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一首小诗词,一天一点小诗意
他天生是一个摇笔杆的料——
白天,他起草各种公文,晚上,他创作大量诗词,
他爱唐代的韩昌黎(韩愈),特别是其“文从字顺”的精神,超爱简单流畅自然的文风,一辈子跟浮靡雕琢、怪僻晦涩作斗争。
他爱批评,多次当着媒体的面,批评某某某根本写不出有想象力的东西,故意拿一些生涩的词藻来吓人。
慢慢地,他出名了,无数记者抢着采访他,还录制视频。
他笑笑说,哪里有什么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茶的时间,用来喝酒了,
他的才华加勤奋,造就了他人生的辉煌。
就连赵祯(宋仁宗)都当众说,“像欧阳修这样的人才,到哪里去找哟?”(如欧阳修者,何处得来)
他很幸运,遇到的是仁宗,这位皇帝的肚量在历史上非常有名。
反腐狂人包公曾经多次当他的面汇报工作,口水经常会喷到皇帝的脸上,但仁宗听得认真入神,都忘了擦脸。
如果换一个心胸狭窄的皇上,欧阳修的人生会更加坎坷。
细雨中奔跑的老爹
北宋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那个闷热的夏天,他在四川绵阳出生了,56岁的父亲欧阳观老泪纵横,激动地在细雨中奔跑。
能不激动吗?
作为一个行将退休的地方军事法庭法官(推官),黄土都埋到脖子了,老婆郑氏终于生了个大胖小子,让他尝到了当父亲的滋味。
欧阳观这个人,一辈子没有什么大的作为,老实巴交,待人和善,每天勤啃古书。
一直到49岁,他才勉强考中进士。
这样的读书人,在古代一抓一大把。
……
很可惜,孩子不满3岁,欧阳观便一病不起,离世而去。
家里的山倒了,孤儿寡母只能找亲邻凑足车费,远赴随州(今湖北西北部)投奔欧阳修的亲叔叔。
叔叔家也不宽裕,家里一样电器都没有,但还不至于让欧阳修饿肚子。
才5岁,欧阳修就开始练字,别人家的孩子用毛笔练,他用荻杆练。
他练得很辛苦,很用心,现在你知道了吧,为什么他后来会成为一枚伟大的书法家?
很多人只知道,他是著名文学家、政治家。
其实他的书法成就,跟宋四家(苏、黄、米、蔡)不相上下。
为了看书,他经常跑到随州城南一户姓李的家里借书抄读,练就了一身过目成诵的本事。
北宋的文艺氛围浓厚,早已浸透每一寸国土,在随州,他很快就闻名于三街八坊。
10岁的时候,他偶然看到一本手抄本的《昌黎先生文集》,如获至宝,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努力成为韩愈那样的大文豪。
喝酒、泡妞、夜不归宿
然而十年后,欧阳修沾染上了一个毛病——爱泡妞。
24岁这一年(1030年),欧阳修高中进士,宋朝人最喜欢“榜下择婿”,都认为新科进士是未来的超级潜力股,于是,金榜题名的欧阳修很快就迎来洞房花烛,被翰林学士胥偃定为女婿。
尽管如此,他还是不减风流,在不知道写给那位心爱女子的《系裙腰》词中,他如此回忆:
玉人共处双鸳枕,和娇困、睡朦胧。
起来意懒含羞态,汗香融。
素裙腰,映酥胸。
作为后来的一代文学宗师,欧阳修年轻时候,最喜欢写这些轻薄艳词,这也为他后来惹下了无数风波,然而在当时,这似乎是一种文人群体间的集体快活。
至少,欧阳修的老上司,西京留守钱惟演就很是包容。
在西京洛阳,钱惟演幕下聚集了一大批优秀词人,除了欧阳修,那时,梅尧臣、博野张先等人也经常是钱惟演的座上客,刚刚金榜题名、洞房花烛的欧阳修,此时经常写写“试问当筵眼波恨,滴滴为谁娇”的浓情艳词。
有一次,钱惟演在后园开宴,宾客都已到齐,欧阳修却迟迟不至,好不容易等到人来了,才发现欧阳修竟然还带了位歌妓。
钱惟演不责备欧阳修,却询问歌妓说,为何迟到?
