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君权神授”这一思想的指引下,古代的君王对于封禅这件事情,似乎一直都是比较热衷的。但是在封禅的过程中,也有很多的讲究之处,并且伴随着很多的规矩。有的君王虽然也是九五之尊,贵为一朝天子,但是却没有资格进行封禅。

古时候的君王,在老百姓的心中,就是上天特意派来管理整个国家发展的人,所以君王封禅,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让这个王朝的发展更加的稳固和有序。《管子》中有关于封禅,就有明确的记载,封禅的“封”所指的就是祭天,直白的理解便就是一朝天子,登上泰山之后筑坛祭天。

而封禅的“禅”所指的就是祭地,更加直白一点的就可以理解为,一朝天子在泰山下的小丘陵,除地祭拜土地。特别是在太平盛世又或者是天降祥瑞之际时,就会开展比较隆重的祭祀大典。那古代的这些帝王,到底因为什么才要去封禅?是因为手中的权利,还是想要获得永生?

一、古代帝王为何热衷于泰山封禅

1、君权神授

在战国时期,当时的齐国和鲁国这些国家,还算是有些实力的。当时齐国和鲁国的一些儒家学生也认为,在这五岳之中,泰山的高度居于榜首。所以帝王们,在祭祀的时候就应该首选泰山。

就像秦始皇,还有汉武帝,这些君王都曾经在泰山上举行过封禅大典。《五经通义》中,对于封禅也有所提及,明确的表示:“易姓而王,必封泰山”。从这里就可以看得出来,君王们在封禅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就是君权神授。

2、利用人的思想

就在汉朝未被建立之前,一个国家在正常运行中所举行的这些盛典里面,最为隆重的就是封禅。所以很多的君王,为了能够让整个国家更好地运行下去,也为了能够利用民间的这一习俗,让国家的祭祀仪式也能够显得越发的浓重一些。从而利用老百姓对于上天的敬畏,从而引导老百姓像敬畏上天一样敬畏国家,敬畏君王。进一步把“君权神授”这种思想深深的植根在老百姓的意识里。

当时的生产力等各个方面的发展还是比较薄弱的人们,对于很多的自然现象,完全没有办法科学的看待和正确的理解。所以就产生了一种心理方面的崇拜,特别是对风雨雷电以及日月山川,都是无比的敬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一种习俗,也就是祭祀。而作为封建统治权力最为鼎盛的君王,就借助于这样的方法,彰显自身的权力和尊严。

3、获得永生

历史上的这些帝王,第一位进行封禅的就是秦始皇。为了能够让这一次封禅大典顺利的开展,秦始皇召集了很多齐鲁之地的儒家学士,这些人各抒己见,在最后就选定泰山。而秦始皇就再一次表演了一趟祭天的仪式,因为在秦国的时候,他已经走了这样一个流程,来到齐鲁之地后,再一次重演,也算是让封禅这件事,圆满的落下帷幕。

并且秦始皇不远千里来到了齐鲁之地,难道当真是为了完成封禅大典吗?要这样想可就大错特错。他这一路,并非是为了看看风景,也不是为了能够更加好玩,而是为了能够寻得一种可以长生的办法。就像很多权力特别大的帝王,在暮年的时候都会竭尽全力的去寻找这样的办法,比如说信奉道士们所淬炼出来的长生不老丹药。

4、争夺权力

汉武帝在最开始的时候,之所以会选择封禅,并非是为了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法子,而是为了权力的争夺。尽管当时的汉帝国还是比较强大的,但是对于后宫摄政这件事情,汉王朝的发展仍旧没能逃过魔爪。

因为吕后的存在,以及吕后的一番运作,汉王朝差点都成为了吕家的基业。有人会说,是因为孝惠皇帝在当时比较仁慈,做事情甚至有一些唯唯诺诺。但汉武帝并非是仁弱之人,但王朝的发展似乎仍旧没能逃过来自于太后的魔爪。

在汉武帝第一次想要封禅的时候,似乎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大臣以及相关的负责人都已经把整个封禅典礼的纲要和流程拟定好了,但这一场封禅大典,仍旧没能如期而至。只因为窦太后在当时竭尽全力的去反对这件事情。

正是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汉武帝和窦太后之间的这一层纸也就被捅碎了。这也就意味着汉武帝和窦太后之间的战争就此拉开序幕,同样在汉武帝背后所站着的就是儒家的弟子。

