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国尽忠,临政无阿。杲杲清名,万古不磨”。为了国家大义,为了社稷的安定,他一生秉公执法,以忠报国。

哪怕面对权贵、恶势力的无理要求,他也从未弯下过笔挺的脊梁,力求带给匪徒以法律的严惩,带给人民以正义的光辉。

他就是包拯,人们更多地称呼他为包青天。他的名声,犹如青天一样,会永久地流传下去,会一直被后人所铭记。

包拯清正廉洁的名声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一直流传了下来。“包青天”这一词更是成为了清官的代名词。

千年时间已过,包拯的后代已经繁衍至35代了,可为何有一后代却从不外出打工?一直苦苦守护包氏祠堂呢?

01为父母而辞官回乡,隐居故里

宋真宗咸平二年,一代清官包拯出生了。等到他二十八岁时,苦读诗书的他终于考中了进士,踏入仕途。

本来他应该是赴江西任职的,可是由于其父母年迈,为了照顾父母,他便请求调任合肥附近就职。

即便如此,年迈的父母还是思子心切,不愿意让其离开身边一步。包拯是一个非常孝顺之人,考虑到父母的心意,他最终只能选择辞掉官职,回家赡养父母。

几年之后,年迈的父母先后离世了。包拯便在父母的墓旁,搭建了一个草庐,开始守丧。等到守丧期满后,包拯却依旧不愿意离开父母的墓前。

孝顺虽好,可也不能为此消磨掉自己的人生。周围的亲朋邻里,都不愿包拯就此沉沦下去,先后都曾几次去劝诫勉励过他,最终包拯还是不舍地离开了父母的墓前,重新踏上了仕途。

02不畏权贵,为百姓的正义而发声

1041年,他就任端州知府。在众多人眼中,这个职位是一个肥差。端州盛产砚台,此前的知府都是以进贡为名,大肆收纳数十倍于贡数的砚台。

多余的砚台,有的被他们用来中饱私囊,有的被他们用来勾结权贵,为自己将来博一个好的“前程”。从这时起,包拯便展现出了与他人截然不同的一面。

他在任期间,哪怕一个砚台,他都没有独吞过,更别说用来勾结权贵了。相反,他不仅不勾结权贵,反而勇于站出来为民除害,除掉这些祸害百姓的权贵们。

在他担任监察御史时,发现数任转运使都存在着严重的贪污受贿行为,其中的王逵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仗着陛下、宰相看重,他不仅大肆剥夺百姓的财产,甚至于还派兵镇压处死那些声张不公的百姓。

投诉无门的百姓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直至包拯出现。为了扳倒这个“大山”,其连续七次上书弹劾,最后一次更是直接指责起了当今陛下:

今天你不体恤百姓的苦,视百姓之言为无物,重用酷吏王逵,这对于他来说自然是一件幸事,那么全天下的百姓的不幸,你就不管不顾了吗?至此王逵才终于被罢官。

03大义灭亲,留下家训

身为一个执法者,应该永远站在法律的角度做事,当一个铁面无私的执行者。

这才是天下之幸。包拯不仅不惧权贵的真刀真枪,也不惧“亲情”的糖衣炮弹。

在包拯出任家乡的知州时,其亲朋好友自以为有了靠山,便开始借势欺人,甚至于还做一些游走于律法之外的事情。

谁知包拯果断大义灭亲,将犯法的舅舅直接压上公堂,按律惩戒了一番,自此谁也不敢肆意妄为了。

包拯此一生清正廉洁,公正不阿。他的所作所为不仅影响着世上每一个人,更影响着他的后代。

他曾留下过这么一条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如果有人为官却贪赃枉法,便不要再回老家了,更别谈死了之后落叶归根。但凡有人不遵从其命,便不要说是包拯的后代了。

正是因为有着此家训的存在,包拯的后代们甚少进入官场,因为谁也无法保证自己是否能抵抗住外来的诱惑。而每一个进入官场的人,也都会谨遵家训,力争做一个二代“包青天”。

04千年时光已过,包氏后人何在

随着时光的流逝,曾经人满为患的包氏祠堂,渐渐也开始冷清了起来。有的人外出务工,自此便定居在外面。有的人成家立业后,也将住处从此地搬离了出去。

曾经繁华无比的包氏祠堂,就这样慢慢地没落,破败了下去。直到有一天,包拯的第35代后人包先良醒悟了过来。

他不能任由包氏祠堂就这样荒废下去,这不仅代表着他们家族的辉煌历史,也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

他无法指挥他人,却能从自身做起。自此他便放弃了大城市的繁华生活,选择留在乡村,选择守护渐渐破败的包氏祠堂。

为了维持生计,也有足够的时间来打理祠堂,他选择在附近从事起了保洁的工作。

等他空闲之际,便会去打扫院中的灰尘,清理其间的杂草,修复一些破败掉的地方,就这样包氏祠堂逐渐重新变得有生机了起来。

渐渐地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来此参观包氏祠堂,见证包拯的故居。每一个到来的游客,包先良都会带他们参观各处,领略包氏祠堂厚重的文化。

这时便有人对其提了一个建议:你看游客这么多,你问他们稍微收取一点门票,岂不美哉?你的生活也能得到更好的改善。

当他听到这个建议时,想也不想便拒绝了。他清晰地知道自己当初所要守护的原因所在,他守护的是包拯所传承下来的正义,所守护的是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要践行的正义。

如果他选择收取门票,便背离了自己的初衷,也破坏了包氏在世人心中的形象,也违背了包拯所留下的家训。

“天下熙熙皆来利往”。在如今这个只顾着追求利益的社会上,包先良的如此做法简直非常难能可贵,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的。

利益并不是人生中唯一的追求。在一个缺乏正义的社会,哪怕你可以得到更庞大的财富,将来有一天也可能被别人以不正义的方式夺走。

只有等到越来越多的“包青天”出现,我们才可以过上一个幸福安定的生活。

1.《阿旺读书 包拯后代今何在?35代后人包先良,不外出打工,默默留守包氏祠堂》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阿旺读书 包拯后代今何在?35代后人包先良,不外出打工,默默留守包氏祠堂》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5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