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他要是强大了,咸丰就不会被不到两万人的英法联军,撵着屁股在大华夏的地界到处跑了,结果从北京城里头慌不择路饥不择食的跑出去,这辈子都没有再回到他的紫禁城。
再有就是慈禧太后,嚷嚷着要向万国宣战,结果呢?八国联军打过来,他就打紫禁城往出跑。那跑的样子比咸丰差了不止十万八千里,硬生生的化妆成一老太太,带着三头驴车出的城,这讲究那讲究的没了不说,路上吃颗鸡蛋都高兴坏了,这就是堂堂大清朝的西狩吗?
一个割地赔款就两亿多两,回头和人家老外借款就借了三亿多?小编都不知道这账本是咋算的?
强大?你给小编说说,强在哪里,他又大在哪里。
说真格的,好些日子小编没有写古代史了,今天翻到这个题目,看到清朝灭亡就有点手痒痒,但还能憋得住,可瞅到强大二字,咱可就要说道说道了。翻了一下其他人的回答,小编觉得其他人都没说道点子上。
您要是有兴趣,就听小编给你唠叨唠叨,看看对不对,不对的话,只管拿那三十米长的鞋拔子抽,小编没有一点怨言。
好了,咱这就上正题。
话说清政府的灭亡,他不是一条线造成的原因,而是多条,甚至于是数不过来的原因(大大小小的太多了),您要是一条条的捋,您别说一篇文章,咱就是整个直播,给您聊上十天半个月这都不带停的。
那么其中有些个原因,有些小编聊的也多,那么咱就不防从另外一个角度来交代这事。
那个角度呢?官和钱。
当然说出这俩字,估计有小伙伴要问了:“为嘛是这两字呢?”
很简单,官是一个政府乃至一个国家可以运行起来,甚至运行的有效率的基石,这套系统出了问题,您感觉会咋样呢?
那么钱,作为现代的人,咱不应该回避这个字。钱这玩意可恨,但您没有他一个国家可运行不起来,他就像是润滑剂,能够让政府各个部门运行的顺畅。
而清朝恰恰在这两个字上打建立政府的时候起,就已经出了毛病。
说道这里估计有些小伙伴已经明白了:“小编你这是想从捐官说这事吧!”
没毛病!您算是说对了。当然人家这捐官,叫捐纳制度,没咱说的这么直白。
咋说呢?捐官这事其实历朝历代都有,貌似从秦朝开始就有了,多少年的时间了。
可那个朝代把捐官这事做到这种地步,似乎也只有清朝了。
其他朝代的捐官大多都是虚职,给个帽子,就像个荣誉奖章的意思这就够了,而清朝的捐官那都是实实在在的实缺。
而清朝的捐纳制度打顺治就开始了,所以这事弄的也长,造成的结果也坏。
顺治那会还成,规定士子纳栗入监学习。后来康熙上去之后,吴三桂那袋挺大个的,这就造反了。
不是说小编看不起吴三桂,还真就是不喜欢这个人,你说一个可以用弓弦勒死旧主的人,这品格能高到哪里去,但他这祸患还真就厉害。
当时康熙的手上可没有多少钱,这就弄了个捐纳,弄了五百多人,大多都是知县,知州这一类的官。
后来这扩大了,您别说知县,知州了,就连道,府的实缺都可以捐。
这没钱到啥程度了。
所以雍正上台的时候,您就能看到国库里头就六百万两碎银子。
说道这里,小编不得不说上一句,清朝十二个皇帝,小编最佩服,最敬重的是雍正这个皇帝。
他把清朝这个拐的有点上弯路的大车,硬生生的给掰到了正规上了,坏就坏在了,他选了一个压根对雍正不认可的乾隆坐了他的位置。
咱不说别的,雍正朝至少在捐纳这块,取消了道,府这个位置的实缺。
而且在整顿吏治上那是下了大功夫,组织会考府,其实就是审计部门对官员审计。
总之一句话,谁敢把脏手往国库里头伸,轻了这就是发配充军,重了这就砍脑壳的干活。
禁铜,官绅一体纳粮,摊丁入亩,火耗归功这都是在雍正上手办的,他走了的时候,国库那家伙就有六千万两了。
到了乾隆手头上,大家伙都知道清朝开始走下坡路了。
说真格的乾隆活的太长了,雍正活的太短了。
这说的似乎有点远了,小编表达的意思是,雍正主政十三年,天下虽然还有战事,但对老百姓来说却是最为平稳的十三年。
过了这十三年,战事又起啊!钱又缺了,捐纳制度一发不可收拾了。
而通过科举正途当官的比例一再被压缩,通过捐纳得到官职的人员,远远大于了科举制度入选的人员,达到了六比四的比例。
捐纳的危害不仅仅是能力问题,而是钻营的问题,捐纳出来的官,有勤政的吗?也有,您比方说雍正手底下的李卫,但这就是茅坑里头的金子,太少了。
咱举个例子,您体会一下。
比方说乾隆那会要打仗了,一瞅国库里头的银子不多了,而打仗的部队要吃饭不是,运输也要钱,咋整?捐纳这就上场了。
四十旦米来一县官,家里米不多,二十也成,那就是一个京官。
这好回家里扣地皮扫出二十旦老底子陈米,这就凑齐了。
就这些个东西,你说这些家伙上去了的,头一个想法可就不止捞回四十旦或者二十旦米,那是翻着翻的捞回来才成。
不然就不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说法了。
您说这法子有缺点,难道没有人看的出来吗?咋没有?当时就有人提出一个要节省,二一个要搞贸易啥的,但皇帝人家没同意,说多了,要砍脑袋的。
清朝的贪腐,很大的原因就是从捐纳开始的,毕竟做了知县,捞回本,然后再贪,接着弄个知府,成本回来,接着来,跟着再弄个道员。
这种情况就不用小编说的再明白了吧!