虽然汉武帝在当时所看重的就是儒家学说的这些弟子,但是汉朝的朝堂之上,大臣们所最为信奉的还是道家。站在这个层面来看,这也是一场儒家和道家的争斗,可回归为原本来看,还是一场权力的斗争。

就在汉王朝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候,统治者只要延续着王朝的命脉,不发生什么样的大动荡就可以了,但是手中的权力还是需要牢牢紧握的。就像汉武帝继位的时候,人们都已经特别的富足,并且还产生了一股攀比之风。

倘若对于这样的情况不加以严管的话,势必会造成一系列的动乱。然而窦太后完全不这样认为,窦太后能够感觉的就是,孙子和她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窦太后离世,儒家的学子们才开始得以大展手脚。而此时的汉武帝才真真正正感受到了,把所有的权力牢牢的握在自己手上的快感。

二、封禅带来的影响

1、确立文化和政治

一场盛大的仪式,在开展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政治,还有文化。并且在这个仪式的开展过程中,君王也能够借助于封禅大典的神圣性和崇高性,进而强化自己手中的权力,维护自己的统治。最有力的说明就是汉武帝的封禅仪式,不仅把天子的尊严和王道以及仁政相结合,还把礼仪教化都凸显了出来。

2、赢得更多的权利

古代王朝发展的过程中,必不可缺的就有礼义和制度。如果僭越了礼仪,这将是特别大的忌讳。在礼仪和制度的面前,这就像是一道不能够逾越的鸿沟。而封禅大典,就可以作为所有礼仪秩序里面的大宗。借助于这样的方式来展开政治方面的斗争,其实是比较常见的。最有力的说明就在唐朝,就像武则天在当时,就让担任礼部尚书一职大许敬宗“议封禅仪”。

3、震慑周边民族

要想维护王朝的稳定发展,维护君王手中的权利和利益,国内一番和平与安定之外,王朝周边的这些民族,如果出现了不安定因素,也需要及时的压制和处理。而最有力的做法就是让周边民族感到威慑。就像在政治决策里面,所必须要考虑到的一个问题,就是周边民族的震慑。然而在当时最直接的手段就是封禅。

最强有力的说明还是汉武帝封禅,就在汉武帝实行封禅的时候,12部将军亲自率领这18万骑兵,一路高举着锦旗,绵延不绝,足足有上千里之远。出了长城之后,一路向北,到达边陲地带,紧接着登单于台。如此兴师动众的行为,又怎会对这周边民族起不到一定的震慑作用呢?

三、历史上的泰山封禅

1、管仲所言

管仲就曾经说到:古时候到泰山这个地方举行封礼大典,以及禅礼大典的君王就足足有72家,然而他所记录下来的仅仅只有12家而已。就比如说伏羲,又比如说炎帝,再比如说黄帝。这些君王都曾经,举办过声势浩大的封禅活动。

2、孔子所述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来,当时的帝王如果到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的话,这些帝王个人所做出的贡献就比较多。并且在这之后,孔子也对封禅这件事情有相应的论述。《六艺》中就有相应的记载,就在姓氏改换之后而称王后,君王就会去泰山进行封礼大典。并且孔子在当时,对于泰山封禅这样的事情也是比较支持的。与此同时,还对那些没有德性,已经没有建树的帝王,去封禅行为,展开了讽刺和批评。

结语:

在古时老百姓们对于自然界的一些现象,完全没有办法认清,对于很多的事物都是比较恐惧的,所以他们对于神灵就特别崇拜。也正因如此,帝王在泰山封禅,老百姓更是深信不疑。就像在王朝发展的过程中,都是立足于农耕文明的基础之上。

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稳固民心和凝聚民心,最直接有利的做法就是让老百姓接受君权神授的思想。让老百姓能够接受君王,并且敬畏君王。但是根据相应的统计,在这封禅的帝王里,大多数帝王都是为了能够让老百姓更加信服自己,更加敬畏自己,从而服从于自己的统治和管辖。

但是站在另一个角度来看,作出这一举动的帝王,大多数都是王朝发展过程中的转折点。比较有力的说明就是秦始皇以及汉武帝,还有隋文帝和唐玄宗。

参考文献:

《五经通义》

《管子》

《六艺》

1.《以酒以诗 古代帝王封禅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权力和永生》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以酒以诗 古代帝王封禅到底是为了什么?是权力和永生》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