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25日,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宣布辞去苏联总统职务,第二天,12月26日,苏联正式解体,一个庞大的帝国顷刻间轰然倒塌,让整个世界目瞪口呆。

想当年的苏联勃列日涅夫时代,那个时代真好啊,有钱,小日子过得舒服,说话硬气,看着欧美等国家瘦弱的样子,畏畏缩缩地面对强大苏联的样子,作为一个苏联公民,走到哪里都是昂首挺胸。可是如今却一刹那间就轰然倒塌。那段时间,很多人坐在电视机前看着莫斯科发生的一切,那面红旗凄然落下的时候,简直有一种茫然不知所措的感觉。

苏联解体也因此被普京称为“20世纪最大的地缘政治灾难”,此后的许多人都在叹息的同时,也一直在努力地追寻导致苏联解体的真正原因。

1、里根总统的上台。

美国政府在理查德·尼克松总统、杰拉尔德·福特总统、吉米·卡特总统当政时期,对于苏联政府,一直都采取了温和的接触政策,这也使那段历史时期,虽然美国和苏联时时回忆一些冲突,但总的局势都非常稳定,没有大的风波。

1981年,罗纳德·威尔逊·里根在竞选中打败卡特总统,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这个罗纳德·里根,估计是受到美国好莱坞大片的影响,总是自认为要拯救世界,经常声称要“把苏联抛弃在历史的尘埃中”,他的妻子南希·里根,就是他在打击美国左派文艺者的时候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在整个竞选期间,他就不断地指责卡特总统对苏联入侵阿富汗的软弱态度,强烈抨击苏联的霸权主义,并且他还和美国亲台势力相呼应,批判卡特对华政策,由于做演员时期形成的慷慨激昂的演讲风格,他一下子打动了美国那些新保守主义者,成功打败卡特总统。

但是,里根总统上台后,发现如果仅仅依靠美国,去对付苏联总书记列昂尼德·伊里奇·勃列日涅夫咄咄逼人的扩张态势,恐怕难度有点大,更何况此时的美国无论是经济上还是军事实力上,和苏联都是无法相比的,更何况同时与中国为敌了。无奈之下,里根总统不得不把对中国的敌意收敛,采取了和中国合作的态度,所以,虽然他在竞选期间发表了一大堆损害中美关系的话,但是在他的两任总统时期,都一直保持了和中国友好的关系,为中美关系作出了贡献,因为这一点,中国人也给与了他高度的评价。

事实上,里根总统并不是一个省油的灯,他没有对付中国,是因为他能够看清自己的实力,正如他自己所说,“我肯定不是一个僵硬的教条主义者”,所以他刚刚上任不久,就急切的研究苏联的问题,发表对苏联的不友好言论,理所当然地成为领导西方世界对抗苏联阵营的旗手。他声称看出了苏联的问题,那就是苏联经济存在严重缺陷,并且认为美国可以利用苏联的这种战略脆弱性。

其实这一点并不能证明里根总统聪明、有智慧,发现了苏联的经济漏洞,事实上,很多人都能看出这一点,只是当你面对这些缺陷的时候,敢不敢去做,而且做了,能不能保证就可以成功?

里根总统要对付苏联,也是一件没有办法的事,这并不是那些“后事诸葛亮”们所谓的里根总统厉害,或者其他的赞誉。因为他意识到强大的苏联存在,已经在影响了欧美关系特别东欧国家关系的发展,更是导致美国经济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而并不是所谓的意识形态问题,加上苏联入侵阿富汗,就有可能全面控制中东局势,这对美国利益来说就是一种灾难。所以,虽然很多人都认为苏联经济崩溃论是很可笑的说法,如美国左派历史学家、普利策得主小阿瑟·施莱辛格1982年访问苏联之后宣称,“那些认为苏联的经济和社会已到崩溃边缘,外力再推一把,它就会滑落悬崖的美国人,只是开自己的玩笑。”他仍然选择了一种激烈抵抗苏联的政策,将与苏联的经济、军事上的激烈竞争表面化、公开化,因为,如果此刻,他不选择抵抗,在面对当年美国日益高涨的左派势力的攻势下,就有可能是自己、甚至美国就被扫进“历史的尘埃中”。

