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锦衣卫,就会让人联想到一群人身着飞鱼服,手持特有的武器绣春刀,嘴里喊着奉皇帝旨意办案,闯入各座府衙,随意捕捉官员的场景。这样的场景,体现出了朱元璋喜欢用特务机构来钳制官员,维护皇权的特有驭人之术。
公元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称帝,建立明朝之后,又苦心孤诣地建立了严密的政治和军事机构,先后废中书、罢宰相,改革中央和地方管制,亲手制订了一系列滴水不漏的规章制度。但是,朱元璋还是有些担心:各机构的官员是不是都能够忠心尽责地替他办事,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他的命令,是不是有人在觊觎他的皇帝宝座呢?
经过认真地思考,朱元璋决定在国家的司法制度之外,另外建立一套特务机构,豢养一批鹰犬替他伺察、追踪、搏击那些不忠于朝廷的官民。
朱元璋最先组织的特务人员名叫检校,这些人遍布于朝廷内外,主要职责就是帮他专门察听大小衙门之中官吏的不公不法之事,这些人可以随时向他报告情况。和朱元璋一贯的喜欢以小制大、以外制内一样,这些检校的品位极低,除了伺察、告发人家的阴私勾当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的权利。但是因为他们是充当朱元璋的耳目,所以朝廷里再大的官员见到他们也都惧怕三分。朱元璋很满意这样的效果,曾经得意地说过,“有这么几个人,譬如养了恶犬,则人家害怕”。
朱元璋还利用这些特务机构的作用,故意在官员中制造恐怖气氛,让他们害怕不敢起异心,这方面有两个著名的故事:
一个故事是当时有一个叫钱宰的官员被征到朝廷编《孟子节文》,有一天罢朝之后回到家里,不知道当时是不是因为有点职业疲劳什么的,就随口吟了一首诗,内容是“四鼓咚咚起着衣,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到人间饭熟时”。不料就被暗中跟踪的检校听到了,第二天上朝时,朱元璋就神秘地对他说道:“爱卿啊,昨天你做了一首好诗呀,不过我并没有嫌你迟啊,把嫌字改作忧字如何?”钱宰当时就吓得全身直冒冷汗,赶紧磕头谢罪。
另一个故事说的是学士宋濂有一次在家请客喝酒,第二天朱元璋就问他,你昨天喝酒了吗,桌上的客人是谁,吃了些什么菜。宋濂很聪明,一点也没有隐瞒,老老实实地如实回答了。朱元璋听完后,笑着夸奖道,你很诚实,没有欺骗我。
学士宋濂后来,随着明朝承平日久,大小官员们为了争权夺利,彼此之间分党分派,斗争得越来越激烈,甚至有的胆大的官员竟然敢于挑战朱元璋的皇帝权威。这样的情况下,就需要进一步强化特务机构的力量,但是当时检校只管察听、告密,不能扣押、审判和处罚犯人,有点不适应当时的斗争需要了。
于是在洪武十五年,也就是公元1382年,朱元璋就干脆成立了一个更加强大的军事特务机构,这就是锦衣卫。锦衣卫的前身是拱卫司,洪武三年,也就是公元1370年,拱卫司改为亲军都尉府,本是皇帝的警卫机构,有一支专属的部队。洪武十五年改为锦衣卫后,增设了专门的法庭和监狱,其职责也由侍卫天子扩大到伺察、缉捕盗贼奸宄。不仅朝廷上下、内外的文武官员要受其监视,就是街坊道途的民间隐私,也在其侦探缉捕之列,这样一来特务机构的力量就更加强大了。
锦衣卫起初,在锦衣卫内部有一个重要的机构称镇抚司,专门掌管缉捕、审讯和一般行政事务。后来因为职能越来越多,就又细分为南北镇抚司。南镇抚司专门管理本卫的行政事务,而缉捕、审讯归为北镇抚司。
锦衣卫的长官为卫指挥使,由皇帝委派亲信的勋亲或者都督一级的将官充任。皇帝直接控制和指挥这个特务机构,他和朝廷的府、部、院都没有任何隶属关系。因为他奉皇帝的诏令抓人办案的,所以当时人们称这种案件叫“昭狱”。锦衣卫设立后,朱元璋就把一切重大案件都交给它处理。
因为锦衣卫确实有助于皇帝的统治,终至有明一代,锦衣卫一直存在,直到公元1661年南明永历皇帝的锦衣卫指挥使马吉翔与掌卫事任子信于咒水之难中被杀,才正式结束了锦衣卫长达290年的历史。清朝入关以后,仿效明朝的制度,仍然设立锦衣卫。后来到了顺治二年,也就是公元1645年,改称銮仪卫。清朝的锦衣卫仅存在一年。由于明朝的影响力,越南后黎朝、阮朝也仿明制设有锦衣卫。
锦衣卫是明朝皇帝维护皇权的机构1.《霜明明 朱元璋喜欢用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来维护皇权》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霜明明 朱元璋喜欢用锦衣卫等特务机构来维护皇权》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