贪腐成风的结果就是老百姓活不下去,老百姓活不下去,您翻开清朝的历史,就会发现,他几乎年年有战争,就没怎么消停过。
其他朝代,好歹还有一个平稳的过渡期,而清朝却没有,此起彼伏的造反,尤其是太平天国运动给了清朝一个致命的打击。
反过来在看清朝的军队,他们总是在用一支军队代替另一支军队的进行替换。
最开始说的很牛叉的八旗大兵,什么满万不可敌的说法。可是短短的几年,别的不说到了康熙上手要对付吴三桂的时候,这八旗兵已经抬不上面了。
只能用绿营来代替,就是打明朝投降过来的军队。
这事到了乾隆手上的时候,开始出现乡勇,用来维护地方治安,而绿营也没有了最初骁勇,而是用人数来进行碾压。
再往后,绿营也不成了,出现了淮军,湘军,甚至是新军。
军队腐败速度是如此之快,想来也是少有的。
政治上的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了民心没了。袁世凯深情的那么一跪,清王朝稀里哗啦的就结束了,为什么这么快?
有人说清王朝满人精英的减少,可精英的减少,又因为什么?被誉为清王朝满人的最后一道长城曾格林沁,他还是个蒙古人,又作何解释?
清朝的没有崩溃得益于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可咸丰之后,就已经没有了一个实权皇帝,而慈禧的强势仅仅体现在了表面,而触及不到深沉次的原因。
所以但慈禧这个强势的人物,一离开,整个清王朝也就差不多耗尽了最后一点精气神,无力回天说的就是他。
内部的腐坏不说,到了清朝末期外部的压力也不小啊!
咱别的不说中日甲午海战,就此一战,咱就背上了两亿多两的外债。其他的权益咱就不说了,两亿多两啊,你搁那不香?就说是整顿出一支现代化的军队,能差到哪里去?
结果咱还不上这两亿两,他还想快点还,生怕日本人拿回去不扩军接着再来打咱似的。于是您就看到了他就去外头借,这一借可是有利息的,三次大借款这就差不多快四亿两白银了。
这些个借款还是带政治目的的,损失的可不止这些钱那么简单的。
而日本人拿到钱之后,兴奋的无以复加,眼瞅着快要崩塌的日本经济就像是吸血鬼一样吸了血之后,不仅活了过来,还年轻了不少。
七亿两的白银啊!你得还上,这就不可避免的要加增税收,而各个有力支持税收的地方被抵押给了老外,比如海关。
这就有了著名诗人黄遵宪说的:括地难偿债 , 台高到极天。 行筹无万数 , 纳币一千年!
而倒霉的就是农民了。清朝取一两银子,到了官员的手上这么一盘剥就变成了二两银子,一半就落到他们的手上。
接着咱就在历史上看到了,更多的关卡,更多的收钱人。
这样的一个政府,这样的一个结构,拿过来能用吗?不能够啊!他已经烂到了家,唯一的办法把他砸破了,砸碎了,重新塑造一个出来才成。
1.《利利浅侃 历史上的清朝是否强大呢?为什么清朝会突然灭亡了?》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利利浅侃 历史上的清朝是否强大呢?为什么清朝会突然灭亡了?》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63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