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广袤的金朝占领区一直活跃着抗金义军。
这些抗金义军主要是由农民组成,也有士兵、下级军官、小商人和僧徒参加;原来反抗北宋王朝统治的许多农民起义军这时也加入了抗金的行列;一部分被宋王朝责令解散的勤王兵,不肯散去,也在继续进行抗金活动。山东就是抗金义民风起云涌的地区。北宋末年,山东地区赫赫有名的梁山泊起义农民,遭到宋军镇压后,并没有消失。农民军的残部继续以梁山泊为据点,坚持战斗。山东被金军占领后,以张荣为首的梁山水军,转向抗金,形成一支强劲的抗金队伍。
在完颜亮大举南下的时候,掏空了后方的兵力,结果北方抗金武装乘虚,纷纷起义。1161年,济南府有一个农民叫耿京聚集几十个人举行起义,先后攻占了莱芜、泰安两县,很快就发展到二十万人的队伍,成为北方义军中最大的一支队伍。有一个读书人在斗争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参加了耿京的队伍。
这个读书人就是辛弃疾。
二
辛弃疾于宋金和议谈得热火朝天的1140年出生于山东历城(今济南)。
辛家属于汉人,但是辛弃疾的爷爷辛赞凭借能力,在金朝获得了官职,担任山东本地的县令。这对于汉人来说,算得上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奇迹。辛赞是个典型的“身在曹营心在汉”的人,一直希望有机会“投舋而起,以纾君父所不共戴天之愤”。辛弃疾从小跟在爷爷身边。辛赞常常带着小孙子辛弃疾“登高望远,指画山河”,向后辈讲述靖康之变和北宋的历史。辛弃疾也目睹了女真人统治下的民族矛盾,逐渐成长为了一个坚定的抗金主义者。
像辛弃疾这样脱身于金朝内部的叛逆者,胸中恢复中原、报国雪耻的志向要远远大于那些从小在南宋的“爱国主义教育”下长大的人。
辛弃疾成年后被金朝的济南官府推荐到燕京去参加进士考试。临行前,辛赞叮嘱孙子沿途要注意地理形势和燕京的金朝政治情况。这一次科举考试,辛弃疾没有中举,但是对祖父叮嘱的事情倒很留心观察。三年后,辛弃疾去燕京参加第二次考试,依然没有中举,却成了对北方地形和金朝内政的专家。
辛赞在完颜亮南侵的前一年逝世,第二年,22岁的辛弃疾见山东地方空虚,倾家荡产组织了一支2000多人的起义队伍,投奔耿京。农民起义军要发展壮大,正需要辛弃疾那样有文才又有胆略的读书人。耿京很高兴地任命辛弃疾为农民军的掌书记,掌管起义军的大印和文书。
三
辛弃疾在起义军中的表现可圈可点,体现出了一位一代名将的风范——如果未来给他机会的话。
辛弃疾希望耿京的部队能够发展壮大,刚好附近有一支起义军,首领是一个叫义端的和尚。辛弃疾起义前联络义士,和义端和尚认识,征得耿京的同意就去说服义端带领队伍参加了耿京的起义军。义端却是一个忘恩负义、贪图富贵的小人。一天晚上,他趁辛弃疾不备,偷走了耿京起义军的大印,逃奔金军。事情很快就被发现了。耿京就认为辛弃疾引来了奸细,居心叵测,要把辛弃疾处死。辛弃疾在痛恨自己轻信他人之余,毅然恳求耿京:“义端偷印逃跑,我罪大当诛。但请您给我三天时间,让我把义端抓回来。如果到了限期我不能把他抓到,您再将我处以极刑。”耿京同意了。辛弃疾快马加鞭向金营追去,果然在路上追上了义端。辛弃疾也不答话,抽刀厮杀起来,很快就把义端撂倒在地。义端跪地求饶,辛弃疾当场砍下他的脑袋,拴在马背上,回到耿京营里。耿京不但不办辛弃疾的罪,反而对他更加器重。