于是,从1981年上任伊始,一直到1986年,里根任总统就实施了一项中央情报局局长威廉.凯西,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里查德.艾伦,国防部部长卡斯珀.温伯格知道的计划,这个计划,就是一个遏制或者叫颠覆苏联政权的计划,根据该计划,美国“目前首要目标已经不是与苏联和平共处,而是要改变苏联制度”,所以里根给苏联扣上一顶“邪恶帝国”的帽子,呼吁欧洲各国起来对付苏联,这样也能继续保持美国的领导地位。

2、苏联经济。

其实,苏联经济出现问题,不仅仅是里根看见了,很多人都看见了,苏联人自己也强烈地体会到这一点。但是,没有办法,就像现在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弗拉基米罗维奇·普京领导下俄罗斯经济一样。

当时,苏联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农业。

你可以想象下,一个占地球陆地面积高达1/6的庞大帝国,只有不到三亿的人口,居然要依赖越来越多的粮食进口才能养活自己,这的确是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俄国并非无法自给自足,事实上,俄罗斯直到20世纪初,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粮食出口国,占据了世界粮食出口总量的45%,所以那时候,即使是全世界都对苏联不满,充满了敌意,但也不得不迁就他,毕竟没有饭吃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粮食问题开始出现问题,苏联开始需要进口粮食才能满足国内需求,到了1970年,进口数量为220万吨,而到1982年剧增到2940万吨,1984年更达到4600万吨!苏联自此由最大的粮食出口国,成为了世界最大的粮食进口国。所以人们说,60年代中期是苏联粮食问题开始恶化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那么,为什么苏联的粮食会出现如此巨大的亏空呢?

从表面上看,是高速工业化和城市化,人们都去城市了,没有人生产粮食了,越来越多的城市人口反而需要更多的食品去供应,加上人们对于肉、蛋、奶等高营养价值食品的追求,也影响了市场判断,不得不把更多的土地去进行畜牧业的生产,以满足人们的追求,这就使得粮食短缺问题更加恶化。

苏联工业化造成农业经济长期不振,粮食无法自给自足的情况也早早就让苏联领导人发现,也给与农业生产以巨大的投资,但是,苏联尼基塔·谢尔盖耶维奇·赫鲁晓夫的大农庄套路,不仅没有扭转这一局势,反而更增大了亏空,而且,由于赫鲁晓夫对玉米种植的嗜好,以行政命令的手段加速推广玉米种植,为自己挣来了“玉米棒子”、“最后的玉米机”等诨号,更加剧了农业危机。

另一方面,和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事对峙,使苏联不得不大力发展重工业,所以国内对于重工业化的投资、以及资源分配远远大于轻工业,这样一来,如果想要挣钱,赚取外汇,唯一途径的就是武器出口,靠那些没有技术含量、质量差、产能低的轻工业产品,门都没有。可惜,70年代,苏联的武器出口能力远远低于美国,其绝大部分市场都为美国所拥有。

既要从国外大量进口食品以满足国内需求,却又赚不到外汇,这时候,怎么办?

1973年10月6日爆发的第四次中东战争让国际油价猛烈飙升,从1973年10月1日至1974年1月1日,国际油价从每桶3.11美元上升到11.65美元。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由于原油日产量锐减,每桶原油的价格从14美元又涨到35美元以上。

苏联是石油大国,天然气资源也十分丰富,在为了粮食进口几乎掏光了自己所有的黄金储备之后,苏联迎来了创汇旺季。苏联石油产能从1970年为美国的74%,1986增长到了140%;在此期间,天然气产量从相当于美国的30%增长到了133%,油价的飙升让苏联赚了个盆满钵满,什么经济,有钱就是经济,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一片哀叹声中,不得不将自己最好的食品卖给苏联,最好的设备技术卖给苏联,以保持国内经济的平衡。

