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羽在曹魏孙吴夹攻下痛失荆州,让诸葛亮的隆中对变成了空中楼阁,也间接导致了张飞薨逝和刘备驾崩。

于是有人说关羽刘备大业未成的首罪之人,也有人说如果关羽真的打赢荆州之战,刘备就危险了: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之后,关羽兵锋直指洛阳许都,同时他还任命群盗为官,摆明了是要抛弃刘备而另起炉灶。关羽另起炉灶,蜀汉集团就会大伤元气,即使诸葛亮庞统法正都活着,也不能帮刘备守住西川。

这种说法或许有一定道理:在蜀汉集团中,关羽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他名为前将军,实际却相当于荆州牧,官员任免一言而决,兵马钱粮自给自足。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刘备和诸葛亮没有给他一兵一卒支援,也没有供应他一斤粮草。

从三国正史的字面上来看,关羽确实是刘备集团的不安定因素,已经呈现尾大不掉之势的关羽,确实已经有了一点叛逆的苗头。

关羽在擒于禁斩庞德威震华夏之后,做出了一件用当时和现在的眼光看来都是僭越的事情:“梁、郏、陆浑群盗或遥受羽印号,为之支党。”

水淹七军发生在建安二十四年,当时刘备自立为汉中王,关羽受封前将军,而前将军是没有权利招降纳叛并授予其官职印信的。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关羽已经把势力范围扩展到了洛阳和许都,并把曹操吓得要迁都——曹操寝食难安,刘备也未必高枕无忧。

曹操当时住在许都,也就是今天的许昌,梁县和陆浑属于司隶校尉部(汉朝司隶类似清朝直隶,司隶校尉相当于直隶总督,兼有京师和京城周边的监察权),梁县属于河南尹(河南尹是行政区划而非官职,治所就是洛阳),郏县属豫州颍川郡,也就是现在的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大家看地图就知道,郏县离许都只有七十多公里,现在开车只需一个多小时,即使是在后汉三国年间,轻骑突进,用不上半天就到了。

关羽在洛阳和许都发展势力,有没有经过刘备批准,在正史中没有记载,但那些割据势力(陈寿笔下的群盗)接受的是关羽的任命而非刘备册封,这是不合常理的。

关羽授予洛阳、许都附近小军阀印信,但他此前却不肯接受刘备的任命:“先主为汉中王,遣诗(刘备自领益州牧,费诗为益州前部司马)拜关羽为前将军,羽闻黄忠为后将军,羽怒曰:‘大丈夫终不与老兵同列!’不肯受拜。”

“不与老兵同列”是借口,“不肯受拜”是事实,说来说去,关羽还是嫌“前将军”低了——如果任命他为骠骑将军、车骑将军,那就比九卿级别的“后将军黄忠”高很多,就不算“与老兵同列”了。

读者诸君都知道,骠骑将军和车骑将军都是三公或准三公级别,刘备自立汉中王的同时,也只是自封为“大司马”而没敢自称大将军。封关羽为车骑将军或骠骑将军,不但乱了规矩,还会让关羽跟刘备平起平坐,那就是不君臣主从关系了。

对刘备不太客气的关羽有了实力,这对曹操和刘备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儿。曹操派徐晃张辽驰援荆襄,刘备让糜芳“保护”荆州诸将家小,派养子刘封前出上庸三郡,到底是帮关羽还是防关羽,估计只有当事人心里清楚。

如果关羽拿下樊城并击溃长途奔袭的徐晃张辽,响应关羽并接受其任命的,可就不仅仅是梁、郏、陆浑三县人马了。那时候关羽统治下的荆州,就会比刘备坐镇的西川地盘还大家底还厚。如果曹操使坏,直接把大汉天子刘协丢给关羽,“三足鼎立”就有可能变成“四脚板凳”,最尴尬最危险的就是刘备了(可参考孙坚孙策与袁术的关系)。

在后汉三国乱世,有地盘有人马,就有可能自立为王,关羽另立山头,对蜀汉集团的打击将是致命的:关羽打赢了襄樊之战,刘备称帝建立的蜀汉能否得到关羽的承认,就会变成一个未知数——很多人都说关羽一直以“汉寿亭侯”自诩,实际是心存汉室。

关羽归顺曹操,是“降汉不降曹”,一旦发现刘备称帝的时候“山阳公刘协”尚在人间,关羽坐视不理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如果关羽认为刘备称帝有违大义,那么就极有可能反戈一击,带领荆州军杀向西川,那时候刘备刚称帝就会被灭掉,别说四十年,他连四年也撑不过去——关羽打刘备,曹操孙权都会去帮忙,因为在后汉乱世,先称帝的就是出头鸟,是一定会被乱枪打死的。

当然,说关羽会背叛关羽另起炉灶,只是根据《三国志》片言只字推想出来的可能性,对此笔者并不敢完全赞同,其理由主要有二:其一,关羽跟刘备感情深厚,数十年的交情不是说断就断的;其二,关羽对刘备极其忠诚,很难萌生悖逆之心。

读者诸君都知道,关羽在投奔刘备之前,一直是逃犯身份,是刘备为他提供了保护,并给了他建功立业的机会,而且一直对他委以重任:“关羽亡命奔涿郡,先主于乡里合徒众,而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为平原相,以羽、飞为别部司马,分统部曲。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先主之袭杀徐州刺史车胄,使羽守下邳城,行太守事,(魏书云:以羽领徐州)而身还小沛。”

从亡命之徒到二千石级别的太守,是刘备让关羽一步登天,这种知遇之恩,关羽自当涌泉相报,所以关羽表现出了对刘备的绝对忠诚:“羽尽封曹操所赐,拜书告辞,而奔先主于袁军。”

斩颜良的关羽去投奔寄人篱下的刘备,是冒了生命危险的:可能被曹军追杀,也可能被袁绍斩杀,而刘备根本就没有能力保护他。

关羽豁出命去追随没有立足之地的刘备,这种同生共死的情义,很难被功名利禄改变。

于是我们对关羽“私授群盗印信”和“拒接刘备册封”都有了合理的解释:关羽根本就没想过避嫌,他是心无杂念想啥说啥,尽管说法和做法有些欠妥,但却是表里如一忠贞不二。

关羽如果怀有异心,就会巧言令色加以掩饰,根本就不会公开跟刘备叫板,也不会不经请示擅自做主——他实际是把自己和刘备视为一体了,这一点费诗也有过客观评价:“王(刘备)与君侯(关羽),譬犹一体,同休等戚,祸福共之,不宜计官号之高下,爵禄之多少为意也。”

这样看来,关羽和刘备之间的小摩擦,恰恰是君臣一心的表现,以关羽的性格和操守,是绝对不会背叛刘备而另起炉灶的。

但是这里面也有一些问题:如果刘备称帝的时候关羽尚在,刘协活着也不是秘密,那时候关羽还会对刘备百分之百地忠诚和支持吗?在后汉三国乱世,有枪就是草头王,如果关羽实力发展到一定规模,还会甘居人下吗?关羽没有异心,他的手下能没有一点“拥立”的想法吗?如果关羽真的另起炉灶并进攻“篡汉自立”的西川刘备,诸葛亮庞统法正能顶得住吗?

1.《半壶老酒半支烟 兵锋直指洛阳许都,任命群盗为官,关羽是要抛弃刘备而另起炉灶?》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半壶老酒半支烟 兵锋直指洛阳许都,任命群盗为官,关羽是要抛弃刘备而另起炉灶?》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09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