采石之战后,金兵北撤。金世宗完颜雍与南宋讲和,抽出军队来进攻北方的义军。金军招抚和镇压并用,北方抗金义军受到了严重威胁。辛弃疾审时度势,建议耿京联络南宋朝廷,进可以南北呼应,退可以渡过长江去。耿京果断接受了辛弃疾的建议,派义军总提领贾瑞前往建康觐见赵构,因为贾瑞目不识丁,加派辛弃疾一同前往。
1162年,贾瑞、辛弃疾带着十几个随从到达建康。赵构听说山东义军主动归附,自然欣然接受,在行在亲自召见。辛弃疾陪同贾瑞上殿,从容不迫地宣读了他为义军起草的奏章,报告北方义军的抗金情况。赵构连说山东义军有人才,马上任命耿京为天平军节度使,命令贾瑞、辛弃疾回去要耿京坚持抗金。
在贾瑞和辛弃疾在建康的时候,义军将领张安国在金朝的诱降活动下,贪图荣华富贵,勾结意志薄弱分子趁耿京不备将其杀害。张安国叛变后,被封为济州州官。义军经此大变,群龙无首,纷纷散去了。耿京的20万义军不复存在了。辛弃疾等人是到海州才听到这个噩耗的。辛弃疾当机立断,问海州的南宋将领要了50名勇士,决心深入虎穴除奸。
辛弃疾骑马奔到济州的时候,叛徒张安国正在官衙里宴请宾客。张安国一时弄不清辛弃疾来意,就吩咐兵士们将辛弃疾等人带进来。辛弃疾进入官衙,也不跟张安国搭话,带着随从一拥而上利索地把张安国捆绑起来,拉出衙门。官衙的士兵们纷纷围上来,辛弃疾从容地边将张安国缚在马上,边用威严的神色扫视四周,竟然将士兵们都给镇住了。辛弃疾当场向兵士们宣布:“张安国叛国投敌,其最当诛。朝廷的征讨大军马上就要来了,愿意抗金的人,可以跟我一起去迎接朝廷大军。”张安国的部队基本上是耿京起义军的余部,听到辛弃疾一号召,数千人都愿意跟随辛弃疾。辛弃疾立刻带着部队,押着叛徒,策马南下。南宋朝廷审清楚张安国的罪行,将他在建康斩首示众。
辛弃疾深入金朝后方,不仅揪出叛徒,还拉走了金军部队,惊得金朝山东地方官府目瞪口呆。
四
辛弃疾惊人的勇敢和果断,使他名重一时,“壮声英概,懦士为之兴起,圣天子一见三叹息”。赵构给予辛弃疾很高的评价,任命他为江阴签判的实职。这一年,辛弃疾23岁。
辛弃疾从此滞留江南,开始了在南宋的仕宦生涯。
但辛弃疾刚强果毅的思想品格和处事作风与南宋颓靡不振的政风、士风不断产生矛盾冲突。他念念不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愿望,只要一有机会就提出恢复方略。但他自北归南的身份终究与南方的官僚们存在隔阂,其恢复之志也难以为多数人所理解,乃至屡遭谗言蜚语、猜疑诋毁和摈斥排挤。南宋迎接辛弃疾的只是不断的挫折和大半生的不得志。
辛弃疾刚到建康的时候,没有人能够料到他最辉煌的政治生涯其实已经结束了。
(本文节选自《脆弱的繁华——南宋的一百五十年》)
《脆弱的繁华——南宋的一百五十年》
张程 著
ISBN:978-7-5166-5640-2
新华出版社 2021年4月
定价:68.00元
原文转自:新华出版社
1.《中国财富网 《脆弱的繁华》|辛弃疾南归》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中国财富网 《脆弱的繁华》|辛弃疾南归》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5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