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道士,我们似乎马上能联想到山中道观、打坐、炼丹等等标签,但实际上,不少道士除了拥有这个宗教身份外,也在其他领域做出过很多杰出成绩。

像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就是个正儿八经的受过箓的道士,为此他还曾自己写诗纪念:“抑予是何者,身在方士格。”,但今人虽然能熟读背诵不少他老人家的诗句,却不知他的道士身份。

今天咱们要聊的另外一位道士,和李白很相像,提起他的名字,很多人都知道,可唯独不知道他曾经是个道士。

盛世大唐,贞观十七年(643年)二月,和所有老年人相同,年迈的唐太宗李世民开始常常追忆青春,每每想到当初同他一起戎马倥偬打天下的众多小伙伴时,就不仅感慨万分。

图|李世民剧照

于是他命人在长安城太极宫东北隅建凌烟阁,亲自题字赞词,并命书法大家褚遂良题额,大画家阎立本画像,共绘画开国功臣二十四人像于阁上,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二十四功臣里,我们耳熟能详者众多,像已经功德成神的门神尉迟恭、秦琼等等皆在其中,但我们今天要聊的这位道士,竟然还排在两位门神老爷之前,可见其功高。

图|凌烟阁二十四功臣

他就是魏征。

就是唐太宗李世民那句名言“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所指的一代贤臣魏征。

图|魏征画像

魏征,即魏徵,字玄成,下曲阳县人,唐朝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和史学家。

魏征出身贫困,父母在他幼年时便已双亡,曾经一度靠别人施舍为生,但他自幼便好读书,随着知识和年龄的增加,魏征选择了道教,做了一名游方道士。

自此,魏征凭借一双大长腿踏遍三山五岳,游学访道,拜师会友。

时逢隋朝末年,百姓民不聊生,尘烟四起,读过万卷书后又行了千里路的魏征,在人生的路途上也开始一步步走向巅峰,即便他的起点低到尘埃,只是个没有庙观安身的游方道士。

他首先在人介绍下投奔武阳郡丞元宝藏,随后跟随魏公李密,但空有才华不得重用,又先后在李渊、窦建德、李建成、李世民等人手下打工,可谓六易其主。

这是道家洞穿世俗的识人智慧还是孤注一掷的政治投机?没人能说清。

但不能否认的是,普普通通的游方道士魏征无论在哪个阵营都能受到礼遇,靠的就是才华和品行,这两样可是永不过时的硬通货。

或许魏征心里算盘打得响:工作可以跳槽,但一心做事业的敬业福千万不能丢。

最终,在为唐太宗李世民辛勤打工的最后岁月里,君臣和睦,相得益彰,一个守身如玉,犯言直谏;一个克己修身,从谏如流。游方道士终于成为“一代名相”,魏征去世后,又获赠司空、相州都督,谥号文贞。

魏征死后半年,他生前保举的官员涉嫌参与太子李承乾的谋反案,继而牵扯出魏征曾将自己的谏言记录都交给了史官褚遂良,因此得到唐太宗李世民的忌恨,盛怒之下,李世民甚至命人砸碎了魏征的墓碑。

图|魏征墓

但不久后,堪称明君的李世民又感念到魏征的好处,让人重新给魏征立碑,并以少牢之礼祭奠。

贞观十七年,凌烟阁建成后,暮年的李世民常常独自一人来到阁中,一坐就是一整天,或许当他看见这些栩栩如生的画像时,闭上眼,就能回到自己曾经金戈铁马气吞万里的黄金岁月。

彼时,他身后站着一个游方道士。

1.《道教文摘 一个游方道士,六易其主,最终成为名垂千古的贤臣》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道教文摘 一个游方道士,六易其主,最终成为名垂千古的贤臣》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2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