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武功,通常都是以《三国演义》作为参考依据,演义中吕布、蜀汉五虎等都是大家熟知的猛将,在那些耳熟能详的勇将之外,书中还有一些细节,介绍了一些名不见经传却实力不俗的人物。除此之外还有一种,你以为他是文,实际武也不弱。

实力不俗却声名不显的人物

第一位是诸葛亮之孙,堪称后三国第一勇将的诸葛尚。

提到后三国的猛将,通常首先会想到姜维、邓艾、文鸯。诚然这几位大神十分勇猛,但比起诸葛尚,个人觉得还略有差距。

姜维年轻时曾短时间战平老年的赵云,让赵云对他的枪法极为赞赏,因此而成名。到了后期,他误将邓艾之子邓忠当作邓艾,二人大战三十余合,姜维不能取胜,诈败而走,凭借丰富的经验,夺了邓忠的枪而取胜。之后,邓艾赶到,二人战五六十合不分胜负。所以说,姜维和邓艾实力基本不分伯仲。

以冲阵惊死司马师而闻名的文鸯颇有当年长坂坡赵子龙和张翼德的风范,被很多人誉为后三国第一大将,更有甚者,认为文鸯的水准即便在英雄辈出前期也足以占据一席之地。

然而尽管文鸯冲阵能力不俗,但是论斗将,大致与姜维、邓艾相仿佛,他曾与邓艾交战五十合,二人最终平分秋色。

而小将诸葛尚则不同,面对不逊色上述三将多少的邓忠与大将师纂的联手,诸葛尚几乎以压倒性的优势获胜。邓艾为此勃然大怒,险些将二人斩首。

第二次,二人本着不胜则死之心,再度联手,依旧被诸葛尚杀得大败,而且从结果看,诸葛尚似乎尚有余力。

可惜,由于诸葛瞻刚愎自用又错误的判断和指挥,致使父子二人最终大败于邓艾,不到二十岁的诸葛尚马革裹尸,战死沙场。

第二位叫做王双,是曹魏的将领,使六十多斤一条大刀。

王双出场是作为郝昭的援军。当时诸葛亮兵围陈仓,久攻不下,王双率军支援,书中称其有万夫不当之勇,力猛刀沉的同时还暗藏三个流星锤,可谓百发百中。一出场就连斩谢雄、龚起,重创张嶷。

诸葛亮当时麾下有大将魏延,却依旧认为只可智取,不可力敌,于是设下诱敌之计,调虎离山,在王双追击魏延时攻下魏军大营,王双见火光冲天,慌忙间打算率军回援,魏延却突然杀出,王双措手不及之下,被魏延一刀斩于马下。

第三位是吴国小将马忠(蜀汉也有一个马忠)。马忠的硬实力或许没多强,起码没有得到证明,但他的战绩不俗,一方面是运气好,但也不得不承认他对战局时机的掌控能力很出色。

关云长败走麦城,马忠作为潘璋的副将负责设伏,结果关羽父子正中马忠的埋伏,被擒身死。

之后夷陵大战,黄忠因不满刘备的年老无用论(刘备本意是贬低自己抬高子侄),贸然出兵,结果在乱军中被马忠一箭射中,因年老气血不足,导致身死。

马忠直接或间接斩杀了蜀汉五虎中的两位,堪称“虎将杀手”,如果不算他一个,多少有些说不过去。

颠覆认知的人物

第一个就是屡次挡住诸葛亮北伐,熬死曹操祖孙三代掌握了曹魏实权的司马懿。印象中的司马懿即便不是纯粹的军师类型,也是周瑜那样的统帅类,然而实际上司马懿武艺高强,呃,起码他自己是这么认为的。

诸葛亮用诱敌之计引司马懿入彀,司马懿确实中了计,但是这过程多少让人匪夷所思。当时魏延出战大骂司马懿,司马懿大怒,拍马舞刀出战魏延,二人战不三合,魏延诈败而走,司马懿竟然追了下去。

诸葛亮的计划是引司马懿中计,除掉这个祸患,魏延已经引得司马懿出阵斗将,如果实力够,完全可以直接将司马懿斩杀,可是他没有这么做,那么只有一个可能,就是魏延没有把握在单挑中杀死司马懿。

另外,从司马懿的反应上也印证了这一点。司马懿不是少智冲动之人,也知道魏延蜀汉第一将的名字,在三合之后依然追了下去,那么就只有一个可能,就是他对自己的勇武颇有信心。

从这个角度看,司马懿无疑是被智慧耽误的猛将。

第二位叫做王朗,在曹魏的地位很高,可惜结局不太好,被诸葛亮给骂死了。当时已经贵为三公之一的王朗不知道抽什么风,信誓旦旦的向曹真提出出阵说服诸葛亮投降,结果诸葛亮丝毫不给老头儿面子,一顿人身攻击,活活把王朗骂死。

但是别因此小看王朗,昔年孙策平定江东时,王朗奋起反抗,大骂孙策贪心不足,声称要为严白虎报仇,大将太史慈飞马而出,王朗接住厮杀,二人斗了多时,结局竟然是——不分胜负。

由此可见,我们的老司徒除了嘴笨,称得上文武双全。有人说两个王朗不是一个人,是同名,我都不想说啥了,这种连书都看不明白的人就不要提出自己的见解了,学会看和学就行。

您还知道那些类似的人物?欢迎补充。

1.《烛影乱谈 《三国演义》中武艺不凡却少有人知的几大人物》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烛影乱谈 《三国演义》中武艺不凡却少有人知的几大人物》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