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历史

辽北春秋 【康平老故事】张强烈士的妻子与子女们

张强区长为了康平的解放事业壮烈牺牲已经45年了。

45个春秋,沧桑几度。烈士长眠的陵园,也早已松柏苍翠了。随着时光的流逝,人们遗忘了这片土地的古老名字哈拉沁屯,而以烈士名字命名的张强镇,却为辽北城乡所熟知。即便在四百万分之一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图上,也赫然标有“张强”两个字,烈士千古,张强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

多少年来,又有多少人怀着对烈士的敬仰之情,心头上凝聚着一个梦魂萦绕的问题:烈士家中还有亲人吗?如今他们都在哪里?烈土的妻子还健在吗?她今天生活得怎么样?笔者带着这一连串的问号,于1990年7月亲访了张强烈士的家乡。

张强烈士祖居河北省肃宁县邵庄乡大高口村。这里是冀中大平原腹地,放眼望去,一马平川,绝无半坡半岗。潴龙河穿境而东流,两岸沃土肥田,阡陌纵横,人烟稠密,自古谓“地僻人淳”之乡。我们首先到县委了解张强烈土的生平事迹,得知张强烈士是1937年参加革命的抗日干部,历任肃宁县区助理员,县财政科干事、科长,肃宁二区区长等职。抗战8年斗争顽强,作战勇敢,特别在担任肃宁二区区长时工作尤为突出。他带领全区人民,坚持开展地道战,多次粉碎敌人的清乡扫荡,最后把鬼子挤到炮楼里不敢出来。抗战胜利后,张强又告别妻子儿女,奔赴东北解放战场,直至洒尽一腔热血壮烈牺牲。同时,我们得知烈士的妻子健在,子女早已长大成人。于是,第二天(7月15日)一大早,我们便迫不及待地租了两台自行车冒雨赶往烈士的故里。大高口村在肃宁县城东北方向,距城20几里路,柏油马路笔直平坦,路旁白杨耸立,敝日参天。尽管细雨霏霏,但毫不影响我们的心境,一个小时我们就来到了烈士的家。

这是极普通的农家小院,四间里生外熟的上房一明两暗,大门东側两间仓房坐南向北,院中三株红枣树下垛着两垛新收的麦秸,一盘室外灶砌在压水井边,满院物放有序,自然整洁,一看就知道这是一户勤快朴实的人家。张强烈士的老伴已经七十ニ岁了,身材修长,体魄硬朗,耳不聋眼不花,慈眉善目,鬓角刚现白发,打冷眼看很有几分像电影《槐树庄》中的郭大娘。张强烈士的儿子叫张广田,45岁,高个头,浓眉大眼,棱角分明的国字脸黄里透红,两眉之间一颗黑痣尤为显眼,一口浓重的河北话,让人听起来感到亲切朴实。当他们得知我们是康平来的,既激动又高兴,张大娘立刻吩咐孙女烧水沏茶,并叫来儿子和儿媳妇陪我们唠家常。烈士的老伴告诉我们:“张强参加革命比较早,他当县财政科长时我们俩结的婚。那时当财政科长也不容易。两个科只有5个人,科长管总,会计管帐,两个科员主要是挑挑子,外加通信员跑联络。整个财政科的家当是一条扁担,两条装钱的麻袋和一个公文包。当时是游击政府、没有固定的办公地点,今天东,明天西,政府到哪里,财政科跟到哪里,各村交上的款装到麻袋子里,各地用款找他们财政科领。张强当科长时,正是肃宁抗日斗争最困难时期。敌人不断地清乡扫荡,各区村政权被破坏得严重。我们邵庄乡当年是2区,鬼子为统治中国人,在很多大村子修炮楼、修公路。邵庄当时就修个大炮楼。日伪军常常从据点出来抓人抢东西。我们家是工属。敌人每次进村就要搜一遍,抓不到人就砸东西。全家人成天心惊胆颤。1942年夏初,敌人5.1大扫荡。2区接连牺牲两任区长,斗争到了紧要关头。县里派张强回2区当区长。他回来后,天天走村串户,不敢常住一个地方,常常是上半宿住这个村,下半夜不知又转移到哪去了。后来,区里组织各村挖地道。家家都在晚上动手,为了怕敌人发现,第一天挖的土,第二天就打坯,垛墙。日子一长各家各户的院墙都加高到一丈以上,从大门外根本看不着院内情况。挖久了家与家挖通了。后来村与村也通了。大量的黄土没地方放,就运到大地里修假坟,堆砖窑。这样一来各村情况好多了。鬼子一进村,家家钻地道,能打就打,不能打就往外村转移。武工队就凭着地道保护老百姓,打击敌人。一次,我和广田他小姑钻地道躲鬼子,在地道里跑散了,找了一天没找到,后来上到地面才从外庄找回来。”