歌妓这才慵懒回答,中午睡了午觉,醒来后发现丢了金钗,跟欧阳修一起找来找去找不着,因此才迟到。
钱惟演于是说,如果欧阳推官愿意为你写一首词,我就送你一枝金钗。
老上司既然发话,欧阳修二话不说,挥笔就来了首《临江仙》:
池外轻雷池上雨,雨声滴碎荷声,小楼西角断虹明。阑干倚处,待得月华生。
燕子飞来窥画栋,玉钩垂下帘旌,凉波不动簟纹平。水精双枕,畔有堕钗横。
把个歌妓午睡写得诗情画意的欧阳修,马上引来满座称赞,于是,钱惟演让人从公库中取钱给歌妓代偿其钗。
可在洛阳,欧阳修不仅仅拥有这位歌妓,就在《玉楼春·尊前拟把归期说》中,他告别心爱的女人:
樽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
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
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
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
那种朦胧的美感,后来经常让他惆怅、失落、追忆: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生查子·元夕》
后来在晚年时,已经成为文坛宗师的欧阳修曾经自我反省说:
“三十年前,尚好文化,嗜酒歌呼,知以乐而不知其非也。”
意思是说,那时候还年轻,就知道玩得高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对还是错。
做学问,讲究!
能在年轻时遇到赏识自己的人,自然是欧阳修的运气。但是能不能成才,关键还看个人努力。那么,接下来请大家感受一下这位大文豪的刻苦劲儿——
“予平生所作文章,多在三上,乃马上、枕上、厕上也。”
无论骑马的时候、休息的时候,还是上厕所的时候,他都在琢磨怎么写文章。
“为文有三多,看多、做多、商量多也。”
要想写好文章,就要多看书、多练笔,多与人切磋。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写文章没有别的办法,只有勤奋读书并经常下笔,自然就会有长进。
尽管后世很多人把欧阳修认定为文学天才,但事实上欧阳修终其一生都在以“笨人”的方式搞创作。
后人曾经记录说,欧阳修即便写一份寥寥数字的请柬、便条,都要提前打草稿。
写文章就更不必说了,常常反复修改十几遍,方才定稿。如果是重要文章,他还会把草稿贴在墙上,进进出出,随时看一看,想一想怎样还可以改得更好。
即便到了晚年,欧阳修还经常拿出自己年轻时写的文章来修改。
夫人心疼地规劝道:“这么大岁数了,何必还费这个心。难道还把自己当小孩子,怕先生骂你吗?”欧阳修笑道:“不怕先生骂,却怕后生笑。”
欧阳修的文稿掠影
作为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带领当时的文人,大胆革新,锐意进取,结束了骈文从南北朝以来长达六百年的统治地位,为以后元明清九百年间提供了一种便于论事说理、抒情述志的新型古文。
欧阳修是一代宗师。
做教育,格局!
公元1057年,已届知天命之年的欧阳修做了礼部贡举的主考官,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
当时的士子们写文章总是追求险怪奇涩,号称“太学体”。欧阳修的古文向来是通达平易的,他反对“太学体”及“骈文”的文风,凡是以此为文的欧阳修全都废黜不用。
就是在1057年的那场科举考试中,欧阳修偶然发现了一份漂亮的答卷,文章语言流畅,说理透彻。
欧阳修自信地以为这是自己的亲学生曾巩所作,他甚至考虑到,“自己人”取第一不太好,就把这份卷子取成了第二。
结果试卷拆封后,才发现这份卷子的作者是苏轼。
当年苏轼才二十出头,尚未成名。考中进士后,他激动地给欧阳修写了一封感谢信。
欧阳修毫不吝啬地夸赞他说“读轼书不觉汗出,快哉、快哉,老夫当避路,放他出一头地也,可喜、可喜”。
事实上,苏轼在那年考试中犯了个严重错误——自造典故、张冠李戴,而一向治学严谨的欧阳修并未因此介怀,在跟别人谈论苏轼的时候,他甚至说,“汝记吾言,三十年后世上人更不道著我也。”
长江后浪推前浪,他似乎完全不怕被后浪拍到沙滩上。
他对苏轼奖掖有加,苏轼也没有辜负他的期许,最终成为继欧阳修之后的又一位文化巨匠。
欧阳修对有真才实学的后生极尽赞美,竭力推荐,使一大批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青年才俊脱颖而出,名垂后世。
其中不但包括苏轼、苏辙、曾巩等文坛巨匠,还包括张载、程颢、吕大钧等旷世大儒。
他一生桃李满天下,包拯、韩琦、文彦博、司马光,都得到过他的激赏与推荐。欧阳修用他的识人智慧,为北宋朝廷以及整个文学史都做出了突出贡献。
所谓一代宗师,其实不只高在水平和资历,更是高在视野和格局。
做政治,惨案!
