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南使者黎少颖回国,明宣宗特意要黎少颖把一份敕谕带回给 黎利,这份敕谕确定明朝与安南关系正常化的基本条件,即:第一,确定被册封者必 须是陈氏之后;第二,明朝所有滞留安南的官兵及家属必须遣返;第三,明军遗 留在安南的兵器必须送还。同时,明宣宗将群臣反对其所推行的安南政策的奏章 一并附上,让黎利知道,在明廷中仍有许多大臣对安南存有不满之意,目的无非 是想通过这种方式,警诫黎利,真心臣服于明廷,让宣宗在处理与安南关系时, 处于主导地位。二、黎利与明朝的外交博弈 然而,明宣宗的如意算盘很快就落空。明朝颁布 大赦的使臣尚未入境,黎利便迫不及待地将陈蜃 铲除。明朝使者李琦、罗汝敬等到达安南,安南国内全无“国丧”的悲哀,明使回国。
黎利的目的达到,明廷无力干预
黎利即帝位于东都,安南使者枢密佥事何甫等向明廷报告陈景的死讯,并称陈氏子 孙已无继承人,“国人推利谨守其国,以俟朝命”。这完全是黎利编造来蒙蔽明廷的谎言。黎利似乎十分清楚明朝的国内形势,断定明朝是不会因为陈嚣的问题 而再次对安南发动大规模的战争。陈嚣的身份,原本包括王通等人就深表怀疑,然而,他的存在为宣宗同意撤 军保存一丝颜面,也是明朝与安南交涉的一块遮羞布。黎利的目的达到后,立即撕开这块遮羞布,无疑是给明朝一个响亮的耳光,而此时明廷却无力干预,只能徒叹无奈。
战后的外交角力,安南可谓先胜一筹。 当然,安南的图谋,明朝也不会让其轻易得逞。对陈嚣之死及后继无人的说法,明宣宗深表怀疑,派行在工部右侍郎罗汝敬,鸿胪寺卿徐永达 再度前赴安南,质疑陈鼍之死,因此,要求黎利及耆老、军民“悉心咨访陈氏子孙奏来,用顾继鲍之命,以宁一 方,以副朕体天爱人之心。”同时再次强调“交址所留朝廷官吏、军校人等及其 家口,速皆遣归,以慰其父母妻子之望,所留军器,亦悉送纳,庶几求福之道。” 并警告黎利“毋或蓄疑自诒伊戚。”对于明朝的怀疑与责问,黎利采取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与之斡旋,一方面对 明朝的要求反复强调原有的说辞,另一方面做足表面功夫,尽显其对明朝“忠诚”之心。
明宣宗诚得一人,以绥一国
当罗汝敬等人回国时,安南又派其头目何栗随从入朝,对明朝的质疑,回答说:“钦遵圣谕,访求陈氏子孙,无有遗者。”对滞留官吏军人及家属,军器等问题,认定于总兵官成山侯王通班师之时悉已送还。又说“臣利又 尝出榜禁约,但有隐藏官军一人以上者必杀,其有首出者亦已陆续遣回。今蒙诏敕,谨复戒饬国人,且差人四出寻访,但有遗留,尽应起送,不敢辜负圣天子惠 爱元元之意。”而且再次献上“代身金人”,以示诚意。对于黎利的倔强,明宣宗的态度很快就软化。明廷遗派行在礼部侍郎李琦、鸿胪寺卿徐永达再次出使安南,他们带去的敕 谕表明,明宣宗对陈是的问题很不甘心,但同时对于安南方面的“改命之请”,他表示“诚得一人,以绥一国,足惬予志,但建立事重,所当详慎。”
如果遍历咨访,还无法找到陈氏 的存人,“朝廷当与处置”。显示出,宣宗在立后的闷题上会有所妥协。 黎利得知明宣宗的态度后,自然喜不自胜,立即下令诸头目耆老等集体上奏, 派出亲信陶公俣、黎德辉等随明使入朝。陶公馔此次携来表文及奏书有两则,一则是以黎利的名义进献的表文,历数其如何尽心尽力搜求滞留安南的官军及军器等,以及对明朝如何尽忠尽责,另一则是安南耆老集体上书,奏称陈氏之后已绝,希望明廷能“俯从所请,使 黎利得布宣圣德,以安远人,播扬皇威;以固封守,永为藩臣,常奉职贡”。