当谈到张强赴东北后家庭情况时,张强的妻子说:“张强走的时候,家里扔下5口人,俺公公70来岁,小姑子オ3岁,大女儿兰珍5岁,广田还不满1岁,全家老的老,小的小,无论是种地还是过日子都难着哟。可是,我心里总有个盼头,等革命成功了,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所以我咬着牙克服。既要照顾好老的,又要带好小的,白天下地,晚上纺线带孩子,累是累一点,但是一想到张强他们打回来,全家好好过日子,也就没什么了。解放后,大约是五几年吧,才得知张强牺牲的消息。当时,我的心都要碎了,总想痛痛快快大哭一场。可是不行哟,只能在背地流泪,为的是不能让公公知道。他老人家年岁大,知道了身子受不住。”说到这里,张大娘泪流满面,声音也发颤了。儿媳妇也跟着哭,张广田这个铁塔般的汉子也眼泪绕着眼圈转。

过了好一阵子,张大娘又接上了话茬“时间一长,俺公爹也犯了核计,时不时问起张强怎么还不回来。我说,打完东北南下了,工作忙得很,抽不出时间来。直到1955年他老人家去世前,我才把真情告诉他,他干哭着说:“真想不到儿子比我早走了,这些年可苦了你了。”张大娘还告诉我们,大女儿兰珍早就结婚了,女婿是本庄人,清华大学毕业,现在两口子都在任丘油田工作。儿子张广田前些年在大队当支部书记。1987年冀中雨水大,房底下的地道年深日久,水一泡塌了,房子落了架,为翻盖房子不误公事,请求组织同意辞了职,如今在家种地。张广田接着对我们说,他夫妇俩共生4个孩子,大女儿已经出嫁了,二女儿在家干农活,小女儿正在学校读书、还有一个儿子前两年因病没了。现在全家5口人,日子虽然紧点(主要是翻盖房子时欠些外债),但还过得去,比起前些年好多了,早麦大丰收,棒子苗情好,吃的没的说,全年不见粗米。孩子孝顺,俺娘省心,身体也好。张广田说话很慢很自然。可是,他媳妇可不同了,话说得快,操着很浓的河北腔对我们说:“房子倒的时候,俺家算碰上大难题了!翻修房子不是容易事,以前又没有积蓄,非欠债不可。当时我就说了,如果俺爹活着,最低也是市长了,也许当上省级干部,哪里用操修房子的心。眼下有困难,自己又解决不了,莫不如给康平写封信,求他们帮助解决点。俺妈一听就不高兴了,说这些年上级对我们照顾得不少了,每个月生活费就补45元,够多的了,再写信给康平不是给组织找麻烦嘛!听广田、兰珍1967年去康平回来时讲,那个地方也很困难,连公社食堂和县招待所还吃高粱米,怎能再向康平提要求?钱不足借点,以后慢慢地还。困难也是暂时的,这些年我们不是过来了吗?不要以为你爹牺牲在康平,开口就向人家要钱哟。俺娘这些话说得我们不吱声了。第二天老人家领着我们扒砖头,打土坯,挖地基,到底把新房盖上了。虽说欠了点外债,近两年也还得差不多了,就是让俺妈吃苦了。”

话说得很多了。烈土的老伴又催促孙女烧火煮面,我们再三推辞也没用,只好听便。这时,张广田又谈起他母亲来。他说:“俺妈一辈子是很要强的,拉扯我们姐弟俩实在不容易,她把希望都寄托在我们身上了。记得小时候,她常对我们讲,你们是烈士的后代,无论做什么事都要争上进不能给你爹丢脸。这些年来,我和姐姐牢牢记住这句话,无论学习、工作还是劳动,事事走在前。一想到自己是烈士子女,再大的困难也不叫苦。今年咱家夏麦打得多,光余粮就有千十多斤。俺妈高兴得不得了,常和两个孙女讲,今天的好日子来的不易,千万别忘了过去,烈士的后代,只能争光,不能现眼哟。”吃饭时,张大娘再三叮嘱一定吃,不能见外,到这里就是到家了。告别时,烈士的几位亲人都出来送行,一直陪我们走到村头。

告别时,张大娘对我们说:“有生之年,我很想去康平一趟,看看张强的坟头,夫妻一场,儿女成人了,没什么不足的了,唯有这件事挂在心上。”张广田再三嘱咐,回康平后给各位领导和同志们带好,感谢大家对我父亲深深地悼念之情。

我们走远了,回头望去,烈士的妻子与子女们还站在村头上。

作家:张春福

1.《辽北春秋 【康平老故事】张强烈士的妻子与子女们》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辽北春秋 【康平老故事】张强烈士的妻子与子女们》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2717.html

上一篇

以古为镜老黄 三国时期没有统一是因为三国各方太弱还是太强?

下一篇

青史大王 清史:“闭关锁国”与“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崛起

辽北春秋 【法库人物】柴戈

辽北春秋 【法库人物】柴戈

柴戈柴戈,曾用名柴松茹,1931年12月23日出生,法库县法库镇人。1946年至1948年,在法库中学(1948年3月改...

辽北春秋 【法库人物】冯贝堡镇李凤鸣

辽北春秋 【法库人物】冯贝堡镇李凤鸣

李凤鸣李凤鸣,1931年5月14日出生,法库县冯贝堡乡黄贝堡村人。少年时期,在家乡的两级小学读书。1948年10月,李凤...

辽北春秋 【法库人物】徐凤海

辽北春秋 【法库人物】徐凤海

徐凤海徐凤海,1931年2月15日出生,辽宁省昌图县人。1947年3月,徐凤海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二纵(后改为中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