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之嫡子继世以为天子,其别子皆为诸侯,诸侯之嫡子继世以为诸侯,其别子各为其国卿大夫。”这是《公侯议》中对于封建社会继承权的一个解说。 自古以来“嫡优于庶”,嫡出拥有继承权。“嫡”是正妻所生,“庶”则是偏室、妾所生之子。
嫡优于庶的传统是从夏启时期的“公天下”变为“家天下”说起,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而世袭制的基本核心,就是以血缘的远近亲疏来分配国家权力。《左传》中的 “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便可看出权力的分配。那么嫡优于庶,嫡女和庶子相比较,谁的地位更高呢?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继承权的第一选择就是“嫡”身份,这种情况多是在封建社会一夫多妻制的情况下产生的,其实并不是一夫多妻,而是一妻多妾。在有条件的家庭里,为了家族的利益会选择联姻的方式,嫡妻一般多为联姻。妻家与夫家因联姻关系利益交融,共同发展,这得来的成果自然不能被妾室所占,所以在继承权方面,“嫡”是默认的,也是必须的。
那嫡女有什么权利,为了家族发展,嫡女多用于联姻巩固地位。一妻多妾的情况下,嫡女便是妻。妻子是家族女眷中身份最高的存在,拥有家庭的管理权。所生下的子女为嫡子,拥有第一继承权。若没有子嗣,便拥有立嗣权,可选择家庭继承人,所以嫡妻这个位置多被妾室们觊觎。
封建社会核心是男尊女卑的,男性拥有继承权,无论是嫡子还是庶子。嫡子为正妻所生,拥有两个家族的共同期望。庶子生母一般地位低下,或为奴仆或为伶人。嫡子一般具有继承爵位和大部分家产的权利,而庶子仅有继承小份财产的可能。但不论如何,庶子也拥有家庭掌权人的血脉。嫡庶皆可考取功名,入仕为官,只要有能力皆有改变命运的可能。
在皇族,庶子也有皇位继承权,如明朝明孝宗朱佑樘。朱见深未有嫡子,仅有朱佑樘一个子嗣,虽然遭受万贵妃迫害,童年过得十分艰辛,但只要他活着就不可以剥夺他的继承权。又如明光宗朱常洛,就是宫女所生。他登基不到一个月便去世,由于同样没有嫡子,所以便由他的庶长子朱由校即位。朱由校在位,因魏忠贤与客氏的迫害,二十三岁便于去世,未留下子嗣,就由他同父异母的弟弟,朱由检继位,也就是朱佑樘的庶次子。
在女子地位方面,明朝永康公主可谓备受宠爱,其所嫁驸马崔元。在公主的影响下,开下了一次先例,驸马不用军功也可获得封侯。从此公主也成了侯夫人,其子可以继承侯爵,改变了一个家族的情况。综上可以看出,如果是普通家庭的话,嫡庶差别明显,嫡子在出生后生活用度便一定是最好的,所接受的教育也是,庶子则普普通通,阶级难以跨越。
如果是贵族人家的话,嫡子嫡女的身份及所享受的生活教育一定比庶子高。但庶子也有改变命运的可能,可通过教育入仕途为官,也有转变身份的可能,或许能够立于嫡女之上。庶女一般不能成为正妻,多为侍妾,例如芈月便是庶女,以媵妾的身份随嫡女陪嫁的。
如果是在皇族,嫡子拥有第一继承权。随着中央集权制的发展,皇帝拥有更高的决策权,也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继承者的选择。随着后来外戚专政,子弱母强等情况常有发生,致使嫡子不那么受宠,更倾向于立贤立孝。嫡女仅在出嫁之前吃穿用度地位等皆比庶子高,受到性别的影响,并没有继承权。皇子可以封地封王,总体上还是受男尊女卑的观念所影响。
家庭因素才是主要决定嫡女与庶子地位的关键原因。在父系封建社会,本质是男尊女卑的,即使嫡女作为正妻,依然要遵守“三从四德”,“七出之条”,以丈夫为天,始终是男子的附庸。身为女子,更可悲的是没有婚姻自主权,只是家族的工具人。
如今的时代提倡男女平等,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都是相互尊重的。男女平等的观念让男女双方拥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这也是精神文明发展的进步。
参考资料:
《左传》
1.《趣忆史 古代嫡优于庶,子优于女,那么古时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趣忆史 古代嫡优于庶,子优于女,那么古时嫡女和庶子谁的地位更高》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4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