欧阳修本是一个耿直boy,20多岁的时候他还可以不管不顾,但进入官场几年后,他发现当初的耿直埋下不少隐患,现在开始迅速反弹。
许多被他得罪的人开始排挤他,有的是出于嫉妒,有的完全是出于报复。
幸运的是,跟其它人相比,仁宗很欣赏他,人身危险是暂时没有的。慢慢地,他还能担任一些比较重要的职务。
在官场上有了位置,他经世致国的理想就开始膨胀,开始思考让国家强大的方法。
当时,北宋积贫积弱,内忧外患严重,贫富差距拉大。
景祐三年(1037年),他应范仲淹之邀,加入新政阵营,积极呼吁改革。
范将北宋的种种社会问题归咎于腐败,而欧阳修认为,可怕的冗官冗员,才是诸种社会问题的根源。
毫无疑问,这样就动了很多人的奶酪。
他们的尝试触犯了某些人的既得利益,很快被各种势力反扑,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仁宗知道他只是个读书人,在康定元年(1040年)将他召回汴梁,专修史书。
但他一直对改革不死心,3年后,他又与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联手,推行“庆历新政”,大力改革吏治、军事、贡举法等。
不久,改革同样失败。
作为旧党,他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
在滁州,他写下了不朽名篇《醉翁亭记》。
这个阶段,他依旧保持轻松的人生态度,为政“宽简”,与民为善,干群关系十分融洽。
他认为,百姓是最善良的,一个干部如果跟自己治下的百姓都相处不好,活该一票否决。
当时如果有人跟他在路上偶遇,可能都不知道这个早生白发的中年人是谁,只知道他见人就微微一笑(不太倾城)。
烈日之下,他的头上还顶着一枝荷叶,有点卡通。
离开颍州(今安徽阜阳)时,无数百姓去送行,他默然流泪,写了一首诗,其中的二句是——
“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六一,如顽童
熙宁五年(1072年),在颍州只享受了一年退休生活的欧阳修去世了,享年六十六岁。
后世人一提到欧阳修,必定会想到“六一居士”这个号,此“六一”可不是儿童节,然而这个可爱老头的解释,倒是颇有几分童趣,他说:
吾家藏书一万卷,集录三代以来金石遗文一千卷,有琴一张,有棋一局,而常置酒一壶。
别人问他还少一个一呢?
他得意地回答:
以吾一翁,老于此五物之间,是岂不为六一乎?
唉,简直就是个老顽童嘛!
但是,老顽童欧阳修虽然生活随意,对他一生孜孜以求的文学改革事业却异常严肃。
他要把这个使命交到弟子苏轼手里。
他握住苏轼的手,语重心长地交代:
我所谓文,必与道俱。见利而迁,则非我徒!
二十年后,苏轼成为文坛一致拥护的领军人物,甚至成为整个宋朝文人的代表,他郑重告慰老师:
虽无以报,不辱其门。
如今,一千多年过去了,当我们重读欧阳修留下来的《欧阳文忠公集》时,仿佛还能看到一个头上插满了鲜花的老头儿在笑嘻嘻地向我们挥手:
我亦只如常日醉,莫教管弦作离声。
再见了,朋友们!不用告别,我只是喝醉了而已。
今日话题
分享你喜欢的句子、意象或者经历等
俗子为你量身定制小诗词!
词牌“子”系列之二|天仙子:等秋,也等你!
词牌“子”系列|南歌子:玉案吹尘雨,灯芯落病黄!
干货|古诗词通病简析之押韵八戒!
李白:一个庸俗的网红
杜牧:可以守不住肉体,但一定要守住灵魂
作者简介
1.《一天一点小诗词 欧阳修:人生需要灿烂,哪怕只有几年》援引自互联网,旨在传递更多网络信息知识,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本网站无关,侵删请联系页脚下方联系方式。
2.《一天一点小诗词 欧阳修:人生需要灿烂,哪怕只有几年》仅供读者参考,本网站未对该内容进行证实,对其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不作任何保证。
3.文章转载时请保留本站内容来源地址,https://www.lu-xu.com/lishi/1849743.html