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代王朝的军械管理中,甲胄的存在重要性十足。不仅有“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的俗语,甚至还有”禁甲不禁兵“的说法,蓄养一定规模的家丁和私兵有时候都没有事情,但是却唯独不能私藏甲胄。这令许多人无法理解,连具有杀伤性的剑弩都可以随身携带,将甲胄藏在家里,为何就会被冠以重刑呢?

(一)甲胄之用

那么甲胄为何如此重要呢?首先要从甲胄的工艺说起。从春秋战国时期到明清时期,漫漫两千年的历史长河,甲胄都是军队中兵士的必备装备。制备甲胄的过程极为困难,不仅要用上好的材料,同一个甲胄上还需要由上百个甲片拼接而成,这样的珍贵性,足以证明了甲胄的价值。

据了解,战国时期燕国的甲胄制作工艺十分有名,每一个甲胄大致含有500个左右的甲片,重量大致在40斤左右。即使手法再厉害的能工巧匠,一件甲胄也需要用十天以上的时间来制作。到了唐宋时期,甲胄的制作工艺来到了巅峰,步兵甲胄的甲片数竟高达1800个以上,重量也有120斤以上,制作起来无疑更为困难。

所以,令历朝统治者忌惮的,其实正是甲胄本身的敏感性。甲胄的制作成本极高,很难打造,根本就不是一般人可以造出来的。因而可以造出甲胄的,基本上都是大富大贵且极有权势之家,这意味着他们拥有推翻统治者的实力和野心。

故而,《唐律疏议》里规定:私藏“甲一领及弩三张,流二千里,甲三领及弩五张,绞”。这也就正是“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这句俗语的由来。

(二)甲胄之功

此外,甲胄对于中原历代王朝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秦汉到唐宋,来自北方外族的边患历来深深困扰着中原王朝。其中生存最为艰难的当属北宋。北宋丧失了燕云十六州这一天然屏障,还要面对党项族(西夏)、蒙古族、契丹族(辽)、女真族(金)等四个外敌力量的频频入侵。为什么到了宋时,中原军队会被契丹、西夏,甚至后来的金、蒙古吊着打?

其实也和甲胄在敌对势力的普及和发展关系密切。随着炼铁工艺的发展,唐末中原大战,一些匠人流失到这些地区,给他们带来了先进的锻造工艺,让他们的制甲水准也随之提高。南宋时期,金国完颜兀术率领的铁浮屠。这支全员身着重甲的骑兵军队,仅仅不过一两千人,最巅峰时,也不超过五千人,却能横扫南宋的军队,一口气打到长江边上。

到了明末,满清的始祖努尔哈赤, 就是凭着十三副铠甲起兵,这并不是说他们只有十三个人,而是这十三套铠甲穿在身上,可以形成一个强劲的攻击小组,在对付那些没有甲胄的女真人时,就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在史书看来,铠甲是比攻击性武器更重要的。

所以,正因为以上原因,《史记》写廷尉审问周亚夫的时候,周亚夫辩解说他这个甲胄,是烧到阴间地府去的,不是造反。廷尉却说,那你就是到阴间去造反。足以说明,在古代统治者眼中,“藏甲”和“谋反”之间,是可以直接划上等号的。

1.《阳Sir的考古之眼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相比于剑弩,为何藏甲被冠以重罪?》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阳Sir的考古之眼 “一甲顶三弩,三甲进地府”,相比于剑弩,为何藏甲被冠以重罪?》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7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