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

“寒窗苦读十余载,金榜题名天下知”。

高考是改变我们命运的最佳途径,也是我们人生中的捷径之一,通过高考,我们的人生将有无限种可能。

而自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后,给了很多读书人希望,高考也几经变革,才有了如今的规模以及规划。

而高考越来越规整,不需要学生操心什么,只要带好自己的东西,然后放心考试就可以,争取给学生们减少各种各样的压力。

只不过,现在的高考制度和以前相比,好的不只是一星半点,学生们的才能也能有很好的发挥,每年都有杰出的人才。

但是,在以前的时候,不仅没有现在这样的制度,而且,那个时候的高考还不叫高考,叫做“科考”,学子们想要参加科考,还是有很大难度的。

因为古代科考制度的原因,再加上参加科考的人数多,但最终能成功入选的少之又少,导致科考要比现在的中考难。

古代科考有多难?1300年仅有649位状元,一家人的指望

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我们可以大概的了解到古代的科考制度到底是怎样的。

在剧中,同一年参加高考的学生有很多,盛家的盛长柏、盛长枫,齐家的齐衡,以及顾家的顾廷烨等等,都是同一届的考生。

虽然在几人中,都是同一个学堂且同一届的学生,并且还有家室显赫的考生,但只有盛长柏一个人入选,实力十分强悍。

有人统计,将古代的所有状元加在一起,在1300年的时间里,也仅有649位状元诞生,竞争力非常大。

也从侧方面展示出,古代的科考制度有多么严格,想要如此大的竞争中得到功名,并不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

因为以前的“大考官”是皇帝,他决定了考生的最终命运,虽然比较残酷,但也是不可争议的事实,并且,以前的科考有着很严格的制度,考生要跨过4道“门槛”,才有资格参加当年的科考。

那么,4到“门槛”都是指哪一道呢?

童试

在古代的时候,“童试”更像是我们现在的“小升初”考试,而参加“童试”的学生通俗一点的叫法叫做“童生”,是学生的意思。

只不过,“童生”并不是我们所理解的小孩子,“童生”并没有什么年龄限制,即使年过半百的老人也可以成为“童生”。

如果参加“童试”的学生通过了考试,那就可以从“童生”成为“生员”,在“太学处”学习,相当于成为了现在的初中去继续学习。

而且,在那个时候,通过了“童试”的学生也被称为“秀才”,在社会上也有一定的地位了,比如见到官员可以不作揖行礼,不会被体罚等等。

乡试

古代的“乡试”和我们现在的初升高差不多,而乡试是由当时的各个州、府举办的考试,考试时间在8月份左右,也被称为“秋闱”。

参加“乡试”的学生都是经历了“童试”的选拔,挑选出来的高知识分子,如果通过了“乡试”,那就会成为“举子”。

在当时,一个地区能成为“举子”的人并不多,而“举子”在当时也是有一定权利的,可是成为当地的知府,也能够成为朝廷官员。

只不过,各个朝代的制度并不是很相同,有一些职位是可以买到的,但成为了“举子”之后,才可以进入“会试”的门槛。

会试

古代的“会试”,相当于我们现在的“高考”,而“会试”就不是当地的官员所考核了,而是需要去京城进行考核。

就像是我们看电视剧时,出现频率最高的一个词,就是“进京赶考”,从家乡前往京城里的贡院参加考试。

由于“会试”基本上每三年才有一次,考生们都要做足了准备,家里比较偏僻,比较远的要提前大半年出发,不能耽误时辰。

并且,“会试”的制度比较严格,考生进考场前要先搜身,甚至还要洗澡,避免考生作弊,关在一个厕所大的屋子里参加为期两到三天的考试。

殿试

如果会试通过之后,那考生就会获得面见圣上的资格,一般这个时候,会有朝廷中有权威的大臣选出符合规格的三名考生。

而前三名考生就会进宫面见皇上,皇上会出一些问题,然后前三名来作答,皇上会根据他们的回答来定义谁是状元、榜样、探花。

所以,学生们不要觉得自己现在的考试很麻烦,因为古代的科考制度更为复杂和艰难。

看完这篇文章,大家对此有什么看法呢?你觉得古代的科举考试哪里最不合理呢?欢迎留言讨论!

有关孩子心理、教育、性格等方面的困扰,都能为您答疑解惑,希望我的建议可以帮助到大家,让每一个宝宝都能健康成长。

1.《阿七聊教育 古代科考有多难?1300年只有649位状元,4道“门槛”拦住太多人》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阿七聊教育 古代科考有多难?1300年只有649位状元,4道“门槛”拦住太多人》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6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