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春秋之吴楚争雄篇(6)
主笔:闲乐生
春秋晚期,在北方霸主晋国的扶植下,南方吴国崛起了,成为了第一流的军事强国。但吴人虽自称是泰伯之后,却既不懂礼义,也不知礼乐,其实就是蛮夷,而蛮夷,是没法亲近的,只能被利用,根本无法获得诸夏的认同。史佚(西周初年太史)之《志》尝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管仲也说:“戎狄豺狼,不可厌也;诸夏亲昵,不可弃也。”
在这种情况下,吴国决定派出一位文化大师,作为文化使节,出使中原各国,向各国证明自己也是一个知礼的文明之邦。只有文明之邦,才是兄弟之邦。
这位文化大师,就是后来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的吴国王族子弟季札,因封地在延陵,又被称为“延陵季子”,他不仅是一位深谙礼乐的文化大师,而且还是一位洞悉未来的先知智者,一位追求至善的伟大哲人。
可以说,季札是中国先秦时期唯一的文化使节,在世界外交史上也是第一个从事此一活动的外交人物,所以此事也是先秦文化交流史上的一个重点,必须好好地介绍一番。
季札访问的第一个国家,是鲁国。
鲁是个二等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并不扮演重大角色。然而由于它是周朝标志性人物周公旦的封地,继承了周朝文物典章的正统,特别是春秋社会大动荡时期,始终以礼乐之邦著称,为中原文化荟萃之地。更重要的是,前几年季札的父亲吴王寿梦去世,鲁襄公还曾亲临周庙去表示哀悼,因为吴国也号称姬姓国,与鲁是同姓,《左传》上强调,这是合于礼的。可见鲁不论在周礼这方面,还是与吴国的友好关系方面,都是极其重要的一个国家。季札选择它作为国事访问的第一站,是相当有深意的。
经过数十天的跋涉,季札终于来到鲁都曲阜,受到了鲁国上下的热烈欢迎。季札一看气氛不错,便提出要求,说想见识一下闻名已久的周乐。
所谓周乐,就是周朝大圣人周公旦所制作改编的礼乐,包括虞、唐、商、周各代及各方国的乐舞。其他还好说,这周天子的礼乐按礼只能在洛邑欣赏到,各国都没有,只有鲁国沾了周公的光,才得以世代守护珍藏。当然,周乐也是相当高级的文化,一般人根本欣赏不了;所以季札这么做,并非只为见识一下这么简单,而是为了显摆一下自己的博学多才和艺术修养,同时表明吴国也是一个有追求有素质的文化之邦,一举打响知名度。
一句话,季札想红啊!所以他想靠周乐来炒作一下自己,同时借此提高吴国的国际地位。
季札首先欣赏了“革命歌曲”《周南》和《召南》。
周朝的歌曲有两种,一种叫弦歌,一种叫徒歌,弦歌有伴奏,徒歌没有伴奏。《周南》和《召南》是《诗经》的头两部,属于弦歌,所以都有伴奏。因这两部乃是周礼奠基人周公旦和召公自北而南从岐周传到江、汉之地的,所以名为《周南》和《召南》。
季札摇头晃脑的品评起来:“美哉!瞧这歌词写的,多好哇!周朝的王业开始奠基了,虽还没有完成,但百姓都勤勤恳恳没有怨言。”
果然是牛人,闻弦歌而知雅意这句话,大概就是打这儿来的吧。
鲁国人碰到了知音,大喜,接着又为他奏了了《邺风》、《鄘风》和《卫风》。邺、鄘、卫这三个国家的地方本来是殷商王畿,后来都并到了卫国之中。
学养深厚的季札又一下子欣赏了出来,他说:“美哉,渊乎!有忧思而不至于困窘。我听说卫康叔,卫武公的德行就像这样,这大概就是《卫风》了吧!”
卫康叔,卫武公是卫国的两个著名君主,康叔是周公的弟弟,曾协助武王伐纣与周公东征,并开创了卫国的基业;武公则曾经在褒姒之难中帮周平王赶走过犬戎;那都属于卫国老一辈的革命家。而卫国在中原诸侯之中也向来以君子众多著称,所以季札对其艺术给予了极高评价。
鲁国人接着又为他演唱了《郑风》。
季札皱着眉头说道:“美哉!但是它琐碎得太过分了,百姓是不能忍受的。这个国家大概会最先亡国吧!”
郑国民风开放,所以《郑风》大多讲的是男女之间情啊爱啊之类的琐事,有关政治极少。按照孔夫子的说法,那就叫作“郑声淫”。所以季札认为,这靡靡之音那就是亡国之音,郑国风化如此败坏,很快就要亡国的。
季札的这个看法就有点片面了,其实郑国之所以早早灭亡,是因为它地方不好,处在晋国和楚国这俩大火药桶子中间,那能有它的好吗?