所以,直到今天,俄罗斯以及原苏联加盟共和国的人们都在怀念勃列日涅夫时代,那个时代真好啊,有钱,小日子过得舒服,说话硬气,看着欧美等国家瘦弱的样子,畏畏缩缩地面对强大苏联的样子,作为一个苏联公民,走到哪里都是昂首挺胸。

3、里根的招数。

面对着苏联的日益强大,美国意识到,再不想出点办法来,美国就要不复存在了,可是美国的那些华尔街大咖们却不愿意了,对于资本家来说,美国不存在不要紧,赚不到钱,这才是要命的事。此时的西方国家,包括美国,工业生产衰退、通货膨胀加剧和失业率上升,从1973年经济增长率5.7%到1982年的-0.3%,美国似乎真的不行了,就连华尔街大亨们都感到失望了,许多人不得不去舔苏联的屁股,后来当总统的唐纳德·特朗普先生就是其中一个。

于是,在苏联侵入阿富汗以后,多年来一直软弱面对苏联的美国,包括卡特总统,意识到苏联进军中东的战略,意识到美国的危机,开始表现出强硬的态度,但毕竟是多年来对苏联的示弱,让华尔街大亨们早已失望,一直以来以强烈反对苏联而闻名的里根就此应运而生。

有勇气抵抗,并不等于有能力打赢,对于里根总统来说也正是如此,虽然,苏联的经济软肋已经暴露给了正虎视眈眈盯着的美国,但怎么打还是要盘算一番的。

本来,里根以及西欧国家首先从自身经济方面的考虑,要坚决地抵消能源特别是石油的依赖性,于是纷纷作出了节制石油消费的政策。里根总统更进一步,在1981年4月,派出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比尔·凯西秘密访问沙特,和沙特商讨提高石油产量及石油降价的问题,并许诺可以给沙特等中东国家以最先进的武器,事实上,从1974年开始,美国为拉拢沙特和伊朗这两个最大的石油出口国,就已经向它们提供了全方位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而里根总统也只是延续了这个政策而已,目的也是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里根搞垮苏联?老布什说,想多了,我都没想到苏联会解体

用马代替石油的汽车

此时的沙特也急于提升自己的国家经济,又得到美国的支持,一拍即合,马上开始了大幅度增产石油。

1982年11月,苏联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去世,一个时代结束了,似乎苏联的好运也因此结束了,先后继承勃列日涅夫的两位领导人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和康斯坦丁·乌斯季诺维奇·契尔年科分别在1984年2月及1985年3月去世,由于两人在位的时间过短,并没有给庞大的苏联帝国带来任何改变,而1985年,由于过量开采,苏联的石油开采量在历史上首次开始下降,相反,沙特宣布石油开采规模扩大两倍以上,立刻引发了石油价格出现了史无前例的大暴跌,每桶石油价格比巅峰时期下跌了三分之二,苏联石油出口创汇的收入随即跌入了深渊。

里根总统在此前表现出对苏联极端强硬的态度,在阿富汗、菲律宾、尼加拉瓜、中东、欧洲的毫不相让的对抗,虽然没有获得任何的优势,但确实提升了欧洲对美国的信心,而从这一刻起,里根总统似乎又看到了可以超越苏联的希望,1985年3月,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在给美国驻伦敦的大使馆发去的秘密电文中提到,“国务卿对国务院正在进行的石油价格暴跌将造成何种影响的研究报告,极端感兴趣”,而时任副总统的美国老布什总统开始将里根的“遏制战略”改为了“超越遏制战略”。

4、一个可以打交道的人。

一直有人在说,让米哈伊尔·谢尔盖耶维奇·戈尔巴乔夫接替契尔年科为新的苏联领导人是一个最大的错误,更有人说,戈尔巴乔夫就是一个“叛徒”。如果说戈尔巴乔夫接替契尔年科是一个错误,还真是这样,但要说戈尔巴乔夫是一个叛徒,倒不一定可信了。不过,受了美国的宣传由此轻信美国,也是有可能的,不然,英国女强人、“铁娘子”玛格丽特·希尔达·撒切尔夫人不会轻易地说他是“可以打交道的人”,并且很形象地指出了戈尔巴乔夫的弱点:关注个人声望,迷恋抽象的“全人类价值观”,自信,难以遏止的孤芳自赏嗜好,易受阿谀奉承的影响。所以,撒切尔夫人和戈尔巴乔夫打交道,总是很自信,因为她一次也没有失败过,因此,她鄙视地说,戈尔巴乔夫简直无法同邓小平先生相比。

