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三个月后怀上了大女儿。这时候我在一家大型电子公司的人事部工作,每天培训几百名员工,写我的第二部小说。她在我肚子里七个月的时候,我上了飞机,到了第二故乡,在台北生了她。
大女儿出生的那天,一直下的大雨突然停了,午后的阳光露出来了。进手术室不到五分钟,女孩就出生了,哭的很大声但是很委屈,让我当时偷偷抹眼泪。小女儿出生的时候,我受的苦够多了,不愿意比预产期晚三天出来接我们。无奈之下,医生给我注射了催产素。早上八点进产房,晚上八点半小女儿来到人间。
虽然他们和母亲分开了,但我们的生活联系更紧密了。从他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每天都和他们在一起。毫不夸张地说,他们睁开眼睛看到的是我,他们听到的第一句温柔的话也是来自我。
我学会了给宝宝洗澡,用润肤露给宝宝按摩,和宝宝说话,用我的耐心陪伴宝宝成长。我妈再见到我的时候,用惊喜和惊喜的双重表情跟我打招呼。我妈不止一次提到我两个女儿换了女儿。
我不否认,因为和他们在一起,我愿意学习如何做一个母亲。不知道该不该回答“一个宝宝脑三年”这句话。这六年我傻傻的呆在同一个地方,傻傻的人却有傻傻的祝福,让我可以安排自己的另一种生活。我和他们都是一起长大的,但真正长大的是我们三个人。
我渐渐模糊的童年记忆,因为我不断地告诉他们,又生动地跳跃在我面前;我和父亲之间的芥蒂,因为有了孩子,这座温暖而稳定的桥梁得以修复;我曾经漂泊不定的心,也因为他们,我愿意涉入人间烟火的油、盐、酱、醋茶。
女孩出生后,我的时间突然变得紧张而没有章法,但我知道,我一定是内心强大了,长大了。只有这样,我才能保护我的女孩,让她们有一个幸福的童年和安心的青春,直到长大。
他们醒着的时候我陪他们做手工,娱乐,唱歌,看书;我写文章,看书,做笔记,在他们睡觉的时候用手洗衣服。他们需要的时候我耐心的陪着他们;他们生病的时候我扔拥抱;它们带给我快乐和前所未有的稳定。只要他们张嘴喊一声“妈妈”,我总能第一时间出现在他们眼前。
我和朋友聊两个女生,可以聊很多。我分享我的日记,给他们拍的照片,还有他们孩子的话。朋友问我“你哪来的那么多精力?”
我问:“是不是所有的妈妈都像超人一样,总是充满电?”后来这个朋友也被提升为妈妈,孩子也精疲力尽了。她打电话给我寻求身心上的帮助:“你是怎么做到的?这几年累不累?”
一天深夜,所有的女孩都去睡觉了。刚写完稿子,脑子还在莫名的兴奋,睡不着。我坐在客厅的沙发上,没有灯,视野变黑了。突然,空变宽了,我的思想也变得敏感起来,这个时候跳了起来。我问自己:“这些年累吗?”
在异乡的这片热土上,我数不清人们是为了接纳和包容,还是为了退缩和责难而向我敞开心扉,但我已经将它们全部分割,化为肥沃的养分来滋养我的心灵,于是我的心灵变得丰富而强大。
我无法想象所有家庭责任都落在我身上时的压力。这时候我的创作遇到了瓶颈,不知道该怎么写更好的故事。同时每天醒来都要面对柴米油盐的压力。找了和自己专业相关的工作,但是经常遇到障碍。为了维持家庭生计,我曾经在甜品店卖蛋糕,在咖啡店当服务员。每当我下班回家,女孩们都迫不及待地扑向我。他们都很关心地问我:“你今天好吗?”
有一段时间,我总是被和同事相处的问题搞糊涂。我问女生们对这件事的看法。孩子们虽然小,但心地善良,充满爱心。他们的回答让我看到了我所处的怪圈,女生们帮我解决了困扰我很久的问题。
和女生们一起看书的时候,有一天大女儿突然问:“妈妈,你能描述一下咖啡店里的客人吗?”从此我偷偷观察客人的喜好和兴趣,成为我人生记录的一部分,让我的素材和故事更加充实。
有了这些观察,我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学习如何成为一名编剧。为此,我每天晚上7点到9点半报了编剧班,但来回要花掉我长达三个小时的时间。一直以来,我都是个路痴。我还记得我读书的时候,已经在学校学了快一年了,可是到了校外,我骑错了方向,迷了一个小时。无奈之下,只好以同样的方式回学校,重新走熟悉的路线,才回到家。
但正是这个路痴因为更坚定的梦想,获得了班上唯一的全勤奖。
“有机会我会努力的”这句话,不仅是我对女生说的,也是对自己说的,因为机会来之不易,所以一定要时刻做好准备,在机会来之前充实自己。
我还记得几年前,我需要在职业生涯中做出选择。一方面是一份稳定的咖啡店服务员的工作,另一方面是我多年的梦想和目标。犹豫不决的时候,我问女孩:“你觉得我妈该怎么选?”
“妈妈,选择你最喜欢,最想做的事!”这是大女儿的回答。
“妈妈,选一个让你觉得幸福的吧!”小女儿用牛奶对我说。
那一刻我百感交集,更欣慰的是,因为在和女生在一起的时间里,我给她们的价值观没有错。他们自始至终都认为每个职业都是平等的,应该选择喜欢和快乐,而不是带着功利的心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
有个朋友曾经问我:“你为他们牺牲了这么多,看着他们长大,变得聪明懂事。你很高兴吗?”
我以平常心接受失去的收获,但对于过程,必须说明的是,我对一切都是尽力而为,不同意父母做出牺牲。在抚养她们的同时,我从来没有心甘情愿地接受生活带给我的一切不公,而是带着即使低如尘埃也要努力开出一朵花的韧性,让女孩们看到我的改变和成长。
不依赖孩子,我们不是因为孩子而被迫放弃最初的目标,而是为了孩子而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听孩子的比告诉孩子好”
这本书是作家兼编剧王双双陪伴两个女儿长达十年的作品。它强调倾听胜于说教。只有全心全意的倾听,孩子才能敞开心扉,才能顺利沟通。
1.《王双双 王双双|为了孩子 我们应该成为更好的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王双双 王双双|为了孩子 我们应该成为更好的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keji/9920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