接着,鲁国人又为季札演唱了《齐风》。
季札忍不住大声叫好起来:“美哉!泱泱乎!这是大国的音乐啊!这大概就是可以成为东海诸国表率的姜太公的国家吧?嗯,它的国运真是不可限量啊。”齐国是老牌强国了,这种评价并不过分。
鲁国人接着又为他演唱了《豳风》、《秦风》、《魏风》、《唐风》、《陈风》、《小雅》、《大雅》、《颂》等一系列诗经歌曲,季札不管三七二十一,全都品评一番,列国歌曲之中,除了《齐风》,季札对《秦风》评价最高,他说:“这才是真正的华夏之声啊,秦风的曲调竟然跟过去宗周鼎盛时的华夏之声一样,想来秦国的国力也必会日益强大。强大到一定程度后,应该就能达到周王朝鼎盛时那样了吧!”当时秦国国力在列强之中大概排在晋楚齐之后,能有个老四的位置,但文化弱后,向来被中原诸侯鄙夷,甚至以蛮夷待之。没想到从没去过秦国的季札竟然只凭礼乐,就听出了秦国的潜力与精神风貌。三百多年后,秦人果然唱着高昂的《秦风》统一天下。
听完了诗歌,季札又要求观赏舞蹈。
周乐中的舞蹈可不像咱们现代舞一样,可以自由发挥,那可都是严格规定了动作和伴奏的祭祖舞,一个先王一种,跳错了不但会被人耻笑,而且有辱先王,那可就犯了政治问题了。从前齐国大夫高厚就是在一次在诸侯会盟中跳错了舞,而被晋国盟主认为“有异志矣!”,最后导致列国联兵伐齐,差点把齐国给灭了。
鲁国人先为季札先表演了《象箾》、《南籥》。
所谓象,就是象舞,属于一种军舞,舞者手执武器作战斗状,是一种十分威武雄壮的舞蹈;而所谓箾(音箫)就是竹竿,以竹作戈而舞,这就是“象箾”了。
图:印尼传统舞蹈中遗存的中国古舞元素
所谓籥(音月),则是一种类似于笛子的乐器, 从下图的甲骨文中可见其形状。而“南籥”就是以籥伴奏的一种文舞,其动作庄严肃穆,舒缓而大气。
这两种舞蹈分别歌颂的是周文王的武功与德行。所以季札评价说:“美哉!犹有憾。”意思是说周文王虽然德被万世,但没有剪灭殷商,所以仍有遗憾。
鲁国人接着为季札表演了《大武》。
《大武》乃是歌颂武王伐纣的舞蹈,舞者头戴冠冕、手持朱盾玉斧而舞,是一种大气磅礴充满了王者之气的舞蹈。季札因而称赞道:“美哉!周朝兴盛的时候,大概就像这样吧!”
鲁国人接着为季札表演了《韶濩》。(濩音护)
《韶濩》乃是歌颂商汤的舞蹈。韶,即绍,意为继承发扬;濩,即护,意为防护;所以这个舞蹈歌颂的是商汤能防护下民,继承发扬大禹的功业。
季札看完后,评价说:“圣人之弘也,尚且还有惭愧,可见当圣人不容易啊!”意思是说商汤虽然是个圣人,但商汤攻打大禹建立的夏朝属于以下犯上,这样做是不对的。
鲁国人接着为季札表演了《大夏》。
《大夏》是歌颂大禹的舞蹈,大禹勤劳天下,日夜不懈,所以此舞演员均头戴毛皮帽子,袒露上半身,下身穿着白色短裙。右手持野鸡毛,左手持乐器,八人一行,边唱边舞,颇为质朴、粗犷。季札因而称赞说:“美哉!勤于民事而不自以为有功,除了大禹,还有谁能做到呢?”(据《淮南子》:“禹无庆功,无费财,自视犹觖如也”)
鲁国人接着为季札表演了《韶箾》。
《韶箾》就是后来孔子听了三个月不知肉味的那首减肥名曲,据说是当年虞舜为了示范帝王应有德行所作,季札观赏了以后也反应不小,他热烈鼓掌说:“功德到达顶点了,伟大啊!就像上天无所不覆盖,像大地无所不承载一样。即便再有大德大行的,恐怕也超不过这个了。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成语“叹为观止”典出于此。)
图:孔子闻韶乐
鲁国人长长地舒了一口气,好家伙,你终于欣赏完了,得咧,俺们知道你厉害啦,收工吧!
季札得意洋洋地站起身来,接受敬佩的眼光,他红啦!他真的红啦!伟大的吴国大圣人,他继承了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周公旦和吴泰伯这一刻灵魂附体!季札一个人,他代表了周朝礼乐文化在江南的传播,也代表着吴越地区文明进步的标志!在这一刻!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不是一个人!!
总之,季札能与孔子并称“南季北孔”绝非浪得虚名,他不仅精通《诗经》中十五国的音乐和三代的舞蹈,还能从这些音乐之中听出国家兴衰的征兆来,妙语珠连,议论风生,从而一下子轰动了整个周朝文化界。要知道,身为一个远离周文明中心的蛮夷来客,季札能有如此深厚的学养和历史知识,那是多么的不容易。可以说,季札几乎以一己之力,让吴国从一个令人鄙夷的"蛮夷之邦",成为华夏文化大邦。读过我们系列的人都知道,这可是秦国从秦穆公开始花了数百年都没能做到的壮举!算时间,季札到访鲁国时,孔子还是个八岁的小孩,但延陵季子的风度与学识既已风靡曲阜,或许也会在他幼小的心灵中种下了智慧的种子吧。多少年后,当孔子也成为名满天下的儒家大师,他对已经去世的前辈季札只有一句最高评价:“延陵季子,其天民也乎?”
1.《千古名将英雄梦 一位超级“乐评家”,以一己之力将蛮夷江东带入华夏》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千古名将英雄梦 一位超级“乐评家”,以一己之力将蛮夷江东带入华夏》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22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