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景隆的父亲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在朱元璋打天下的连年征战中,李文忠出生入死,多有战功。明朝建立后,他被封为曹国公,死后配享太庙和肖像功臣庙,位列功臣第三位,仅次于徐达和常遇春。李景隆沾了父亲的光,世袭曹国公,并掌左军都督府事。

建文帝继位后,他对李景隆这位表兄弟十分器重。建文帝的各位叔父都在外地做藩王,不仅有叔父之尊,而且有军权,建文帝忌惮他们,继位不久便推行削藩。他派李景隆去将第一个被削的周王押解到都城,李景隆这趟差事办得不错,便越发得到建文帝信任。

可惜建文帝信错了人,李景隆虽然读书通典故,长得很高,眉清目秀,看起来像是兰陵王再世,其实本质上就是庸才,和纸上谈兵的赵括、马谡是一丘之貉。在靖难之役中,李景隆首鼠两端,两面三刀,是一个导致建文帝失败的元凶。

建文帝封李景隆为大将军,命他率领60万大军北伐,要一举消灭燕王的军队,然而这60万大军几乎全军覆没,从此南军一蹶不振,建文帝本人也葬身火海。可是李景隆却踩着昔日兄弟的尸首开城投降,接受朱棣的封赏。

放着二十万守城大军不用,李景隆主动向燕王朱棣打开城门,从此改写明朝历史。这之后,李景隆得到了朱棣的重用。从封赏上来看,朱棣已将他视为夺取天下的第一功臣。他的赏赐和封爵甚至高于随朱棣出生入死的朱能。

关于李景隆收到朱棣重赏的原因大体有两种猜测,第一种认为李景隆才疏学浅,难堪大任,朱棣一向看不起他,封赏他是为了讽刺他,最后李景隆还是落得抄家囚禁的惨淡收场。第二种认为李景隆心有二主,他早就同朱棣秘密协约,在很多重要节点上帮助了燕军,所以朱棣封他为左柱国。

支持第一种说法的理由是,当初朱棣的实力很弱,两军兵力悬殊,当得知朝廷把集结的六十万大军交给李景隆时,朱棣长舒一口气,表示李景隆是一个酒囊饭袋,不足为惧。并且虽然李景隆节节败退,但建文帝仍念及昔日情分,未曾重罚,李景隆没有被逼反的动机。

而且朱棣之所以加封李景隆,并非出于欣赏,也非出于秘密协约,而是做给旁人看的。当时朝廷有一群誓死追随建文帝,骂朱棣是篡位反贼的文臣,朱棣想通过李景隆表个态,只要哪个臣子愿意为他朱棣效力,承认他的正统,他就可以既往不咎,加封进爵。

第二种说法认为李景隆数次故意败给燕军,已经不能简单用一个“蠢”字来概括了,一定是故意输的。

加上之后朱棣对他确实大加封赏,很多人认为李景隆是朱棣的内应,很早就私下向朱棣表明忠心。一次由德州往济南撤退时,李景隆故意给燕军留下大量粮草,这是完全说不通的,如果是紧急撤退带不走粮草,完全可以烧掉,没必要留给敌军。所以李景隆一定早就有二心了。

这两种说法都一定道理,支持第二种说法的人更多。但是无论是哪种说法,李景隆无疑是辜负了建文帝的信任,是不忠不义之徒。如果建文帝能早些听取忠诚诤言,早些杀掉这个李景隆,朝廷绝不至于落败如此。

小结:不管是庸才还是内奸,李景隆都是建文帝朝廷的第一祸害。但是李景隆错误再多,作为第一决策者,建文帝的优柔寡断、软弱无能才是朝廷全军覆灭的根本原因。但李景隆无疑是靖难之役的一大推手,是助朱棣取胜的一大关键因素。

1.《文化小思维 建文帝最信任的大将李景隆,为何会成为朱棣的大功臣呢?原因是啥》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文化小思维 建文帝最信任的大将李景隆,为何会成为朱棣的大功臣呢?原因是啥》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63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