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在近现代遭受了许多困难,在饱受西方列强与日本侵略者凌辱的日子里,是无数爱国青年用自己的脊梁撑起了中国的未来。

当时的中国贫弱不堪,被西方国家称为“东亚病夫”,几乎所有人都觉得,中国会沦为一片混乱的殖民地,中国人再难有出头之日。在

这关键的时刻,无数革命战士挺身而出,用生命和鲜血为代价,驱逐了残忍的侵略者。是什么驱使着他们前赴后继地献身?无他,一颗赤忱的爱国心罢了。

01

将时间轴调回现在,我们却发现,坦坦荡荡地爱国却好像成为了一件羞耻的事情。在网络上,发表爱国言论的人被冠以“小粉红”的别称,一些理中客将所有坦荡发表爱国言论的人都称为“小粉红”,全然忘了爱国本来就是做人之本。

在现实生活中情况也是一样,大家的爱国言论似乎大多只在作文中体现,脱离了课堂和作文,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谈及对国家的感情时总是遮遮掩掩,好像这是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反之便是大家对于外国的态度,国外的月亮比较圆这一案例再次真实上演,谈及国外的时候,大部分人总是争先恐后地发表高见,以此来展示自己的公正和客观,但实际上爱国这件事是最不需要客观的。

要知道我们现在能享受的一切东西都是祖国给予的,一个人若是连自己的祖国都不爱,那他还能被称之为人吗?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显然是我们国家教育中对爱国主义精神的普及出现了问题。对青少年的教育无论是在任何时代都是极为重要的,毕竟少年强则国强。

而教育向来是要润物细无声,我们不能粗暴地对青少年说,你必须爱国,而是应该在教材中在课堂教育中体现爱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02

但在如今的教材中却出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西方的杰出人物和案例越来越多,反观中国本土的杰出人物宣传却越来越少。

清华大学教授王文湛率先针对这一现象提出了自己的疑问,据他观察,很大一部分国外的教材中,明里暗里都是在贬低中国,拉低中国的印象分,所以许多国外的人才会反感中国,这也侧面印证了教育的重要性。

然而中国的教材却在大肆歌颂西方国家,不仅免费宣传他们的杰出人物,还大篇幅地渲染他们的成功经历和人生信条。

在提出这一疑问之前,王教授已经在基层调研了很长时间,而且他在教育部也有任职,所以对于教材的内容自然是十分清楚。王教授的言论引起了大批国人的共鸣,他们也是看过语文教材的人,在经过权威人士认证后,大家的不满总算是找到了宣泄口。

我们知道,对于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教材是他们了解世界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教材篇幅是有限的,只能容纳一定量的信息,这就考验教材编排者的功力了,如何在有限的篇幅内给学生们传达最关键的信息。

当代语文教材中存在一个极大的问题,原本那些中国古代英雄的人物介绍和事迹相继被删除,外国人的名字却越来越多。

诚然,这些外国的优秀人物身上也有值得我们学习的品质,但宣传中国英雄事迹不仅能让青少年从中学习,还能树立他们的民族认同感,这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内核之一。

中西方结合的教育方式当然好,但施行过程中一定要分清楚轻重缓急,任何时候都要以中国为重。刻意淡化减少民族英雄在教材中的占比,这体现了一种民族虚无主义,这种行为必须遭到抵制,不然多年后也许青少年们连民族英雄的名字都不认识了。

对于人类来说,真正的死亡不是失去生命,而是被遗忘。人类的寿命都是有限的,而那些民族英雄的精神之所以永传,是因为我们世世代代都在纪念他们。铭记历史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树立正确的爱国观念应该从小抓起,在这件事上我们必须端正态度,不能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1.《枫叶吹兮 爱国为何成为了一种压力?清华教授:我们的教材一直在赞颂西方》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枫叶吹兮 爱国为何成为了一种压力?清华教授:我们的教材一直在赞颂西方》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17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