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国的分封制度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封邑制,一些学者也将这一制度称之为“采邑制”;第二阶段是战国时期的封君制。封邑制与封君制均为楚国内部贵族阶层分封制度,但根据统治的需要也少量用于对外分封。楚君熊渠在位的时间约为公元前886年至公元前877年,大致属于西周中晚期,自从周昭王南征失败后,周王朝中央对地方各诸侯国的控制不断减弱,熊渠继楚君位时,楚国已经经历了之前八位楚君的统治,在南方具有了较大的影响力。到了熊渠时期,在控制区域内分封三子,从性质上说,是属于对分封制的初步尝试。

一直以来,有部分学者对《史记》中记载的关于熊渠封三子的史料真实性存在质疑,王国维、藤田胜久、吉本道雅等中外学者对熊渠及其三子王号的内涵和称王的真实性进行过较多讨论,认为“古诸侯于境内称王,与称公、称君无异”,甚至还认为《史记》中记载的这段材料带有较浓厚的传说色彩。但另一方面,即使这段材料是以传说而流传下来,也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正如部分学者所说:“关于熊渠三子的传说可能也有一定的历史背景……说明在西周时期随着楚国的发展,疆域的扩大,逐渐尝试继承西周的分封制,封建制度在楚国境内悄然萌芽并发展起来”。楚国在西周晚期也开始尝试通过分封制巩固逐渐扩大的疆域。

史料中可见楚国封邑

通过对已有史料的梳理,对文献中出现楚国封邑进行了归纳,楚王室宗亲责族受封,蓮蓮氏是楚国早期的重要家族,史料记载“蓮氏,亦作‘’,芈姓,楚蚧冒之后。蓮章食邑于蓮,故以命氏。按楚有地名萬,又有蓮潘,则知蓮为楚邑矣”。郑樵在《通志氏族略第三》中认为,楚国蓬姓是楚君盼冒的后代,第一个以蓮作为姓氏的是蘧章,他因被分封到蓮邑而以蓮作为他这一脉的姓,在他的后代中较出名的有子冯、艾猎,艾猎即为扬名后世的孙叔敖,郑樵的这种观点一直以来也代表了传统史学的观点。

但近年来,部分学者对这一观点提出了质疑,张君、李零等人认为郑樵的,属于后世之作,其记载的可靠性有待商榷,来反驳郑樵的说法,认为氏乃蓮氏的一支,但并非蓮氏家族本身。通过学者对蓮氏家族的研究,我们大致可以理清一条线索:以蓮为姓氏的蓮氏家族,出自楚国王室,是楚王室的支脉,就当时的地位而言,属于楚国的上层贵族。斗氏家族出自楚君若敖,是若敖的后代,斗伯比是第一个有记载的斗姓成员,其中记载斗伯比是若敖与郧姓公族女子所生,与继位的霄敖是同父异母的兄弟,但属于庶出,没有继承权。

斗伯比的身世问题

传统认为斗伯比是若敖与郧姓女子所生,但也有人认为在若敖与斗伯比之间应该还有一代斗姓男子,此人才应该是若敖之子,斗伯比之父,支持此观点的有张君、罗运环二位先生,张君先生认为此人别封于斗,为斗氏之祖,在其家族中被尊称为“若敖”,所谓“娶于郧,生斗伯比”的就是他,而不是什么楚君若敖。斗伯比之父本以先君熊仪之谥号“若敖”为氏,因食采于斗,亦称斗氏,。两位先生的观点虽然较新,但却没能给出一个较为明确的答案,以时间为线索得出了“若敖”卒时,斗伯比的年龄不会很大,应正值幼年的结论,并通过对线索的梳理,提出缺失的斗氏之祖,极有可能是“以权叛之”的斗缗,但这一观点有待进一步论证。

综合以上观点,楚国前期,人才辈出的若敖斗氏家族,其始封之主尚无确切定论,但可以确定斗氏一族为楚王室支脉无疑,属于楚国的上层贵族。于屈瑕的记载表明,莫敖屈瑕为领兵将领,常年率军征伐,但在征伐罗国的战役中,由于屈瑕的大意致使楚军大败,屈瑕自杀谢罪。莫敖原为楚国储君的称谓,到了楚武王时期,莫敖成为楚国官制体系中世袭的高级官吏。莫敖屈瑕既是楚军统帅,又可代表楚国与他国结盟,可见权力极大。由于莫敖一职的权力过于集中,楚王另设令尹、司马等职,打破了楚国高级官吏的世袭制,以令尹分楚王行政权、司马分军事权,莫敖作为官职,便逐渐衰落,屈瑕的后代屈原曾担任过三闾大夫,三闾大夫即为莫敖的俗称,但仅主管王族事务。

通过官职分析

也可以看出屈瑕当时在楚国地位之崇高,这一观点与郑樵的看法一致,屈瑕受封于屈邑,而以屈作为后世之姓,也是大致符合史实的。近年来,有部分学者对楚国屈氏家族的先祖存在质疑,蔡靖泉先生认为盼冒和莫敖读音较为详近,盼冒之后称莫敖氏,初为宗族首领之称,至楚武王后期楚国官僚体系初步形成后,莫敖方为官名,因此蔡先生认为屈氏的始祖可能为蚣冒的后代。无论屈氏始于蚣冒或者为莫敖之后,其作为楚国王室支脉,属于楚国上层贵族阶级是毋庸置疑的。关于轩丘的具体地理位置到目前并无可靠依据,轩丘豹是汉景帝之弟梁孝王时期梁国的国相,但关于轩丘豹的记载仅此而已,因此无法通过轩丘豹身世探査楚邑轩丘的地理位置。

楚国高级官吏阶层受封

这种观点也得到了郑樵的认可,郑威先生据此认为,三墨之一的邓陵子当为楚邓陵氏之后。但关于邓陵的地望,暂无资料可考,大致可能为楚文王时期所灭的邓国境内。罗泌生活的年代大致属于南宋早中期,利州曾分为利州东路和利州西路,后又再次合并,但利州的主要区域大致位于今四川省境内。郑樵根据《路史》的记载,认为利位于葭萌地区。裴驷在《史记集解序》中指出,位于四川广汉地区;张守节的《史记正义》中也指出葭萌位于利州县,唐代的利州县大致相当于今四川省广元、广汉一带。

结语:

孙叔敖是楚庄王执政时期的令尹,对外征伐取得胜利后,孙叔敖请求汉水附近的土地,要了一块贫瘠的地方。按照楚国的法律,享有奉禄的大臣,到第二代就要收回封地,但由于孙叔敖的封地较为贫瘠而没有被收回,使得孙叔敖的子孙后代能够世代享有祖上的恩惠。关于寝丘的地理位置,徐少华先生进行了研究调查,认为唐代及之后的相关文献记载与早期的文献记载有很大出入。徐先生通过考证否认了这种观点,他认为古寝丘应该位于与现固始县相隔甚远的皖西北临泉县附近。孙叔敖并非王室近亲,但其楚国公族的身份,却不可否认。他得以受封主要源于辅佐楚庄王成就霸业,可见对楚国的发展有杰出贡献的高级官吏也有获得封邑的可能。

1.《那个说历史 楚国分封制分为几个阶段,如何进行?》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那个说历史 楚国分封制分为几个阶段,如何进行?》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6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