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又称紫禁城。
中国古代讲究“天人合一”的规划理念,用天上的星辰与都城规划相对应,以突出政权的合法性和皇权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宫,而人间皇帝自诩为受命于天的“天子”,《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紫微、紫垣、紫宫等便成了帝王宫殿的代称。由于封建皇宫在古代属于禁地,常人不能进入,故称为“紫禁”。
近来在网上看到这样一种说法,那就是我国历史上的“紫禁城”是越南人修建的。初看到这种说法,笔者有些摸不着头脑,明朝工匠无数,为何要请越南人修建气势恢宏的皇宫呢?
原来,在当时的“故宫工程”开工时,所征召的工匠里有相当一部分是交趾人。严格来说,这并不是聘请外国人修建故宫,因为当时的交趾国属于明朝的属国,这些工匠算是“自己人”。
在史料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交趾人在故宫的工程中做出了突出贡献,有不少人还名留青史,被记录在史册中。例如,在故宫工程中贡献较大的阮白、阮浪等人,就是从交趾国抽调来的工匠。
正统时期,朝中的工部侍郎名为黎澄,后来因功劳被提拔为工部尚书。根据文献的记载,黎澄就是正儿八经的交趾人。所谓工部,负责的自然是各式各样的皇家工程、社会工程,所以修建皇宫这项工作肯定是由黎澄负责的。
可以说,黎澄是交趾来华建筑师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了。
总而言之,明朝初期的皇宫工程乃至整个北京城的修建,是一项十分浩大的工程,包括交趾在内,朝廷从许多属国抽调了优秀的工匠。我们没必要过分夸大交趾建筑师的功劳,毕竟当时的工程还是以中国工匠为主体的,但交趾人立下的功劳也是不容忽视的。
根据现存的史料来看,在所有参与了故宫工程的工匠中,交趾人的数量不多也不少。那么,他们是从什么渠道被征调到京城的呢?
明建文年间,越国的大臣胡季犛篡夺皇位,将陈少帝赶下台,改国号为“胡”,当起了皇帝。当时的陈朝是大明的属国,所以明朝自然不会对这桩公案置之不理。于是,朝廷以胡氏篡权为理由,派出张辅将军率领明军主力远征西南,这场战役总共用了八个月时间,明军以摧枯拉朽之势轻而易举地战胜陈朝叛军。
之后,为了让该地区更加安定,张辅按照朝廷的吩咐,在这里设置交趾三司,并出任第一任安南总兵官。随后大明发生的事我们就比较熟悉了,在“靖难之役”后朱允炆倒台,朱棣登基后将国都迁往北京,并决定重新翻修燕京城的基础设施及皇宫。京城初建,自然急需各类建筑人才。根据《客座赘语》的记载,当时朱棣从全国各地抽调了大量民夫:
“成祖北迁取民匠户二万七千以行,减南京户口过半”。
然而,我们都知道民夫是干苦力的,他们未必有建筑技术。
所以,光有民夫还不够,紫禁城工程还需要大量能够画图指挥的匠才。当时的国家刚刚经历了战乱,有技术有能力的工匠一时间很难找齐,为了寻找更多能参与到工程中的建筑师,朱棣想到了在不久之前刚刚平定的交趾三司。《明太宗实录》记载,永乐五年朱棣给安南总兵,也就是前文中我们提到的张辅写了道谕旨,命令他寻找一批技术精湛的工匠:
“克安南之日,其境内才德贤知之人及有一善可陈、一世可用者,广为询问,悉以礼遣送北京。”
过了几个月,朱棣又在下一道圣旨中申明了所需人才的具体要求:
“交阯但有医、巫、筮、乐、工行院,及香匠、砖匠诸色工匠技艺人等,尽数连家小起送赴京。有身材长大者、能使铳者、能修合铳药者、善驾船谙晓海道者,及诸色捕户连家小送来。”
从这里我们就能看出,朱棣对交趾人才的要求是非常具体的,只要是学有所长的技术型人才,有一个算一个,全都抽调到京城中来。除了建筑师之外,医生、乐师、巫师、擅长使用铳枪的人才、擅长造船航海的人才,连“身材长大者”也在需求范围内。
在这里说一句题外话,从“善驾船谙晓海道者”这一需求中我们就能看出,此时的朱棣已经在策划“大航海”。
根据《明史》的记载,除了这些人才之外,当时张辅还从交趾选了一些长相俊秀手脚麻利的幼童,全部阉割送到皇宫中,成为服务皇室的专职人员——太监:
“英国公张辅以交童之美秀者还,选为奄,弘及王瑾、阮安、阮浪等与焉。”
其实,朱棣从交趾抽调人才之举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毕竟当时的燕京城刚刚成为首都,百废待兴,急缺各行各业的人才。而相比于发展良好的中原城市,从番邦交趾抽调人才不会对其他城市的发展造成阻碍。
1.《喜欢历史的羊 中国故宫的修建,越南人的功劳最大?这也太奇怪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喜欢历史的羊 中国故宫的修建,越南人的功劳最大?这也太奇怪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5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