩杰、陈怀皑、陈方千……

影片作曲者:张鲁、李焕之、瞿希贤……

摄制组分成5个小组在北京、山西两地同时拍摄。临出发前,北京到山西的火车票却已售罄。北京铁路局破例请示铁道部批准,为赴山西摄制小组单独挂了一节车厢。北京洗印厂职工也写了决心书:一定要把影片洗得又快又好。

▲1960年3月3日,《北京日报》2版《歌颂千里送药的光辉事迹》

平陆外景队的摄制人员黄钟在日记中写道:“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的拍摄工作早已不是摄制组外景队几十个人的事……当看到降落伞带着药品落地的场面时,许多人流下了眼泪。

▲1960年4月1日,《北京日报》3版《平陆两周》

电影上映后,马少波在《北京日报》上发表观后感:为了抢救宝贵生命,多少人牵肚挂肠!多少人争秒夺分!党委书记、医生、护士、老艄公、社员、政委、团长、卫生部长、处长、汽车司机、空军战士、民航局干部、特种药品商店的营业员……在短短的几十个小时之内,想出了千方百计,终于做到起死回生。

▲1960年4月1日,《北京日报》3版《红心朝阳》

3

药店救援非此一次

1981年,61个民工中毒事件已经过去20多年。当年参加过抢救的北京新药特药商店(即前文中的特种药品商店)近况如何?记者进行了回访。

记者问道:“抢救六十一个阶级兄弟以后,你们商店还出现过类似生动感人的事迹吗?”商店职工回答:“没有什么生动事迹,我们做得很平常,都是本职工作。”

但是,只要抬头看看墙上挂着的一个个奖状、一面面锦旗,翻开商店的急救登记簿,就仿佛能看见一幕幕惊心动魄的救援。

▲1960年,卫生部为救人的北京特种药品商店颁发奖状。

北京新药特药商店经营的是西药新产品和特种药品,供应范围包括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1979年到1981年,该商店参加处理了本市和外埠的急救事件1133起,发出急救药品1160种次,参加抢救伤病者2315人。此前邢台、唐山的抗震救灾工作中,也都有他们的贡献。“我们经营的是药品,传送的是党的温暖。”这是商店职工们的共同心声。

职工们对急救事件有一种特殊的敏感。一天,老职工高玉林听到店外传来急救车驶过的声音,他马上骑车跟着急救车来到北大医院,一打听,原来是一个药厂的几十名工人发生了汞中毒,需要急救。高玉林知道,这种急救药刚刚由研究所试制出来。他立即与研究所联系,找到急救药并迅速送往医院。

▲1981年7月27日,《北京日报》2版《他们使许多急救病人转危为安》

4

被救的民工弟兄来了

1996年2月7日一早,北京西站的站台上打出一条横幅,上书:“欢迎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横幅上,密密麻麻签着上千个北京人和外地人的名字。

列车进站,来自山西省平陆县的10位被救民工及家属代表拎着家乡的核桃、花生、红富士苹果,前来道谢。他们中,年纪最大的83岁,最小的58岁。

▲1960年,中毒民工获救后的合影。(新华社张瑞华/摄)

站台上,原北京新药特药商店经理田忱、业务组长李玉桥,原4215机长周连珊,原卫生部药政局局长江冰等人翘首以盼。当年的平陆县老县长郭逢恒向代表们介绍,“这位就是当年北京新药特药商店的经理田忱,这位是为空投药箱解决发光设备的李玉桥……”一位被救的老人上前张开双臂,“可见着你们了!你们的名字我们念叨36年了!”李玉桥乐呵呵唱起一首《看见你们格外亲》,唱得在场的人们热泪盈眶。

▲1996年2月9日,《北京日报》3版《“61个阶级弟兄”来了!》

时光荏苒,《北京日报》1996年2月的一篇报道中提到,当年的61个弟兄已有25人去世。1996年2月7日下午,在世的被救民工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几位海归学子看见他们胸前的标牌“六十一个阶级弟兄赴京回访慰问团”,惊喜万分,“你们就是当年的六十一个阶级弟兄?我们上中学时学过那篇课文!”

北京之行圆了被救工人的梦。他们去了卫生部、北京新药特药商店、北京空军部队、北京电影制片厂,见到了大部分当年施以援手的人。最后,他们郑重送上一封慰问信:

36年前,你们克服重重困难,用最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将一千支“二巯基丙醇”送到平陆,使61个阶级弟兄转危为安,重获新生。你们送来的不仅仅是药品,而是首都人民无比深厚的情谊,是党中央和全国人民的无比关怀和温暖;你们的举动,体现了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友爱互助,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共产主义风格;你们用真实的行动,谱写了一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壮丽赞歌……

▲1996年2月16日,《北京日报》5版《一首久唱不衰的赞歌》

文章来源:北京日报

-END-

1.《语文课本那“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你还记得么?《北京日报》今天整版讲述他们后来的故事》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语文课本那“六十一个阶级弟兄”你还记得么?《北京日报》今天整版讲述他们后来的故事》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9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