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507年的正月,王阳明熬过诏狱的囚禁,带着伤痛启程离开京城,前往当时连地图都无法找到的贵州龙场。

遥想当年,自己考试落第时,曾有多少人因着他父亲的缘故登门慰问,而此时此刻,谁还敢和他沾上半点关系呢?

王阳明画像

过去众星供月,现在门罗可雀;过去呼朋唤友,称兄道弟,现在无人问津,门庭冷落,能来送别的,必是铮铮铁骨之人。

当然,这样的人,注定不会太多——据文献可考,前来给王阳明送别的,只有湛若水、崔铣、汪俊三人。

文人离别,自有诗文相送,以表达不舍与嘘唏之情。

自古以来文人虽然相轻,但是真正的友情,早已超出文人之间的相轻以及唯利是图的层面。

由此可见,官场中人自古以来,大都以利益为主——利益大于人情。

为什么如此说呢?

剧照:明代官场人物图

因为古之官场中人,之所以大都重利益而轻人情,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即:

一、官场中人,若是没有利益,人与人的交往很难继续下去

有人说,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用这句话来形容官场之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再适合不过了。

为什么?

因为当官的目的虽然不是为了获得利益,但是若是一个人太过于自我,或者将自己独立于众人之外,不但很难得到重用,甚至位子都有可能保不住。

而这就是官场中人,大都以利益为重的主要原因——没有利益,很难在官场中生存下来。

剧照:明代官场人物图

王阳明所处的明代官场亦是如此。

当王阳明入诏狱时,父亲王华也受到牵引,并被贬到南京。

所以,王阳明出狱之后,即将启程前往贵州龙场时,能来或有勇气来送别的人,也只剩下几位好友了。

二、大多数文人进入官场之后,大都被利益所熏染

在古代,世人当官的梦想,大都是治国平天下。

但是,当自己有幸为官时,往生就会改变自己初衷,进一步的说,大多数人最初是以救百姓出水火为己任,后来却发现当官之后,不但自己的初衷有所改变,而且还把百姓置于更加困难的处境之中。

剧照:明代官场人物图

文人也不例外。

文人当官,也一样无法避免被利益的熏染,成为一些唯利是图的人。

王阳明的许多同窗就是如此,以至于很少有人来给他送别。

三、人情的本质,亦是利益

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呈现出来的关系,就是人情。

而人与人之间之所以有人情往来,归根结底,仍是以利益为主,甚至可以说,没有利益,人情就会大打折扣。

尤其是古代的官场,利益之交更显得明目张胆,所谓“人走茶凉”就是这个道理。

剧照:明代官场人物图

从王阳明的家族来看,父亲王华被贬官,自己又被流放,其他官员很难从他们那里再得到利益,更何况宦官刘谨虎视眈眈,过去的同僚根本就没有人敢去送别。

所以,自古以来的官场,尤其是古代官场,大都是利益大于人情,一旦失势,就很少有人再去理会——根本就没有人情可言。

问过蓝天专注国学、每天都有内容更新,喜欢的朋友别忘了点击关注,欢迎收藏,欢迎赞赏,欢迎转发。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论语》《庄子》《坛经》《道德经》《暂坐》《红楼梦》《金瓶梅》《废都》《自在独行》《人生哲思录》《柏拉图如是说》《史记》《王阳明全集》《菜根谭》《大学》《礼记》《天道》《孙子兵法》《王弼集校释》《周易》《诗经》《左传》《明儒学案》

1.《问过蓝天 王阳明:自古以来的官场,大都是利益大于人情》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问过蓝天 王阳明:自古以来的官场,大都是利益大于人情》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73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