没有什么本事,却又盲目信任美国,这样一个人,自然深受美国人喜欢,时任美国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在1984年与日内瓦会议苏联代表B.T.伊兹拉埃良秘密会谈时就明确地说:“你们下一个领袖就是戈尔巴乔夫。”

于是,在各方势力各怀目的的推动下,1985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亲西方或者可以说选择相信西方的戈尔巴乔夫,开始了按西方模式进行所谓“新思维”的大刀阔斧的改革。

然而,一向和戈尔巴乔夫眉来眼去的美国,却加大了对苏联的遏制力度。

一方面,里根总统伙同阿拉伯国家特别是沙特大肆操纵石油价格,对已显萧条的世界市场注入石油,打压油价,抑制西方的通货膨胀,1986年8月,国际油价每桶降至7.9美元,是1980年11月的七分之一。一方面,又操纵国际粮价大幅上涨,导致苏联购买粮食开支大幅增加,1987至1988 年增加近52% ,同时美国国会以苏联限制犹太人自由出境为由,于1974年通过的限制苏美贸易的杰克逊-瓦尼克法案,禁止给苏联提供最惠国待遇,戈尔巴乔夫多次和作为“老朋友”的撒切尔夫人、里根总统沟通、呼吁也不取消,直到今天,苏联解体已经几十年过去了,这种“待遇”依旧存在,因为这就是美国的策略,美国利益至上。

油价无限制的下跌,粮价无限制的上升,自此,强大而自信的“北极熊”被套上了国际油价和国际粮价的两幅枷锁,无法自拔。

这时候,戈尔巴乔夫竟然还是希望通过加大对石油的开发能力,扩大石油生产,获得外汇,以满足国内国内供需,但是,要增产就要有设备、有技术,看到苗头的美国怎么可能让苏联重新抬头?因此就伙同西方国家对苏联加大实施大幅限制先进技术出口到苏联的政策,美国控制的巴黎统筹委员会成员国禁止将先进技术、敏感技术出口到苏联,杜绝了戈尔巴乔夫扩大石油生产能力的梦。而对于苏联寄予重望的通往欧洲的乌连戈伊-波马雷-乌日哥罗德的洲际出口天然气管道项目,华盛顿使用各种手段阻挠、迫使该项目无法完成,因为这个项目3300英里管线上的41个压缩泵站中用于驱动气体涡轮机的转轴和叶片,都是由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制造的,就像今天针对中国芯片技术一样,美国禁止该公司把它们提供给苏联,以此试图切断苏联对外的石油输出,这一计划的泡汤,让苏联至少损失200亿美元。怪不得在凯西和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理查德·艾伦的支持下,国防部部长卡斯珀·温伯格说:“我们必须停止这个天然气管道项目,因为苏联人可从中获得巨大的利益。”

这还不算,1983年3月23日,里根提出针对苏联的“星球大战计划”,对苏联进行威胁,在苏联造成恐慌,迫使苏联不得不花费大量资金和美国继续军备竞赛,这对没有任何收入的苏联经济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但是,“可以打交道的人”的戈尔巴乔夫,在面临美国和西方国家封锁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在苏联自力更生发展的问题,反而不断的寄希望于里根总统,不断的向欧美乞求贷款以解决国内经济困境,这对于里根总统来说是正中下怀。

于是,里根总统可以站在柏林墙旁边,大声地指着戈尔巴乔夫的鼻子:“戈尔巴乔夫先生,拆除这堵墙!”

于是,里根总统可以对戈尔巴乔夫说:“戈尔巴乔夫先生,莫斯科必须改善人权!让著名异见人士萨哈罗夫(Andrei Sakharov)返回莫斯科!”

于是,里根总统可以对戈尔巴乔夫说:“戈尔巴乔夫先生,允许任何一个加盟共和国只要有意即可迅速脱离苏联!”

