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说明的一点是唐玄宗的皇位不是让出去的,而是被他的儿子李亨给“夺”去的。

背景介绍

公元755年,身兼范阳、平卢、河东三节度使的安禄山趁唐朝内部政治腐败兵力空虚之际,联合同罗、奚、契丹、室韦、突厥等民族组成的共15万士兵,号称20万,以“忧国之危”,奉密诏讨伐杨国忠为借口在范阳起兵。当时唐朝承平日久、民不知战,因此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因此叛军很快就攻占了洛阳,并且在潼关击溃了唐将哥舒翰,随后攻陷唐都长安。

在长安陷落前,唐玄宗便已经率领自己身边的亲侍和禁军仓皇出逃了。然而当唐玄宗行进到马嵬坡的时候,随行的禁军将士发生了哗变,杀死了杨国忠,又逼迫李隆基下令处死杨贵妃。随后开始逃往成都。

面对着玄宗入蜀这一不可逆转的事实。太子李亨却难以接受,因为一旦入蜀,蜀地离中原距离遥远,这样的话,叛乱还不知道要平定到什么时候呢?而且即使叛乱被平定了,那么一个置国家安危于不顾的皇帝,还有多少威望呢?考虑到这种情况,太子李亨率领自己的卫队悄然离去,最后抵达朔方军的治所灵武。

公元756年7月12日,李亨在灵武城的南门城楼,举行了简单的登基仪式。李亨登基之后,改年号为至德,并且将当年改为至德元载。玄宗被推尊为太上皇。随后,李亨就派使者前往四川,向太上皇报告了这一消息。此时唐玄宗才知道,自己已经不是皇帝了,而成了太上皇了。

唐玄宗在李亨继位后,便再也没有图谋过夺回皇位了,可以说对肃宗继位,唐玄宗是持默许的态度的。为什么唐玄宗甘心把皇位“让”给李亨呢?下面来分析一下:

一: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是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的。

在唐玄宗开元之治的晚期,因为天下太平、国家无事,因此唐玄宗便逐渐丧失了向上求治的精神。到了天宝年间的时候,唐朝的政治更加地腐败了,而唐玄宗则不思进取,整日沉迷于享乐,宠幸杨贵妃。而安禄山为了升官也拜杨贵妃为母亲。与此同时,唐玄宗先后任命李林甫、杨国忠为相。李林甫是口蜜腹剑的宰相,在任期间,凭借着唐玄宗的信任专权用事达十九年,杜绝言路、排斥忠良。而杨国忠之所以能得到唐玄宗的重用是因为杨贵妃的被宠。因此在李林甫之后,杨国忠被唐玄宗任命为宰相。杨国忠在任期间,只知道搜刮民财,以至奸臣当道、国事日非、朝政腐败。

而这就给了安禄山以可乘之机。因此,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要负很大一部分的责任。

二:京都长安的丢失,唐玄宗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安禄山发动叛乱之后,便率军向京师进攻。而与此同时,唐玄宗也开始调集各路军队进行平叛。而在安禄山向长安进发的过程中。其实长安还有一道防线。那就是潼关防线,驻守潼关的是老将哥舒翰。

潼关在哥舒翰的经营下,始终是固城死守,不与叛军交战。叛军主力对潼关发动了一次又一次的进攻,时间延续达半年之久,但是都劳而无功,至于西进长安的目标更是变得十分渺茫。而且,此时唐将李光弼和郭子仪也率军大败叛军史思明部,切断了叛军前线与范阳老巢之间的联系。此时的叛军向前不能攻克潼关,向后不能退守范阳。可以说败局已定。

然而此时,宰相杨国忠担心哥舒翰拥兵自重,便不停地在玄宗耳边煽风点火,要求唐军兵出潼关,与叛军决战。而玄宗也觉得在自己当皇帝期间发生了这么大的叛乱,太丢人了,因此想要急于快速地平定叛乱。再加上杨国忠的谗言,于是唐玄宗便派使者催促哥舒翰出潼关与叛军决战。

然而,哥舒翰身为战场老将,深知唐军虽然有20万军队,在人数上占有优势,但是因为长时间没有经历过战争,因此,战斗力其实并不强。而安禄山所统帅的军队则是唐军的精锐部队。因此,唐军最好的办法便是死守潼关,待敌人精疲力竭之际,再出关交战,方能取胜。但是此时过于乐观的唐玄宗已经听不进任何的意见了,强令哥舒翰出兵。在万般无奈之下,哥舒翰只得含泪出兵。最终交战的结果是20万唐军全军覆没。叛军顺利地攻下了潼关,随后趁势攻取了长安。

可以说,长安的陷落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唐玄宗过于乐观和听信谗言。

三:长安陷落后,不思平乱,却只想着逃蜀保命,因此平叛无功

安禄山的叛军在攻陷长安前,唐玄宗便仓惶出逃。然而,唐玄宗在逃命的过程中,他不是逃向自己的大将,比如郭子仪、李光弼这样领军的大将处,而是直奔蜀地而去。要知道当时的蜀地可是远离中原的,李隆基俨然一副把国家置之不理,只顾自己性命的态度。一个把国家都置之不理的皇帝,在叛乱被平定后,他还有什么脸面再去管理这个国家呢?

四:平乱是首要任务,此时的唐朝最需要的是团结一致,共同平叛,而不是起内讧。

面对唐肃宗的登基,即使唐玄宗有什么不满,但是这时候也决不能发作。因为这个时候,平叛才是首要任务,假如为了帝位,他再和唐肃宗闹翻的话,那么最高兴的莫过于安禄山了。此时的安禄山已经占据京都长安,如果唐玄宗再和唐肃宗刀兵相见的话,安禄山正好可以坐山观虎斗。等到两虎两败俱伤之际,他再出兵将“两虎”给灭了。到那个时候,李唐江山可就真的要改姓了。

基于这个原因,唐玄宗默认了唐肃宗的称帝。

五:回长安后被软禁,没有机会

安史之乱被平定后,李隆基由成都返回长安。回到长安后,为了防止李隆基复辟,唐肃宗李亨让李隆基居住在兴庆宫,仍然称为太上皇,但是却不准他过问政事。

后来,唐玄宗的亲信又遭到了清洗。

最终,玄宗身边没有一个可以信任的人了。在这种情况下,复辟帝位更是天方夜谭了。就这样,晚年的唐玄宗一直是郁郁寡欢的,最终在78岁的时候,唐玄宗李隆基驾崩了。

总结:

安史之乱以后,唐玄宗之所以让出皇位,完全是被迫的。至于被迫让出帝位后,唐玄宗不再复辟帝位的原因,归纳起来,大概有这么五个原因:

1:安史之乱的爆发,唐玄宗要负很大一部分责任;

2:京都长安的丢失,唐玄宗也要负一部分责任;

3:长安陷落后,不思平乱,却只想着逃蜀保命,因此平叛无功;

4:平乱是首要任务,此时的唐朝最需要的是团结一致,共同平叛,而不是起内讧;

5:回长安后被软禁,没有机会;

1.《小盒子家的家常事 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小盒子家的家常事 唐玄宗为什么要在安史之乱后让出皇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07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