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1682字,阅读时间约为2分钟自古以来户籍制度都是一个王朝长久发展必不可少的政治规划,有助于帮助国家统计人口数量,实施物资分配,同时完善税收政策。封建社会时期,税收是要按照每家每户人口数量来收取。
有些人为了逃避税收,便在户籍制度实施过程中采取消极对抗的方式,拒绝服从国家的户籍管理。元朝末年,蒙古族统治者无法设身处地为百姓考虑,将大多数人当作奴隶来驱使。
受到常年战乱影响,很多地区粮食减产,百姓的基本生存需求都无法满足,所以才会大规模爆发农民起义。而出身农民家庭的朱元璋也加入到了起义军的队伍中,为推翻元朝统治而不遗余力。
明朝建立之后,当时的社会面貌满目疮痍,很多地区由于常年战乱的影响变得荒无人烟,越来越多的耕地被荒废,刚刚建立起来的明朝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此时朱元璋便在户籍制度上有所完善,为的是统计全国人口,合理分配土地,并实行人口迁移开发荒地,让所有人有地可种,同时增加财政收入,稳定初期的局面。
户籍制度诞生
1、土地均分
朱元璋出身贫寒,自幼吃过许多苦头,所以对当时百姓的处境感同身受。为了缓解百姓的压力,让他们帮助明朝发展农耕,朱元璋开始统计人口数量,并按照每家每户的劳动力数量来分配土地,让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土地。为了刺激农百姓大力发展农耕,朱元璋决定降低税收,实现藏富于民,让百姓享受更多的福利。
2、人分三六九等
朱元璋自幼厌恶唯利是图的商人,所以在即位之后大力抑制商业发展,既是为了打压商人群体的势力,也是为了维护封建统治,维护自己的地位。于是在人口划分的过程中。
朱元璋将百姓分为士农工商四个等级,“士”指的是官员士大夫阶级,他们无需纳税,享有更多的特权;“农”指的就是农民,是农业发展的顶梁柱;“工”、“商”则封建社会中最不受重视的行业,商人的地位也是最低的。
3、户帖制度的优势
户帖制度最早诞生于宋朝,到了明朝才逐渐完善。户帖制度指的是按照每家每户劳动力数量分配一定的土地,户帖上记载了不同家庭拥有的土地面积以及需要承担的赋税,相当于我们现在的产权证。
户帖制度的推行不会影响到百姓的利益,反而会为他们增添一重保障,所以推行起来十分快捷,并没有遇到任何阻力。百姓得到户帖之后,可以按照规定在自己所拥有的土地上进行耕作。
一来可以减少人口迁移的概率,将百姓限制在一定的土地范围内;二来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避免人口流动性过强带来不利影响。由此可见,明朝的户帖制度有利于当时的政策推行,推动初期社会安稳发展。
户籍制度存在弊端
1、等级制度森严
户籍制度体现出了十分严格的等级制度,按照不同人群的划分大概可以分为四个等级。首先是宗室和权贵,这类人拥有更高的特权,即使犯错也不允许官员直接逮捕他们。
这类人名下的土地也无需缴纳赋税,所以他们的生活是非常优渥。其次是官员阶级,这些人也无需缴纳赋税。由此可见在明朝,宗室权贵和官员阶级要承担的税收微乎其微,大部分都是交给普通百姓承担的。
第三等就是农民阶级,包括普通的农民和地主,还有将土地卖给地主的佃户。这些人需要承担起绝大部分的税务,如果是平常还好,但明朝处于明清小冰期中,自然灾害频繁,粮食常年欠收。
农民无法承担起高昂的税务,只能将土地卖给地主,这也变相地促进了土地兼并现象。最后一种籍贯包括罪奴、奴仆等等,他们受人歧视,社会地位极低,也不会享受任何待遇。
2、户籍制度的影响
明朝的户籍制度存在诸多弊端,但是有利于维护初期社会的安稳。当时很多人没有地可种,社会生产力低下,正是因为有了户籍制度,才能尽快恢复生产力,提高人们的劳动效率。
同时促进明朝未来发展打下良好基础,为后来的发展提供助力。户籍制度便于统治者了解全国各地人口分布数量,并以此作为依据收税,对后世也有比较先进的影响。
明朝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初期百废待兴,正是有了户籍制度才能稳定住局面,让更多人安稳生活在自己脚下的土地上,有利于维护封建统治。
尽管其中也存在不少的局限性,可是仍然对统治阶级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有了完善的户籍制度,与明朝的现实情况结合在一起,才能促进明朝打下良好的基础,为后世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明史》、《明实录》
1.《指点江山论史 均分土地秉持世袭原则,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统治,简析明朝户籍制度》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指点江山论史 均分土地秉持世袭原则,限制人口流动维护统治,简析明朝户籍制度》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12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