明宣宗看完这份求封书,十分气愤,然而宣宗很快便失去耐性,安南使臣陶公馔等回国,宣宗令其带回敕谕,此次宣宗再次作出重大让步。第一,认为“兵器以卫民 也,安南之民皆朕赤子,令留在彼,与在此同,已置不问”,但所有滞留官民必 须如数遣归;第二,陈氏之后必须继续询访,如果确实无从访求,可“连名奏来, 朕与处置”.对于黎利可否获得封赐,宣宗的态度则显得暧昧,只是表示“盖从 民所志,朕之素心”。黎利对宣宗的一再让步,自然会紧紧把握良机。又派正使黎汝览、副使吏部尚书何栗、黎柄等出使明朝,对明朝所关心的两 大问题,仍然的老调重弹,说明朝官民滞留者“无见全者”,而陈氏子孙也是“的无见存”,并申诉说,安南国“不可无管摄,而常未奉朝命”,请求明朝对黎利封 赐。为使这次求封之请得以如愿,黎利第三次贡献代身金人,以表诚意。
也许黎利已经意识到明朝会应允他的请封,所以在派黎、何等人出使 明朝的同时,也着手于在安南作长期统治的打算,他向文武大臣宣布“帝范”以训诫国王太子,宣宗对黎利关于陈氏子孙“的无见存”的解释,虽然仍有猜疑,但有感于安 南头目耆老反复奏称陈氏之后已绝,请以黎利管摄国事,而且“众口一词,累章 不已。”故而从其所请。明廷派行在礼部右侍郎章敞、右通政徐琦 携带朝廷印章前往安南,授命黎利“权署安南国事”。明朝只授命黎利权署安南国事,而不是直接册封为“安南国王”,其中原因很复杂。作为宗主国,明朝有义务肩负兴灭继绝的历史使命。对于陈氏灭而后存,存而后绝。明王朝很清楚,这一切均是黎利导演的把戏,这对明朝政府而言,是一次“军事的、外交的屈辱”。
宣宗采用折中之法,授命黎利权署安南国事
对于宣宗而言,他在大臣中的权威性必然受到一定的影响。有鉴于此,宣宗采用折中之法,授命黎利权署安南国事。这样做有三个好处:一可以显示明朝的大度,能顺应安南民意:二可以继续对黎利产生一定的约束力。每位安南国主都期望得到中国王朝的册封,因 为这样能使其统治更具合法性和权威性。明朝没有直接册封黎利为安南国王,对 黎利会有一种精神上的约束力;三可以减缓明王朝内部的异见者非议。再者,明成祖册封胡汉苍所造成的惨痛教训,绘明朝统治者起深刻的警示 作用。在无法证明陈氏之后“的无见存”前,明廷不宜贸然册封。
黎利获得明王朝的授命
明廷授予黎利权署国事,其中是否存有某种交易,在中越文献中没能找到明确的证据,但是从一些不被重视的史料,应该存在这种可能。因为黎利获得明王朝的授命后,派审刑院副使阮文绚、御史中丞阮宗贽等随章敞、徐琦前来明廷谢恩,在越南史籍《大越史记全书》、《钦定越史通鉴纲目》中均称,解岁贡金五万两”。
总结
在中国文献中亦有类似的记录,如此巨额的贡金,在中越关系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在中外关系史中,爪哇杀死明朝贡使士卒一百七十人,明朝曾经索偿六万两黄金,实际上支付二万两。因此我有理由怀疑,这笔巨额贡金是明王朝与黎利谈判中关于战后关系 正常化的一笔交易。 阮文绚等此次来访明廷,安南还承诺“依洪武贡例”和“岁贡金三百 斤”这便标志着明朝与安南结束战争状态,恢复两国的宗藩关系。
1.《白桦讲历史 黎利跟明朝外交博弈,明宣宗退让跟安南宗藩关系恢复》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白桦讲历史 黎利跟明朝外交博弈,明宣宗退让跟安南宗藩关系恢复》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120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