为了获得贷款,为了获得技术,为了乞求不再和美国进行军备竞赛,削减核武器,戈尔巴乔夫委屈地答应里根总统的每一个要求,但美国许诺的却一个也没有实现过。

5、一个谁也没有想到的崩溃。

1987年,里根总统暗示国际金融机构降低信用评级,以此拒绝向苏联提供贷款, 此时,苏联国家债务已经高达 4000 亿卢布,相当于 GDP的40%,苏联经济终于陷入一片混乱。

石油出口被堵、技术进口被阻,粮食进口没了着落,更要命的是在借贷无门、囊中羞涩,城市食品供应配额紧张,国内商品价格飞涨,贪污走后门猖獗,苏联民众反政府的情绪日益高涨。而一直以来,都是以强大的实力支持东欧的苏联,如今,却到了需要东欧各国向苏联资助的地步,此时的东欧各国在失去苏联石油经济的支持后,面对西方巨额债务的压力下也于苏联渐渐离心离德。

到这时,苏联的诸多矛盾都已经在爆发中,只是得不到机会而已。

可惜,这个时候,戈尔巴乔夫依然没有清醒,依然要按照西方模式进行“新思维”改革。1987年1月27日的苏共中央会议,迫切需要里根总统支持的戈尔巴乔夫,首次在会议中实行无记名投票,开动了苏共党内的改革步伐。

此事一出现,立即牵一发而动全身,国内政治改革的呼声与前景立刻就撼动了苏联的政治体制,各加盟共和国乃至东欧各国要摆脱苏联的浪潮,高涨而不可遏制,波兰政府为了争取西方贷款以渡过经济危机,于1988年举行全国大选,结果团结工会大胜,11月,柏林围墙也在欢呼声中被群众拆毁,1988年初最后一名苏联军人撤离阿富汗,标志着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首次军事失利,一切都在严重地打击着苏联的威信,苏联在民众和盟国之间的威望已经荡然无存。

至此,戈尔巴乔夫已经无法控制苏联这个庞然大物了,戈尔巴乔夫根本没有想到会是这个结果,里根总统也不可能想到。

1991年,圣诞节,老布什总统在得到苏联解体的消息后欣喜若狂:“这是上帝送给我们一个最好的礼物,是谁也没有想到的!”

1995年10月24日,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参谋长联席会议上的一次会议上说:“最近10年对苏联及其盟友的政策完全证明了我们所执行的除掉世界最大的国家之一以及最强的军事集团方针的正确性,利用苏联外交的失误,戈尔巴乔夫及其亲信超强的自信,包括利用那些公开持亲美立场的人,我们得到了杜鲁门总统拟通过原子弹对付苏联所得到的东西……在苏联的所谓改革年代,我们的许多军人和商人不相信即将打响的战役的成功,在动摇了苏联的意识形态基础后,我们得以用不流血的方式让美国的主要对手国家从争夺世界统治权的战争中退出。”

许多人特别是欧美那些人,都在吹嘘里根总统搞垮苏联的功绩,其实,并不是里根有多厉害,只是戈尔巴乔夫以及前苏联的那些人,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早已经虎视眈眈想要吞噬自己的美国,自从戈尔巴乔夫决定向里根总统屈膝的时候,就已经注定了苏联崩溃的命运。

1961年1月,肯尼迪在就职学说中明确表示:“我们不可能通过一般的战争战胜苏联。苏联是不可逾越的堡垒。我们只能用其他方式战胜苏联,意识形态的、心理的,通过宣传,通过经济。”

那个叫约翰·福斯特·杜勒斯的美国人说:“……我们将把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所有的黄金,全部物质援助或资金用于对人们的愚弄和哄骗。人们的头脑和意识是可以改变的……我们可以悄悄地用杜撰的价值观将那里人们的价值观取而代之,并迫使他们相信杜撰的价值观……”

要警惕!

1.《天步维艰 里根搞垮苏联?老布什说,想多了,我都没想到苏联会解体》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天步维艰 里根搞垮苏联?老布什说,想多了,我都没想到苏联会解体》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6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